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一项新政策:允许在校大学生、研究生休学创业。此政策一出台,立即在高校中引起强烈反响。一时间,创业大赛硝烟四起,学生老板纷纷亮相。中国延续千年的传统求学观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权衡利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笔者愿小述拙见,并愿借此抛砖引玉。
在校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独特的群体,他们正值青春韶华,拥有独立的思想、如火的热情和敢于冒险创新的精神,同时也接受着高等教育。这些优势是其他群体所无可比拟的。但他们是否具有搏击商海的能力呢?笔者不否认,当代大学生具有这方面的素质,现在在高校中喊得最响的就是做“知本家”,可见,大学生想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的迫切心情。最让人心动的大概就是前不久中科大的6名在校生在电脑语音输入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而一夜成为百万富翁的报道了。然而,想做“知本家”,就要有一的“知本”积累。我们所处的阶段,正是求学的最佳的时期,在大学里,我们可以尽情地汲取知识的甘露,忘情地翱翔在知识的天空,如果单凭满腔的热情和“我觉得自己学得还不错”的想法,恐怕要落个“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了。
有些读者可能置疑,盖茨、杨致远不都是半路辍学,现在都成为数字时代的英雄了吗?须知这其中是存在许多客观因素的。首先,美国在个人创办公司上有许多明确的规定和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其次,盖茨连哈佛都不上了,去开公司,这在中国人眼里是不可理喻的,说明美国的教育体系使他无后顾之忧。而在中国,休学创业可是件需要慎重考虑的事。这不仅要求在校生有拿得出"金刚钻"的本事,还要下相当大的决心:休学意味着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休学意味着家里承受着更重的负担;。。。这是一项风险投资,结果是难以预测的;再者,如果事业小成,休学是否变成辍学?如果毫无建树,重回校园,昔日学生老板的心态又该如何转变呢?
此外,国家鼓励的是在校大学生创办高新技术产业。诸位可别误会是开个小吃店、小卖部之类。 “磨刀不误砍柴功”,如果我们在大学能够储存足够的知识能量,使自己的头脑不断升级,那么总有一天,我们会成为真正的知本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