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不扬波•之五(又名《康熙收复台湾》) |
电影剧本:海不扬波•之五(又名《康熙收复台湾》)
内 景:紫禁城养心殿。
康熙坐在黄龙锦缎的椅子上。
苏克萨哈:“万岁!臣请诛鳌拜以谢天下!”
康熙脸上微微一震:“鳌拜乃朝廷重臣,他犯了什么罪?如何就要诛杀?”
苏克萨哈颤颤巍巍地:“昨儿个线报来说,鳌拜将我台湾主权,许诺战后全交给荷兰红毛!还同意红毛在厦门驻军!”
康熙:“朕今尚未亲政,你看此事如何处置为好?”
苏克萨哈:“依老臣的看法,我们来他一个釜底抽薪,鳌拜老贼便不能得逞。”
康熙:“如何釜底抽薪?”
苏克萨哈:“老臣明个着人保荐一人,还望圣上从旁相助。”
康熙微微点头,脸上呈现一丝微笑。
内 景:紫禁宫乾清宫,晨。
金銮殿,康熙坐在龙椅上,张万强站在康熙身旁捧着巾栉侍候。
鳌拜、苏克萨哈、遏必隆、索额图等大臣们都跪在下面。
康熙平静地:“都起来吧!”又对门外叫了声:“赐鳌中堂座!”
候在门外的两个小太监,将一张铺了黄缎面、里垫龙须草的太师椅抬了近来,放在鳌拜身后,躬身退出。
鳌拜从容地返身掸了掸黄缎面的垫子,坐下,抬眼看了看康熙。
康熙:“攻打台湾的事,鳌爱卿准备得怎么样了?”
鳌拜:“水师统领一时委决不下”。
康熙:“兵部尚书苏纳海不是举荐了福建同安总兵施琅吗?为何不见奏呈?”
鳌拜:“攻台之事,事关重大,施琅乃郑逆降官,如若攻台途中心生变化,臣却不敢担责。若攻台后一去不复返,这岂不是第二个郑经?故不敢任用。”
康熙沉吟。
苏克萨哈:“我皇明鉴,施琅自打降我大清后,屡立大功,忠心不二。且与郑经有杀父杀弟的不共戴天之仇。是既熟悉郑经内部情况,又熟悉海战的不可多得的战将!”
康熙面对鳌拜:“如今国事繁重,总要依重于你,望你拿个善策才是!”
鳌拜眨眨眼睛略微停顿一下:“那就依了皇上,让施琅去吧!”
康熙脸上有得胜的喜悦,语调也明显地欢愉,对旁边的太监道:“将那天麻和老参拿来。”
对鳌拜道:“前些日子,西藏的达赖喇嘛来京朝觐,进了支天竺国的上好天麻和百年老参,鳌爱卿拿去补补身体,你要善自珍重才是。”
鳌拜从椅子上过来,趴下磕头,又接过太监手中的锦盒放在自己坐椅跟前的茶几上。
鳌拜:“皇上还有何圣谕?”
康熙:“我身子也乏了,大家退了吧!”
外 景:由北往南,大清官员飞驰而过的驿马。
银幕中有“河北”、“山东”、“江苏”、“江西”等驿站出现,以及换马不换人的镜头。
六百里加急的清军传旨官,往南而去。路人惊恐躲避。
也是由北往南,百姓打扮的一匹绝尘飞驰而过的马,路人又是一阵避让。
内 景:福建同安府总兵府,白天。
大厅内跪了一片将官,传旨官手捧圣旨。
传令官:“圣旨:着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靖海将军,统领水师,前往台湾征剿……”
施琅在地上叩首:“臣叩谢天恩,定踏平贼寇,还我江山一统。愿我海峡两岸骨肉,尽早得以团圆。我皇万岁!万万岁!”
内 景:施琅将军府,宴会厅,夜灯火通明。
施琅居席中央,正为传旨官洗尘敬酒。各路将军亦过来敬传旨官酒。传旨官已有醉意,摇晃着走到施琅面前。
传旨官:“将军荣任靖海将军,可喜可贺,值此建功立业的好时机,祝将军此去台湾,剿贼成功。”转身对着诸将官道:“我这次还给众位带来一个好消息,让你们马到成功。”遂将酒一仰脖先自喝了。
众人不解,诧异地看着传旨官。施琅不动声色地坐在那里。
一旁的某将军代替施琅在频频地举着酒杯:“传旨官醉了,大家干!”
众人:“干!”
施琅对侍卫指着趴在桌上的传旨官:“扶传旨官去后厅休息”。
侍卫去搀扶传旨官,传旨官却一把拽住施琅。
传旨官:“我没醉,将军且看这是什么?”一边说着,一边毫无顾忌地从怀里掏出一封信来给施琅,嘴里还在说:“鳌中堂还给将军送来10艘战舰和1000兵力。”
众将官听罢,均回头朝这边观望,厅内一阵骚动和议论。
施琅将信接在手中,却见信上并没有署名款,将信展开,当着众人看起来。
施琅的脸渐渐地阴沉下来,将信攥在手里,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内 景:后院客房,夜。
传旨官被扶到后院客房,一头栽倒在床上,和衣而卧,鼾声如雷。
家丁匆匆过来报:“京城密旨天官到!”施琅疑惑地看着家丁,见家丁眼神肯定,自言自语:“圣旨刚下,如何又有天官来?”对家丁:“书房侍候”。话音未落,一便衣来人已跨进书房。
施琅一见,脱口而出:“魏大人!”
内 景:施琅书房,白天。
施、魏二人在书房落座,施琅将送茶的人都打发出去,书房内只剩施琅和魏东亭二人。魏东亭站起来压低嗓子道:“水师提督施琅接旨”。施琅离座跪下。
魏东亭:“施琅此次率军出征,当奋勇剿逆,为国立功,若阵亡前线,其荫泽三代,钦此。”
施琅跪在地上一动不动。
魏东亭:“施将军请领旨谢恩”。施琅仍跪在地上发愣。
魏东亭:“施将军领旨谢恩!”
施琅跪在地上:“臣尚未出征,圣上如何就赐臣死,臣不明白,故不敢领旨!”
魏东亭:“施将军请先谢圣恩,在下另有话说。”
施琅叩头:“臣领旨谢恩!”叩完头,仍不起来,两只眼睛看着魏东亭。魏东亭满脸肃穆,口气干脆、坚决:“此次出征,若荷兰人得手,圣上口谕请施将军牢记,若荷兰人得手,施琅当与之同归于尽,不留后患,明白吗!”转而用温柔的口吻:“望将军能领会圣上的意图,舍身取大义。”
施琅这才明白过来,又伏地叩头道:“谢皇上天恩!臣当誓死为国捐躯!”
内 景:施琅将军府,宴会厅,夜灯火通明。
施琅由后面出来,众将官用眼看着施琅。
施琅脸带一丝微笑:“鳌中堂信中指明,此次攻台,兵分三路而发,我军自海澄从龙海岸出发,另一路由总督大人从同安发,还有一路……”施琅说到此停顿一下,“是荷兰人,由泉州发……”
众人一阵哗然。
某将军:“如何会有荷兰人?红毛参战能有好事吗?想当年随国姓爷郑成功收复台湾,荷兰红毛来降的情景那是何等的威风,可如今鳌中堂却要我们和红毛一道……”欲要再说,在一旁的海澄公黄梧制止道:“兄弟们如今已是大清水师,不要口没遮拦。”
但还是有人在发牢骚:“红毛参战,还不是垂涎着重新霸占我台湾!”
“我们不能去!”大家已有些义愤填膺。
施琅语气轻轻地,但是坚定地:“兄弟们,我们不仅要去,还一定要打好这一仗!”
外 景:泉州某海岸。
停泊在福建泉州某港湾内的中世纪的荷兰舰船。
内 景:荷兰战舰上。
博尔特与将官们正围坐在一张圆桌旁,议论攻打台湾的事。
甲将:“这回有中国人帮忙,台湾又要属于我们了!为了台湾,干杯!”
外 景:福建龙海港口,白天。
浩浩荡荡的施琅大清船队,施琅的指挥舰船尾上写着:“澄清海宇”,旁边的几艘分别写着“雄镇金汤”和“宁海”大金字。
内 景:大清舰队指挥舱外。
施琅立在船头看着波涛翻滚的大海,心潮起伏。身后,站立着一位荷兰联络官。远处,荷兰的10艘舰船与施琅旗舰平行而出。
外 景:大海,白天。
一望无垠的大海,晴朗的天空,万里无云,只有海鸥在桅杆上盘旋。舰船劈波斩浪仍在航行,远远地澎湖岛屿上的小山尖已依稀可见。施琅并不理会身边这个荷兰人,独自回驾驶舱里去了。
内 景:大清舰队指挥舰。
指挥舱内,从了望的窗户里,可以看见波涛汹涌的大海。
大副见施琅进来,过来问施琅道:“大人,这天眼看就要有大暴风雨,恐怕登不了岸呢?”
施琅说:“让弟兄们保持镇静,作好迎接风浪和战斗的准备!”
大副脸上呈现出疑惑的神色,对着一旁的侍卫:“传令全体将士,准备作战!”
内 景:荷兰舰船。
荷兰士兵们散慢地有些在喝酒,有的拉手风琴。舰头有一个荷兰士兵见着了澎湖岛在喊,荷兰士兵都跑到舰舷欢呼。
外 景:澎湖列岛。
内 景:荷兰舰船上。
荷兰士兵欢呼雀跃起来,随即进入各舱。旗令兵在发号令“SCHIETEN! SCHIETEN!”(荷兰语“放炮!”)
外 景:澎湖列岛,海岸。
郑氏军队在指指点点,他们也已看见了荷兰战舰和大清舰队。
一炮手骂道:“红毛与清军同来,先干了红毛再说!”填炮。
士兵乙:“放!”
海中已掀起一排排浪柱。
内 景:施琅指挥舰。
一直站在船舷前的荷兰联络官走进指挥舱:“我方正在炮击!”
施琅背对并不理,始终盯着前方,从鼻子里发出一声“知道了”。
外 景:澎湖岛海岸。
荷军猛烈的炮火在澎湖岛四周炸开,岛上一片火海。
外 景:海上。
海面上巨浪排空,空中乌云翻滚。
荷军仍在猛烈炮击。
内 景:施琅指挥船。
巨浪打在施琅的船舱前。施琅歪一下身子,微笑。对侍卫使个眼色,一旁的侍卫举刀劈下,已将荷兰联络官劈成两半。
施琅一声吼叫:“开炮!”
外 景:海战。
大清舰队的炮火一齐向荷兰舰队打去,荷兰舰队甲板上鬼哭狼嚎。此时整个海面、天空已黑云压顶,暴风雨夹着炮火,劈头盖脸地砸下来,将荷军旗舰的船桅拦腰击得粉碎,将荷兰士兵打翻在甲板上。荷军被眼前这突如其来的情形吓得全部匍匐在船舱里,发出歇斯底里的嚎叫。整个大海顿时是一片火海和巨浪。
内 景:施琅指挥舰。
施琅站在大清旗舰驾驶舱里,迎着扑面而来的暴雨和风浪,仰天大笑。
清军一个个精神抖擞,列队在舱中待命,施琅在指挥舰上检阅列队的官兵。
暴风雨中,施琅大声吼道:“鸣炮返航!”
|
|
|
 |
|
回帖 |
 |
|
回复人: |
亓官 |
Re:海不扬波•之五(又名《康熙收复台湾》) |
回复时间: |
2006.03.20 13:34 |
|
好本子,扬我天威!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