良心泯灭的地方 |
本来我还是比较喜欢看《兰州晚报》的,比起《晨报》和《西部商报》我觉得他(这里我把他喻为他)有起码的评判事务的标准。所以比起二报在我心里要高出那么一截。但是,物欲横流,它(这里它们都用它)也湿了裤脚。原因很简单,人很复杂,揣摩人的心理,尤其是大众人的心理,我不会勉强任何一家报纸要做到一致到位,可是为什么要和猫狗过不去呢?当需要时,人们会给自己脸上贴金:“经过几千年的驯化,他们(你对他好,他们会永远遵从于你,比人值得信赖)已近成为了人类的朋友,为我们做许多事情”可是世界永远是不停滞的,时间长了人们的嘴脸也就凸现了,某些人吃出了“非典”祸害了许多人,可是前前后后有谁计算过为此死去的动物有多少,听说北京等等一些城市的所谓的“爱心一族”为了避免传染把曾经带给自己快乐的猫狗如垃圾一般从楼上扔下,唉、人的嘴脸阿真是经不起考验。说的远了,还是谈谈《晚报》吧,其它二报我已经许久没有看过了。5月23日 我被大大的标题给惊吓了,《兰州养狗该限制了》。加了引号,“狗患”何时人们又没事做了,又开始给狗找事了,中国多数人的通病。其实“晚报声音”还是比较客观的,讲出了根本所在:狗患的关键还是市民素质。可是A09版的篇章我就不是很喜欢了,作为媒体舆论报道的多面性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作为一家比较有知名度的报业,舆论导向和内容筛选还是应该有的,本身兰州部分人就分不清东南西北,没有主心骨,这下好了“狗患”了。别忘了“非典”中那些冤死的动物。提高报纸的发行数量不需要迎合某些人的胃口,有些钱不挣也就罢了。《中国青年报》5月24日冰点中张吕萍耗尽千万家产为了救助那些被中国某些人遗弃的猫狗,钱虽然花了,但价值也升华了。
|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