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湖北事事关心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海云天的故事 收藏:0 回复:4 点击:5281 发表时间: 2006.02.28 08:58:41

说一论二


  《说一》
  佛曰:众生平等。还有一句话,佛没有说。那就是众死平等。客观的说,生命只在生和死两点上是平等,想不平等都不行。至于在生和死之间,是不平等的,想平等也不行。
  一个人无法达到自己想要的平等,就算时空交错的过程达到了不同的平等,但实际上每一个时空点上的不平等在时空的总体上不可比较、也无法找回。小到一叶、一水,大到一家、一国,莫不然。
  生命可以分割,矛盾可以转化,物质不可以消灭。这就是轮回。平等和不平等,在轮回里皆相对应。生命在轮回里体现着平等精神。
  透彻的说:只有生命摆脱了表现形式,表现形式摆脱了轮回、轮回摆脱了差别,才有真正平等。
  平等就是一,一就是平等。
  求一,就是求平等;求平等就是求一。
  一是什么?一就是死,而死就是O。
  一和O都代表着不生不死、不死不生的静止状态。
  所以,一=O,O≠1,即一≠1。
  一个人打死了另一个人,可以记为“﹣1”,也可以记为“+1”。
  “+1” 和“﹣1”,是不同世界的不同记法。
  顺便交待:中国的“一”和阿拉伯数字的“1”不能简单对应,建议另外创设。
  
  《说二》
  中国的迷信里说,黑白无常拿人性命。
  有谁知道黑无常拿的是什么?白无常拿的又是什么?
  人命为一,无常有二。
  巧的是,辨证唯物主义就有“一分为二”的哲理。
  “二”就是两个“一”组成,一个短些、另一个长些。
  阎王派黑白无常拿人性命的时候,搞的恐怕也是“一分为二”:
  一个拿短些的“一”,另一个拿长些的“一”。
  短些的“一”和长些的“一”哪个是代表恶、哪个代表善,暂且不说。
  先只假设短些的“一”和长些的“一”代表对立的两个方面。
  如果生命是轮回的,那么短些的“一”和长些的“一”都应该到各自的世界里去继续演绎。
  这样的话,岂不是恶和善就从此分道扬镳了?
  如果是这样,那就成了恶在恶中、善在善中,恶和善永远走不到一起来了。
  既然恶和善永远走不到一起来,这人世间的恶和善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看来只有一种可能说得通,那就是黑白无常拿人性命的时候,拿恶的也拿了点善、拿善的也拿了点恶。
  按此法推来,“除恶务尽”、“善恶到头终有报”等等,在阎王那边也不过是句空话了。
  既然阎王也是善恶不分的拿命来送命去,那“二”就不代表什么“二”了,还是“一”回事。
  所以,我说二还等于在说一。
  恶不可尽,人性本恶是也。
  所以我还觉得:“二”固然不表示真能做到善恶分明,倒是阿拉伯数字的“1”低头下跪就成了“2”。 “2”比 “二”要直观明了得多。
  
  (笔者声明:以上皆胡说八道,训练思维可以、穿凿实际乱套。)
  

------------------------
我不是风,你也不是传说

原创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jjssqqpp Re:说一论二 回复时间: 2006.02.28 11:15

    说一是一,说二是二。
  说一不是一,说二不是二。
  一还是那个一,二还是那个二。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方林 Re:说一论二 回复时间: 2006.02.28 15:27

    论证,思考……

回    复    

回复人: 天涯孤旅 Re:说一论二 回复时间: 2006.02.28 22:56

     阁下的说一论二,无非是想说平等和善恶.在下以为,一是一,二是二,各自互不相干最为好.
   至于阁所说的众生平等,我想阁下可能是对佛祖的话理解有较大的偏差.愚以为,佛祖是意为众生的生的权利是平等的,所以佛祖禁止他的弟子杀生,以至于吃素.阁下以为每个的生与死是平等的,在下以为,仍然是不平等的,你想想,每个人出生时的过程及环境都相同吗?那么死亦如此.所以我们无需去考虑,我们需要考虑的只是在生与死之间的那一点点距离与时间中,需要完成的诸多事情,也就足够了,能省心则省点心吧.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饮尽孤独 Re:说一论二 回复时间: 2006.06.10 19:38

    呵呵!这样得认真对待哦!

------------------------
忧郁的日子不管怎么说也是一种心情的表达,幸福而具有满足感的生活就是忧郁和快乐的结合……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