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北京创作空间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心月 收藏:0 回复:2 点击:4997 发表时间: 2006.02.28 18:10:49

我的奶奶


  06年2月26日清晨,奶奶没了。天一岁,地一岁,奶奶享年94。
  
  父亲在天津,往年奶奶也和我父母同住,这两年因年岁的原因,一直在河北老家和二叔同住。这个春节后,身体有些浮肿,尿少,亦总是一个人自顾自的唠叨。大约自己想到了安乐死,一次趁人不注意,一把药放进嘴里,被日里陪伴的二姑发现,强让她把药吐了出来。因此21号父亲过去陪奶奶。奶奶开心,连唠叨也没有,陪她时睡眠都是好的。
  
  奶奶到最后一天也没有糊涂。母亲25日电话说26号就过去和我父亲一起陪奶奶。她说什么也不用带,声音有力,叫人安心。
  
  然而那日睡前又叨叨了一阵,父亲和叔叔也都不知道她在说什么,问她也只说没事。一早5点父亲醒来,见奶奶睡意安详,眼睛闭着,嘴角抿着,并无异样。摸摸胳膊和身子还暖着,手却凉的。呼吸没了。
  
  奶奶16岁嫁给爷爷,49岁守寡。有三个女儿和两个儿子,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共17人。值生年,最小的孙子和孙女都有孩子,享四世同堂。
  
  奶奶娘家姓刘,未曾读书,不识字,自是村野农家,女孩子生来便三儿、四儿的叫,因此没有名字,嫁了人只被说是谁家的,年岁大了,大家更须是辈分称呼,连户口上也只叫做刘氏。然而奶奶自觉生限已到,想有个名字。前不久,二姑日里和奶奶在一起时与奶奶商定,经奶奶同意,叫一个坤字。
  
  自是坟前泣语,令人神伤。儿孙皆伏地跪着,奶奶的儿女在坟前更有别样的结语:妈妈,您要记住您是叫做刘坤的,日后有您的儿孙烧纸写刘氏刘坤收,那是给您的,定要来收啊,您要记住您有自己的名字,叫做刘坤哪。
  
  奶奶生时无名,奶奶的一生也只奶奶的儿孙记得。我是奶奶大儿子的大女儿,我出生时奶奶59岁,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她就很老了,且总是病。然而在此后的岁月里,奶奶一直没再变老,若有变,便是一年比一年有精神,乡亲看见皆说,奶奶是返老还童了。
  
  奶奶娘家是富户,即使如此,乡村里一贯是不重视女孩子的,不但不识字,没有名字,且因生来矮小瘦弱,裹小脚,在娘家时并不曾做过什么活计。
  
  未足16岁出嫁。据说太祖父和爷爷身材皆高大。太祖父况且是整日抽水烟、吐黄痰、脾气很大的,服侍不周动辄发火。因此那时奶奶除了整日的战战兢兢应付这些,对于如何操持家计一贯懵懂无知。
  
  奶奶先后生有三个女儿,两个儿子。或许因生育未得好好调养之故,奶奶后半生惟苦一病,就是觉得身体周围有风,病时每每告诉我们,额头耳畔呼呼的风。医生束手无策,儿孙徒叹奈何。从我记事,奶奶就多犯此病,即使是夏天,必是棉衣棉裤,方巾紧裹额头。然而,八十岁之后,这个病却渐渐好了,夏天竟可以是薄衫,实在是让人惊异又惊喜的,直到最后,此病也没有再犯过。
  
  爷爷生性豪爽,似乎并不知道攒钱或储粮。但得有了些钱,便带着儿子去饭店。六十年代初,大家都没有粮食吃,爷爷更兼一病,饿到没有力气起来,家里几个儿女,竟是一点点吃的都没有。父亲每每提起这一段往事,便也难言。爷爷不仅是因病,竟可以说是饿死的。
  
  那时父亲正值十二、三,二叔六、七岁。奶奶此后蓬首垢面,躺床不起。家里锅黑灶冷,幸是三个姑姑已渐次大了,操持些家务。
  
  父亲从小聪明,好读书,在学校学习一直是优秀生。那时之艰难,现在已难说清。冬天没有吃的,父亲放学便到已经空旷的田野里,跟在谁家放的猪后面,抢得一两块猪翻出来的地瓜冲饥。上学没有笔,拣得几个铅笔头,插在高梁杆上充作铅笔。就是这样,父亲考上县一中。
  
  村子里人都以为我父亲必是要辍学的了。父亲不愿辍学,然而也不曾跟奶奶说起。父亲考上县城一中的事情,奶奶是从别人那里听说的。也许她这一生,学习并决定开始生活,也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奶奶起来了,她开始命令三个女儿做这做那。她的目的很清楚,卖锅卖铁,也要我父亲继续读书。
  
  岁月是熬过来的。父亲后来做海兵,娶我母亲,之后转正做船员。
  
  奶奶的许多变化是从和我母亲一起生活开始的。船员的日子几乎年年在海上,每年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数。因此,奶奶的身边多了我母亲。
  
  母亲的娘家离父亲的家有十里路。然而母亲没有受过父亲这样的苦。父亲饿着肚子的时候,年少的母亲过的是和她哥哥吵架、顺手就砸过去菜包子的日子。我的姥姥和姥爷都懂得勤俭持家。我现犹记得我三岁时的许多场景,姥姥和姥爷家整洁宽敞的院落,门前高大的枣树,我都记得清清楚楚。
  
  母亲嫁给我父亲之前是小学教师,性格外向,聪明且有主张。上学时因知道历史上有名的“相如”很多,而她家族名字里顺“万向更新”她该轮到一个“向”字,便给自己取名叫做向茹。
  
  母亲嫁到父亲家里,父亲要她停了教学,单纯来照顾这个家。母亲真的顺从父亲的心意不再当教师,然而也还是在村里做会计。父亲从船上回来,又必是要她停工作,一心持家。母亲心灵手巧,衣服鞋子都是很快就出来。奶奶的变化尤其表现在开始学会干净。母亲喜欢买布头,随意的花样,到她手里都将是新衣、新被、新床罩,因此奶奶对布也尤其钟爱,不会缝纫,就手缝。
  
  此后奶奶的日子非常单纯。爱整洁,无事时做些针线。本没有几颗牙齿,可是连刷牙也学会。最大的乐趣是和村里别的老人一起玩纸牌,赌注是一毛两毛,多输少赢。
  
  她七十多岁的时候,她的三女儿在外走山路过急死于脑溢血。值一次丧女之痛。
  
  她八十五岁的时候,她的大孙女生有一子,她千里迢迢赶到天津住下来,帮着带了两年孩子。
  
  此后一直住在家乡。她担心自己已老,成为负累,所以一直不肯闲坐。农收时也必要动手。走到街上去,看人家收了玉米,便说,我来帮你剥玉米。冬日里每天也必是要走动走动,决不拄拐杖。
  
  二姑住在本村,三个女儿、两个儿子也都近在家门。二叔家一儿一女。无不孝顺。
  
  春节前,奶奶说想吃糖葫芦,二姑给买了来。奶奶又说想吃豆面。现在人家里都很少有石磨,村子里因为有米面加工厂,石碾子也都不用早坏了。二姑和二姑父找到邻村,竟有好的石碾子,把豆子磨了,给奶奶做豆面。父亲到时,带有黄瓜,奶奶又说想吃黄瓜,因又吃了几口黄瓜。惟是念叨起她的娘家兄弟,告之早已先她不在了。
  
  先她不在了。人生之沧桑,惟此为憾吧。
  
  树上的桃子熟了,捧之,也必是要落的。因得奶奶的顾念,儿孙未曾因她得任何负累。奶奶没了,这时第一声鸡鸣,正月已末,日光正好。是夜灵堂,儿孙都在。第二日,连风都歇了,山上一座新坟,跪着几许白影。第三日大雪,山上皆白,丛丛树上分明白花朵朵。
  
  奶奶刘氏刘坤安息。孙女会持斋七日,愿奶奶此身之后当福慧无限。
  
  2006年2月28日农历丙戌二月初一。孙女拜上。
  
  

------------------------
原来人生只合虚度
譬如盛夏疯狂的蝉鸣 譬如花开花谢
譬如无人的旷野间那一轮皓月

原创[别推荐]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多喝了三五斤 Re:我的奶奶 回复时间: 2006.02.28 22:20

    愿老人家安息!

回    复    

回复人: 天涯孤旅 Re:我的奶奶 回复时间: 2007.10.23 00:17

    从你奶奶的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女性的悲哀,更可悲的是,同样作为女性的你,却以认同的眼光去看待老人家悲伤凄凉的一生.你们不孝啊!持斋怎能求得愿谅?
   愿你奶奶她老安息!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