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北京创作空间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海云轩主 收藏:0 回复:0 点击:1025 发表时间: 2006.03.28 06:34:49

海不扬波•之七(又名《康熙收复台湾》)


  海不扬波•之七
  
  外景:秋去冬来。南苑八旗兵营,正月,满地大雪。
  南苑八旗营里,白茫茫的一望无际,地上象覆盖了一床厚厚的棉被。
  康熙穿着貂皮,头戴狼皮帽,从营房里出来,身后跟着施琅和几位大臣、侍卫。天空中有一群哨鸽,围着营房的旗杆在不断地来回盘旋,哨声发出“喔……喔”的鸣响。
  康熙兴致勃勃地来到南面,这里有一排铁甲士兵,手执盾牌大刀,负弓带箭正在操练。
  太阳照得雪地上发出刺眼的光芒,康熙一抬头看了看天空:“真蓝的天啊,好让人开拓心胸!”
  远远地,一只老鹰在朝这边飞来,刚才还在空中的鸽子,一下子不见了。
  康熙心里陡然不高兴起来,突然高声叫道:“谁把它射了!”
  身后的施琅道:“臣愿作一试”。
  康熙略有些惊诧:“能射中吗?”
  施琅:“那么大一只老鹰,臣要射它的头。”
  康熙:“好!”
  施琅快捷地走到铁甲兵前,从士兵手里拿过一把弓箭,用手拉弓试了试,便将箭扣在弦上,把弓拉圆,仰天。只听“嗖”的一声,老鹰应弦落下。
  士兵们喝采:“好箭法!”撒开追拾老鹰而去。不远处拾到老鹰的士兵叫:“呵呀,真了不得,正好射中了老鹰的脑袋。”提着老鹰过来给康熙看。
  康熙笑道:“朕原以为你乃水师出身,不想箭法也如此绝妙,真堪与我骑马张弓的满蒙相比了。”
  施琅:“皇上过奖了,只是……”
  康熙看着施琅,在猜“只是”后面的话。
  康熙:“台湾问题,朕一直在想,如何收复才为上策,并不是爱卿射鹰那样,可以一矢中的哟!”
  施琅:“皇上圣明,依臣的看法,台湾回归,唯武力解决。”
  索额图从后面赶紧上来几步:“依奴才的看法,此论多有偏颇。施大人因郑逆杀其父弟,故而耿耿于怀,不忘武力。”
  康熙用眼回看了一下施琅,见施琅并不争执,退在一旁,康熙心里却有几分同情……
  康熙高兴地:“把老鹰杀了,煮锅汤,朕要与施爱卿共享……”
  
  内景:紫禁城,乾清宫早朝。
  康熙:“郯城昨日地震,死伤者数以万计,地裂泉涌,沟浍皆盈,朕要派员前去体恤,有谁愿意代朕前去?”
  几位大臣欲要出班答应,施琅抢先出班道:“臣愿前往!”
  康熙已有怒气:“无需你去!”
  施琅怏怏地退下。
  
  内景:北京施琅家,白天。
  施琅在北屋气冲冲地脱着朝服。
  夫人:“老爷下朝,为何如此这般。”
  施琅:“山东地震,皇上要派大臣赈灾,我出班领旨,却被皇上呛了回来。”夫人过来给施琅捶背:“既然皇上不要你去,自有圣上的道理,你何必生这么大的气。如今已不是年轻了,气大伤肝!”
  施琅:“赋闲在家多年,即不派差,又不让回老家福建,不如明日上朝辞这官,上前海西门养鸟去。”
  
  内景:紫禁城乾清宫,早朝。
  众大臣跪在丹墀下,“万岁!万万岁!”
  康熙:“施琅缘何未到”。
  张万强:“施大人卧病不起,告病假在家。”
  康熙脸上微微一笑:“知道了”。
  
  内景:北京施琅家,白天。
  四合院门前,门虚掩着。康熙微服站在门口,里面传出一阵“嗨!嗨!”的声音。
  侍卫上前要去叫门,被康熙制止了。康熙走上前一把将门推开。
  施琅背对大门,赤条条只穿一个裤衩,两只大胳膊,仍举着一只大石锁。夫人从西厢房出来,见来人并不认识,过来对施琅说:“老爷,有客来了……”
  施琅放下石锁,转过脸来,一看是康熙,慌得赶忙两手抱在胸前,直往夫人身后躲,用手拍打前面的夫人:“快……快……跪下接驾。”
  康熙一看施琅这副窘态,乐得哈哈大笑,一旁的侍卫也都忍俊不禁笑了起来。施琅跪在地上,赶紧穿好衣裤,再重新跪下见礼。礼毕,康熙一把搀了。
  施琅指指北屋,“屋里请”。
  康熙:“此地甚好,咱君臣就在这院子里叙话吧!”
  夫人回屋去取水,院里除了侍卫,只有康熙和施琅君臣二人了。康熙看了看院子,半晌没说话,眼泪一直在眼睛里打转,却被忍住没掉下来。
  康熙:“是朕的不是,满朝的王公大臣,哪一个不是住得深宅大院,不曾想,老爱卿住得却是如此寒酸,朕心难平哪。”
  施琅淡淡一笑:“罪臣的命,都是皇上赐给的,有这等院宅,已是知足了。”夫人送上茶来,给康熙斟上:“这是老家带来的铁观音,比不得皇宫里的雀舌、毛尖,皇上就将就着喝吧。”
  康熙:“好!好!”夫人斟毕水回屋去。
  康熙:“若要海不扬波,惟收复台湾。近来福建总督姚启圣奏说,郑经骚扰沿海,民不聊生!如今要一下子出兵武力收复台湾,朝廷尚没有这个能力,朕亦尚未完全考虑清楚。可如今,郑逆外通洋人,内扰沿海,劫我子民,越我财富,议和多次,郑逆只咬定要依朝鲜事例,老爱卿生在福建,又在台湾多年,当对台湾郑逆有独到的方法。”
  施琅:“依臣所见,收复台湾,唯武力一条。现下我大清当务之急,是要有一套应付的办法,如今台湾敢与我大清分庭抗礼,关键在于台湾有沃野千里,粮食可以自给,又有日本、吕宋、英国、荷兰提供军火,从而使其肆无忌惮,要闹独立。在我大清尚无能力收复之前,抚剿并用,打掉插手的洋人……”
  
  外景:山东、浙江沿海,白天,夜间。
  浙江、山东、广东等沿海,郑氏将士装成海盗在放火、劫人、搬物、烧船,沿海渔民被掠得一片哭声。
  台湾郑氏战舰往来于海上,将正在捕鱼的渔民劫往台湾。渔民被战舰打得纷纷落水,郑氏士兵则在船头用棍棒击打。被击打至昏的渔民又被一个个拉上郑氏舰船,捆上双手。
  
  外景:沿海某县衙门口。
  一群渔民在县衙门口击鼓鸣冤,旁边的衙役急步进去,不一会儿,县令来到门口,双手接过渔民递上来的状子,递状子的渔民:“请清天大老爷为我们作主!”
  
  外景:福建等沿海岸边。
  海岸边,大清的船只在驱赶台湾郑氏舰队,官员们一个个顽强地在一边呕吐,一边张弓搭箭、射炮,顶戴花翎落了一甲板也顾不得了,甲板上一片狼籍。
  郑氏敌舰上的士兵洋洋得意地在唱京剧《草船借箭》中的段子:“谢了将军送的箭,赔了夫人又折兵。”
  
  内景:上书房。
  索额图、杰书、熊赐履等大臣正在议论台湾事例。
  索额图:“今日郑逆海寇之祸,其粮饷军需全赖掠我大陆,若要海不扬波,必须在沿海实 施坚壁清野,切断郑逆的物资渠道,立可饿毙矣……”
  杰书:“索大人言之有理,断其粮草,此谓不战而看其死也。”
  熊赐履:“只是如此一来,我沿海居民可就苦透了。”
  康熙由门外进来,嘴里喃喃地:“索大人此计甚好,若要海不扬波!为护其身,而断其一指一臂,痛是难免的,看来只能如此了。”
  
  外景:福建海岸边。
  沿海岸地区民工在开挖二丈余深,二丈余宽的界沟,沟内侧筑起厚四尺、高八尺的界墙。大清官员在用竹尺一丈一丈地量。每五里设一炮台,每三十里设一军营。
  沿海的渔民恋恋不舍地在往内地搬迁,沿海一带,一片荒凉。地方上在不断地敲锣喊道:“寸板不许下海,不得与海寇通商!违者处斩!”
  被迁的渔民,成群结队的背井离乡;路上饿死的,冻死的,随处可见,哀鸿遍野。
  
  内景:台湾职兼将相陈永华府邸,夜。
  宽大的议事厅里坐满了英国、日本、荷兰的外国商人和军人。洋人在品茶、吃糕点的同时,欣赏着象工艺品似的糕点。做出各种各样的怪异动作。
  府里的家人在向每位洋人发放通商条例。洋人拿了通商条例后都在交头接耳议论。
  陈永华:“各位先生,鄙人受藩主的重托,今天请各位前来商谈通商条例,望各位先生能予关照。”
  
  外景:日本平户码头,夜。
  码头上的搬运工在往郑氏舰船上装运军火,搬运工人在摞枪支、盔甲和倭刀。舰船上走来一个日本人,交给郑氏军官几枚新铸铜钱:“这是我大日本大藏省帮其铸造的台湾新钱样钱,望将军带回交给贵国郑皇帝,以便定夺。”
  
  内景:北京施琅家,夜。
  施琅坐在太师椅上阅读书信,一旁是一位风尘仆仆,正在拼命喝水的年青人。
  施琅:“坚壁清野,皇上误信奸臣之言,沿海百姓民不聊生,正给郑逆拓展海外提供了借口,唉!”
  
  内景:施琅书房,深夜。
  施琅在灯下书写奏章。
  
  内景:养心殿,深夜。
  康熙在阅福建沿海送来的奏章,康熙喃喃地:“和谈、武力,哪一样都不容易呀!……”背手在房内踱步,又坐下批阅。
  
  外景:台湾码头,英国船舰。
  晨曦映照在舰艇上,舰船上飘着英国旗,由舰船上正往下搬运大量的枪支、弹药、火炮。郑氏军人在与英人相互办理交接手续。
  台湾劳工在搬运货物上船。英人狠狠地用脚踢倒在地上的台湾劳工。飘着西班牙旗的船只在台湾码头卸货;日本船在卸枪支、倭刀等。
  
  内景:养心殿,夜。
  康熙将奏折“啪”地砸在案上。
  康熙:“与洋人勾结,连起码的廉耻都不知道,这不是卖国是什么?”
  康熙重新盘腿坐下,执笔。
  画外,康熙的声音:“郑经虽无降意,其附逆人民,有革心向化者,我大清亦仍应随宜招抚。坚壁清野,沿海渔民当妥为安排。”
  
  外景:福建南校场,白天。
  各色渔民,男女老少围在一个戏台前,热闹非凡,戏子们在换衣服,准备演出,搭的戏台两边有大清的军队在保护着,戏台两边写着一副对联:“摆擂为沿海父老乡亲举贤讷谏,筑台让兄弟姐妹夺官食禄。”横披是:“专招海上文武官员兵民”。
  姚启圣在两队护卫和众文武的簇拥下喜滋滋地来到戏台上。
  一阵炮响过,主持人大声说:“福建总督姚启圣敬告各位父老乡亲,凡在郑氏水师当兵者,愿再为大清水师者,可前来报名,军饷优厚。凡报名者,在此擂台可一试身手,不管夺得擂主否,本督均都按功给官给俸禄,当场授官。”主持人说完,指了指后面一排大清官服和银两。
  戏台内分两边设案,一边为“文官”;一边为“武官”;中间是一大堆银子。台下许多人已跃跃欲试,喜上眉梢。两边已有人在登记,在领银。
  一些没有剃发的在一旁排队剃发,剃头的乐不可支。戏台上在演出闽剧,后台和两边则在登记、发银、打擂,热闹非凡。
  
  内景:福建某赌场。
  赌场内,人们围在一起掷骰。“大!”“大!”“小!”“小!”有许多在戏台登记领银子的面孔在此赌博。
  
  内景:福建某妓院。
  妓院内,都是在前面登记,取银子的地痞和无赖,正在与妓女们调笑、喝酒。妓女们挽着嫖客:“明日再去登记打一回擂,不又有银子了么?”
  嫖客:“明日不行,恐有人认出,下个月等头发长出来了再去不迟!”两男女淫笑。
  
  外景:台湾郑氏军中,白天。
  海岸边,郑氏军队在迎接由大陆过来的小舢板。
  甲:“报一个名就得了许多银子,要是得了擂主,还不知有多少呢?”
  乙:“明日我也去”。
  
  外景:海上。
  郑氏战舰上下来成批的士兵改乘小舢板,往来于大陆报名,打擂,领银。同时也将大陆的消息在军中传播。
  甲:“听说藩王要降清了”。
  乙:“我听说刘将军也准备投降”。
  
  内景:福建总督府,夜,灯火通明。
  郑军宿将周全斌率属下将官来降,姚启圣双手搀起。
  姚启圣:“将军深明大义,归顺朝廷,于国于民均受益匪浅。”
  周全斌穿上大清官服。黄廷领属下来投,姚启圣将其搀起。黄廷穿大清官服。陈辉率属下来投,姚启圣授大清官服。
  
  内景:紫禁城上书房。
  康熙手持奏折高兴地:“好!就是这么办!和谈与瓦解同时并行,两手都要硬!嗨!这个姚启圣,还真有些办法。”
  
  外景:海战,福建沿海。
  来降的诸将官身穿大清官服,与大清八旗共同在大清舰船上巡逻。
  远处,郑军舰队又来骚扰。
  
  外景:大清舰队。
  周全斌身着大清服率领众将官从上风冲了过来,将郑军围困在其中,双方炮火齐鸣,战在一起。
  郑军调转船头欲要逃走。
  周全斌对左右大声吼道:“贼舰欲逃,我军乘胜追击!”
  
  内景:郑军船只。
  郑军将领朱天贵带着几个侍卫由舰舷下到仓中,对还在指挥抵抗的马兴隆父子说:“不如也投降了清军”。
  马兴隆破口大骂:“朱天贵临阵投降,你这个匹夫,胆小怕死,忘恩负义的小人。”朱天贵示意,侍卫过来将马兴隆父子都绑了。
  马兴隆仍在骂:“我变成厉鬼也饶不了你!”
  朱天贵舰上升起了白旗,大清士兵跳上朱天贵战舰。
  朱天贵由船舱中出来,对周全斌说:“朱天贵愿归顺朝廷,另有一个见面礼相赠周将军。”
  士兵从舱里将捆成粽子似的马兴隆提了出来,丢在甲板上。
  朱天贵:“你的老冤家在此”。
  
  外景:福建沿海,岸边。
  姚启圣在给朱天贵及众将官授大清军服,后面是1000多原郑氏军队人员,每人面前都是一套大清服装。
  
  外景:北京施琅家,白天。
  施琅与夫人、儿子在院内吃饭。
  施琅:“近来外面有什么消息没有?”
  儿子:“什么消息也没有,前几天同乡祠堂里又分列了几位象周全斌、黄廷、陈辉的红榜,看来,投诚的郑氏官员倒是多了起来。”
  施琅:“噢!”
  
  内景:紫禁城乾清宫,早朝。
  康熙脸有喜色,坐在龙椅上。
  康熙:“台湾诸将来降,看来是大势所趋,收复台湾,众爱卿以为如何呀!”
  杰书:“郑氏将官来降,虽是大势所趋,然诸将领毕竟与台湾瓜葛深厚,若要真正达到海不扬波,武力攻台,我满族将士尚无堪任大将者,还是以和谈为主。”
  索额图:“我朝和谈,前几番虽多有失败,那是条件尚未成熟,今坚壁清野已见成效,况且,若用武力攻台,仅凭几个降将,胜券在握与否不说,朝廷也放不下心,故而在此剿台时机尚不成熟之际,圣上仍应以仁慈攻心为上,另派得力大臣,赴台再行议和。”
  康熙:“爱卿言之有理,收复台湾还是以议和安抚为好。一来百姓免遭生灵涂炭,二来我大清国力亦尚不足取。”
  施琅出班大声道:“郑逆占据台湾,本无和谈诚意,我朝一味求和、退让、回避,日前的坚壁清野,不仅助长了郑经的志气,灭了我大清的威风。皇上要与郑逆议和,无异与虎谋皮。统一大业,唯武力不能胜。皇上应当机立断,利用现下的大好形势,一举剿灭郑逆!方能海不扬波。”
  康熙:“大胆施琅,一贯与朕意见相左,今竟敢咆哮于朕,来人那,将施琅给朕……给朕……拉下去吧!”
  (待续)
  


文坛.剧 场收录 原创[文.剧场]    收   藏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