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内蒙古灌水区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水流云在 收藏:0 回复:0 点击:3300 发表时间: 2006.04.15 08:47:15

回帖:嘶哑文人《生与死的界限》


  读此诗,似粗砾揉心,一种生与死的悲凉紧紧地笼罩着我,是那样的密不透风。
   初读此诗时,两个问题困扰着我:
   一是:什么原因使“你把自己的幽怨吞下咽喉,寻觅归宿的安乐”?以至于“死神将吞没你在望川”?
   二是:“你”如此不负责任的举动,为什么止步于“摇摇晃晃的树柄”?为什么是干枯的树柄而不是繁花、嫩草、蓝天、白云?进而“摇醒了对生的渴望”?
   多读几遍后,我又对上面的问题不以为然了。我当然相信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满怀幽怨,对生已失去了信心的人,从容地选择了死,为其归宿。但当死神即将到来的时候,濒死的人却产生了生的愿望,于是在缕缕情丝的注入下,重新回到了人间。
   之所以对上面的问题以为然,是因为我受了“(记一个真实故事)”的误导;之所以对上面的问题不以为然,还是因为我看到了题目《生与死的界限》。纵观全诗,作者用极浓重的笔墨写了“濒死”和“将生”,渲染和突出了主题。在这生与死的界限中,尤其以“濒死”写得最为成功, “死神的剑光”、“欲将安息的灵魂”、“记忆的棍棒”、“将平息的呼吸”、“昏暗的山谷”、“无光的日月”、“灵牙利齿的怪岩”,还有那将“吞没你的忘川”等等意像,勾画出了我们不曾熟知的“死神”,让人心生寒气,脊骨悲凉。
   反复读后,仍有一个不解:此种生与死的界限的体验,楼主为何写得如此真切,难道是楼主的亲身经历吗?“你”是否是你,这里面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吗?
   一个建议,题目中的括号连同里面的内容应一并删去,否则从题目上就破坏了诗的意境。
  
   楼主的经历,看来定有风起云涌和奇峰兀立,写出来、发出来,让我们一同感受吧!这样风格的诗,最能刺痛人心,也是我们“三星阁”所欢迎的。只是我突然觉得:“三星阁”的原创文学,够你施展吗?
  
  
  附原文:
  生与死的界限
  
   你把自己的幽怨吞下咽喉
   静静等待安详
   死神咧开嘴笑了
   竟有如此上钩者
   寻觅归宿的安乐
  
   你的四肢放置于望川
   静静等待安详
   眼睑朦胧如剑花
   死神的剑光剑剑刺杀于你
   剑剑刺杀你欲将安息的灵魂
   记忆之河如此清澈
   有如棍棒棒棒抽你
   棒棒抽打你欲将平息的呼吸
   山谷昏暗 日月无光
   灵牙利齿的怪岩
   将吞没你
   吞没你在忘川
  
   摇摇晃晃的树柄
   摇醒了对生的渴望
   呼喊在荒野
   呼喊在山巅
   呼喊在人间
   还我生命 还我春天......
   我不愿这般离去 这般离去......
   震颤的花蕾
   张开了嫣红的嘴
   惊愕地望此绝境
   空气中充满了血腥气息
   飘
   飘至荒野
   飘至小径
   飘至人间
  
   死神之舟欲将载你而去
   载至快乐安逸的王国
   死神之父欲封你
   封你为死神之神
  
   你,退怯了
   瘫倒在一张洁白如玉的床上
   一缕缕情丝注入你干渴的血液里
  
   杜鹃馥郁
   鸟儿啼鸣
   红日照在你未曾安息的脸上
   你-----
   咧开嘴
   笑了
  
  


原创    收   藏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