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不扬波•之四(又名《康熙收复台湾》) |
电影剧本:海不扬波•之四(又名《康熙收复台湾》)
内 景:北京,乾清宫早朝。
康熙手执一柄玉如意端坐在龙椅上面。
上朝的人群,前排是杰书、鳌拜、苏克萨哈、遏必隆等。两排的御前侍卫,均穿着鲜明的补服,腰悬宝刀,鹄立在两旁。
索额图拿起一本奏章念道:“靖南王耿继茂奏报:臣等统率大军渡海,攻克厦门,金门等,逆贼郑锦等势穷宵遁。荷兰国出海,王波特率舟师,协力击贼亦殊可嘉。”
康熙有些惊诧地问道:“我大清攻打铜山、金门、厦门怎么会有荷兰人参与?”
丹墀下面一片沉默。
康熙:“如何都不回朕的话?”
鳌拜伏地并不抬头:“回皇上话,我朝祖制,未亲政的皇帝处置政务,全权委托臣等辅政,每日会奏只听一听而已。皇上尚在幼冲,国家大事,既有遗制,由臣等裁定施行即可!”
话音未落,康熙将龙案上的玉如意一拂,玉如意“啪”地摔在丹墀之下,碎成几块。
康熙厉声:“难道朕连问都问不得!?”
伏在地上的几位大臣,有的偷眼看了看,有的一动不动,但都趴在地上不语。
鳌拜抬头,脸上并无惧色:“照祖训,皇上尚未亲政,是不能问的!”
内 景:鳌拜府邸议事厅,夜,四周点着灯。
几位幕僚正陪着商人打扮的荷兰人,在一边喝茶一边商议事情。
鳌拜坐在厅中央的太师椅上。阴沉的脸一边捏着两手的骨节,一边不时地翻眼睛看一下坐在两旁的荷兰人和遏必隆等人,手的骨节被捏得“啪、啪”直响。
荷兰人有些不解地不时看一眼鳌拜,又用荷语叽里咕噜地低声说几句。
鳌拜用眼扫了一下在座的道:“此次攻打台湾,荷方有什么条件?”
荷兰商人叽里咕噜。一旁翻译:“承认、赔偿荷兰人在台湾所蒙受的损失,并献台湾全岛;荷兰东印度公司中国享有与一切华人贸易的自由,不受任何干涉;荷兰人在厦门或金门驻扎舰队,以防海贼和保护贸易……”
鳌拜连眼皮都不抬,不屑地:“台湾弹丸之地,得之无所得,不得之无所损。我大清天朝,只望剿台后守澎湖,徙台湾人民而弃其它,此次贵方打算如何出兵?”
荷兰人叽里咕噜。翻译:“我国提督博尔特派战舰10艘,士兵1000人与贵水师联合攻台,但清方战舰及指挥应由荷兰人指挥。”
鳌拜仍不抬头,脸上皮笑肉不笑,冷冷地:“我大清天朝作战由你指挥?”鳌拜翻了一下眼睛,足以表达他倨傲的个性。接着道:“我天朝的体面,被你放到什么地方去了!”
荷兰人在向翻译问,翻译用手一摊,做出无奈的样子,荷兰人点点头,用一种略带怪异,又略有恭谦的表情从怀里掏出一张礼单推了过来。
鳌拜看也不看,将礼单放置一边。
鳌拜:“指挥权有关我天朝体面,无从商谈,至于其它,均可再议!”
翻译在向荷兰人翻译。
荷兰人翻了翻眼睛,叽里咕噜。翻译:“鳌中堂,攻台之后,你我所订条款,还望中堂不要失言。”
鳌拜脸上已有悦色,但仍没抬眼,从鼻子里发出一声冷笑,将手腕上的一串佛珠压在礼单上:“那就望大家通力合作,一举攻克台湾!”鳌拜起身。
画 外:“送……客!”
外 景:北京,晨约四、五点左右。
北京钟楼上的大钟“咣--咣--”在空中久久回荡,一群鸽子围着钟楼来回盘旋,东方刚刚见白。
外 景:北京,晨,但天还黑着。
崇文门外大街,这里人群已是摩肩接踵,地摊上摆着的油灯还亮着,一个个摊位上摆着各种各样的珍珠、玛瑙、古钱、书画、银甲、扇骨、鞋等。有人拿着一个瓷瓶在看,摇了摇头,放下,有人在掏钱。
外 景:一条商业街,白天。
街边的茶馆和饭馆旗幌子、招牌一个挨着一个,前面一座“雨来轩”茶馆。茶馆门前两个特大号的大铜壶,水正开着,水哨在不停地响。
康熙微服与几个便装侍卫在雨来轩茶馆前伫视一会儿,一块都进了雨来轩。
内 景:茶馆内,白天,镜头随着小二的走动。
前面是大穿堂房,后面两边是单间雅座。雅座里摆的是明式靠背红木椅。前堂则只摆凳子和方桌。另外还有长案,两边设有条凳,条凳都是固定在地上,动弹不得。靠进门的地方,是一个长柜台,后面是茶叶架子,景德镇的上好青花瓷罐上用红纸贴着:雨前毛尖、雀舌云片、风蕊龙团、福建双薰、安溪铁观音……。
四周的墙上,贴着三张“莫谈国是”。
大堂中的两根柱子,上面是墨地宝石绿字的对子:天转壶洲,方舆难方,生意兴隆通四海。地合=缶,角棋无角,财源茂盛达三江。
内 景:茶馆,白天。
康熙和侍从从雨来轩门口进来,掌柜的连忙起身拱手相迎。
掌柜:“请!请!官坐还是雅座?”
康熙一指大堂:“此地甚好,就在这里。”
掌柜用眼飞速地打量了一下康熙。
侍从们虽均是便衣,但在康熙面前仍是恭敬有加。
掌柜的将这些都看在眼里,对一旁的小二:“去后面提壶新开的水来”。
小二:“好哩!”转后面去了。
掌柜的一直站在康熙身后侍候。
康熙坐下,大家伙这才相继归座。在康熙坐下的时侯,掌柜的迅速到柜台里端来一盘瓜子儿,一盘蜜饯花仁,一盘青梅,放在康熙的桌上。掌柜的从柜台里按人头端来茶杯,当着康熙的面放进茶叶,这才点头哈腰地对康熙:“爷您慢用!”回柜台里去了。
康熙端杯喝茶,眼却在四处看。
茶馆里已陆陆续续地进来不少茶客,有高谈阔论的,有低声喁语的。遛鸟的连鸟一块带了进来。边喝茶边从怀里掏出蝈蝈来看的。晨练完毕手掌中拿着滚铁珠、核桃不断转动的。一位满身绸缎穿着的青年大汉提着两只鸟笼,鸟笼用兰布盖着从门外进来,还没等落座,便大声地嚷嚷开了:“真是新鲜事嗨!鳌拜这会儿打台湾,居然让荷兰人一道去!红毛子沾手,这不明摆着黄鼠狼给鸡拜年,能安好心吗?!”
掌柜的出了柜台,满脸堆笑地迎着:“刘爷,您坐”,用手指指墙上的“莫谈国是”,又是作揖又是哈腰。
刘爷用眼瞪了掌柜的一眼,便挨着康熙不远的桌子坐了下来。
康熙用眼示意侍从,侍从过去抱拳,把那大汉请到康熙的桌子坐下。
康熙脸上微笑,侍从招呼掌柜的给加茶具,小二过来斟水。
康熙:“方才这位大哥所说荷兰军队参与攻打台湾的事,不知从何处听来的,甚为有趣,请接着往下讲。”
刘爷喝了一口茶,脸上的表情有惊喜之色。
刘爷:“好茶!”放下茶杯咂了咂嘴,打量了一下康熙,故意压低嗓门:“鳌拜老儿用荷兰红毛攻打台湾,许诺攻下台湾后台湾便又归红毛了。”
康熙:“这是听谁说的,有鼻子有眼。”
刘爷嗓门提高了八度:“满京城里谁不知道,只恐怕就瞒着康熙小儿一个人哩。”
一旁的侍卫听了,手不由自主地往腰间摸去,脸上已有怒色。
康熙仍在认真听刘爷说:“荷兰人出兵是与鳌中堂达成协议的,说是有什么六条。”掰着指头:“攻下台湾后台湾要移交给荷兰,由荷兰人统治,要遣返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所有荷兰战俘,还说要在厦门驻军什么的,我是记不清了。只可惜了这大清的江山,倒落在卖……”本想说“卖国贼”见大家看着他,照自己的嘴打了一个嘴巴:“看我这嘴,一说起来便没了遮拦。”
康熙紧攥的拳头。
康熙一行起身欲走,旁边两个大汉过来。
大汉甲:“这几位请跟我们到鳌中堂府上走一遭。”
侍卫欲上前发作,康熙用手拦住。
康熙:“那走吧!”
刘爷见这阵势,要往一旁溜。
大汉乙指着要开溜的刘爷:“这位也一道去!”
刘爷嚷道:“干什么?干什么?老子在旗!”
大汉甲过来“啪”地给了刘爷一巴掌。
刘爷捂着脸,欲要还手,看看两个大汉都比自己强壮,哭丧着脸道:“凭什么呀?!”
大汉乙欲要上前动武,康熙看了他一眼,大汉乙被康熙的气势压了回去,瞪着眼站在一旁。
康熙:“这位大哥就一道走吧!”
两大汉押着康熙一行人出了雨来轩,刘爷手中仍提着鸟笼子,满脸哭丧的样子到了正阳门。
外 景:正阳门。
一乘兰呢轿子放在正阳门旁,十几个便衣侍卫有站着的,有坐着的,都守在这里,脸上都有着急的神色。
远远地看见康熙被人押过来,其中一位:“有事!”十几位便衣随即隐没了。康熙一行过来,那两大汉还没等反应过来,已被便衣扼住了喉咙。
康熙:“让他们再多活几天吧”。
侍卫从身上取下绳子将二人捆了,扔在正阳门一旁。
康熙从腰间取下一个玉环给刘爷,刘爷看着无比精致的玉环不解,愕然地目送着康熙被众人簇拥着坐到轿子里去。
康熙上轿,刘爷回过神来,赶紧冲着轿子拱手道:“回见您呐!爷!”
内 景:轿子里。
康熙沉思着。只有“嘎吱,嘎吱”的轿子声。
外 景:紫禁城用巷口,白天约八九点左右。
苏麻喇姑将康熙搀下轿,康熙一脸阴沉:“台湾让鳌贼卖给荷兰人了!”
苏麻喇姑:“苏克萨哈在养心殿急着要见皇上,莫不也是这事?”
康熙帝用眼看着苏麻喇姑,自言自语:“但愿天助我朝!”(待续)
|
|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