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山西文化艺术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crcw 收藏:0 回复:1 点击:4699 发表时间: 2003.08.09 23:02:19

打破顽冥须悟空


   打破顽冥须悟空
   --读《悟空传》有感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我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悟空传》
   这两年《大话西游》的异常火爆,使《大话》系列的网络小说也大行其道。但它们都仅仅是按照《大话》模式简单套用而成,其写作目的也只是为了追求一种搞笑的噱头。殊不知,《大话西游》中的台词设计,看似荒诞不经,但却不得不使人承认,它比正儿八经的台词更能够精确地表现主人公当时复杂的心理活动,而且令人笑过之后,体味到的不只是与他人共鸣的快乐,也许更多的还是一丝悲凉与无奈。每当我们重温这部电影时,却发现自己虽大声地笑着,但早已泪流满面,这大概就是此影片被年青一代奉为经典的原因吧。
  而《悟空传》就是在《大话》热方兴未艾之时横空出世的一部网络文学作品。由于延续了《大话》风格及其角色构成,所以很自然被人评论为是《大话》又一庸俗的翻版之作。的确,在看过前几章后,是很容易使人定下这样的结论的。依然是很"唐僧"的唐僧,痛恨唠叨罗嗦的孙悟空,以承认自己是猪为乐趣的猪八戒,做了玉帝老儿卧底的沙和尚,成了女儿身的小白马……,他们依旧演绎着那段西行路上的口水戏。但如果只把《悟空传》当做一部只求读者开怀一笑的闹剧来继续看下去的话,则会很令人失望,因为随着剧情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已嗅不到丝毫调侃的味道,相反,一种叫做沉重的东西却慢慢压上心头。
  如果说《大话西游》解构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却唯独把爱情升华到一种凄美的境界,那么《悟空传》则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悟》中的人物已被赋于了更多的人性化,一个个有灵有肉、有爱有憎的角色在我们面跳动。神与妖已没有多少区别,因为"像这样神仙没法管的东西全都有个名字,叫做妖!"在我们看来,无论神还是妖,他们都更像人,只是故事的演绎发生在天庭而不是在凡间罢了。其实,"去西天取经"已被抽象化,这正如偈语所言:"佛在心中"。只要心中有佛,便处处都是佛。这也许就是唐僧最终没有向西走而选择了向北走的原因吧。 在《悟空传》中,天地伦理,三纲五常已成了一纸虚文。更直接点说,则是伦理关系更加功利化、名义化,神仙们纷纷摘下伪善的面具,露出狰狞的脸孔;所谓的师徒情谊,其目的也是为了挣功德分,好升天做神仙……人们不禁困惑与心寒:真在哪里?真就是悟空死时紧握着的那条紫色纱巾;真就是伴在天蓬与阿月身边的那轮圆月与一弯银河;真就是小龙女手中的定颜珠;真就是"松鼠一思考,猴子就发笑。"…就是因为有了这些"真",我们才感觉到自己的真实,才有了希望与期待。
  当悟空奋力一击,打死的却是自己时,却还去摸摸头上的金箍,以证明自己是"唯一"的孙悟空与胜利者。这难道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哀吗?悟空死了,但他还会重生。因为"只要心不死,是杀不死他的"。于是,他又化为一块石头,就像他来时一样。当一个叫玄奘的人用心灵去唤醒他时,新的一面又将翻开,新的旅途又将开始,新的故事又将发生。
  《悟空传》虽结合了《西游记》与《大话西游》的内容与风格,但绝不是两者简单的拷贝,而是更加注重悟空等人的心理描写与性格刻画,加之作者今何在丰富的想像与优美的笔调,使它不愧为一部优秀的网络小说。
  "鸿蒙初辟原无姓,打破顽冥须悟空。"也许每个人心中都装着一个西游故事,那么,你有吗?
  
  


原创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redcary Re:打破顽冥须悟空 回复时间: 2003.08.11 00:52

    大话西游已经在这一代的年轻人的骨子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这何尝不是一种顽冥?crcw,你能打破么?
  :)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