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河南灌水区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孤星泪 收藏:1 回复:14 点击:7151 发表时间: 2006.02.24 10:28:09

用用家的地图


  用用家滴地图。

   

原创[别推荐]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孤星泪 Re:用用家的地图 回复时间: 2006.02.24 10:29

    焦作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焦作位于河南省西北部,东连新乡,西接洛阳,南临黄河与省会郑州一衣带水,北依太行与晋东南一脉相连,现辖二市四县四区,辖区面积4071平方公里。城区面积68平方公里,总人口330万人,城市人口72万人。
  
   焦作的自然风光秀美壮丽。太行山层峦叠嶂,母亲河渊源流长,大山大河造化了焦作山水之大气,成就了焦作旅游之大势。太行峡谷景观尽显雄险奇秀,黄河北岸风光充满诗情画意,旅游景域面积500平方公里,景区景点1000余处。云台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温盘峪精美清幽,老潭沟雄伟壮观,小寨沟飞瀑流泉,云台大瀑布314米落差,堪称华夏第一。青天河省级名胜区,高山起平湖,山傍水而雄,水依山而秀,兼有“华北小江南”和“北方小三峡”之称。神农坛省级风景区,山中有谷,谷中有山,融汇日、月、云、霞、峰、谷、松之大观。青龙峡省级风景名胜区,植被茂密,山青水秀,尽展泉、潭、瀑、溪、洞之风采。黄河北岸,一马平川,莺飞草长,扬柳堤岸,淳朴风情,故渡人家,展现古老神秘的黄河文化。
  
   焦作的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焦作古称山阳,是人类早期活动中心区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在此留下了众多珍贵史迹。焦作地灵人杰,韩愈、李商隐、司马懿、许衡、朱载堉等历史名人诞生在这里;女娲补天、黄帝祈天、武王伐纣、竹林七贤等美丽传说源于此地;早商府城遗址、山阳城遗址、古羊肠坂道、司马故里、汉献帝陵等古迹犹存;万里黄河第一观---嘉应观,河南三大金塔之首---三圣塔,中原三大名寺之一——月山寺等人文景观内涵丰富。焦作还是太极拳的发祥地,阴阳互补、刚柔相济的陈氏太极拳300多年前发源于这里的陈家沟,承传至今,远播海外,堪称我国民族武术奇葩和世界文化瑰宝。这里还有中央电视台外景拍摄基地---黄河文化影视城、现代水上娱乐场所---龙源湖乐园、动植物荟萃之地---森林公园等旅游项目,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焦作的旅游条件极为便利。焦作是河南交通发达地区之一,焦新、焦枝、焦太铁路穿境而过,东接京广、南连陇海、北达太原;焦郑、焦晋高速公路和焦作黄河大桥与国道融会贯通,与地方铁路网纵横交错,与省会郑州、中岳嵩山、古都洛阳、山西晋城之间的行程均在百公里以内。焦作现有涉外星级饭店13家,旅行服务社18家,旅游汽车公司4家,旅游从业人员2.5万人。焦作景区景点设施完备服务上乘,民风淳朴,乡情浓郁,现已推出的太行峡谷风光游、中原文化游、寻根朝敬游等系列精品线路深受游客青睐。
  
   焦作正在成为中原大地新的旅游热点。育一方山水,迎八方来客。焦作风光已揭开神秘面纱,正显露迷人风采真挚期待和欢迎海内外游客莅临观光!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回    复    

回复人: 孤星泪 焦作地图 回复时间: 2006.02.24 10:31

    焦作地图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回    复    

回复人: 孤星泪 新乡地图 回复时间: 2006.02.24 10:32

    新乡市地处河南省北部,地理坐标为东113°50′,北纬35°21′。她南临黄河,与郑州、开封隔河相望;北依太行,与鹤壁、安阳毗临;西连煤城焦作,并与山西接壤;东接油城濮阳,经长(垣)东(明)黄河铁路大桥和鲁西相连。城区位于境域中西部,南距省会郑州80公里,北距首都北京600公里,为豫北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之一,在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新乡历史悠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人文景观遍布境内。现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处,省级50余处,市级500余处,历史文化名城一处(卫辉市)、历史文化名镇一处(陈桥镇)。辉县市的太行风光,野趣浓郁,景色秀丽,有豫北明珠百泉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白云寺,名扬中外的郭亮影视村,以险、峻、秀著称的八里沟、宝泉、齐王寨等景区(点);卫辉市的国家级文保单位林氏祖祠比干庙,苍峪山景区的香泉寺,小店河清代民居,徐世昌大总统家祠等;新乡市区的国家级文保单位潞王陵;国家级黄河故道湿地自然生态保护区;封丘县陈桥驿赵匡胤黄袍加身处;原阳县的毛遂故里、古博浪沙、十二丞相馆、夏家大院;获嘉县的同盟山武王庙。同时,刘庄——全国第一个人民公社,京华园——乡村都市,唐庄——万亩生态桃园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旅游观光新热线。
    新乡市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寒夏热,秋凉春早,历年平均气温14℃,年降水量573.4毫米。 新乡市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已发现和开采的矿藏有20多种,储量较大的有铁、铜、铝、水泥灰岩、煤、白垩土、耐火粘土、重晶石、大理石、白云岩、冰洲石等。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回    复    

回复人: 孤星泪 南阳地图 回复时间: 2006.02.24 10:33

    南阳历史悠久。早在四五十万年前,“南召猿人”就在白河上游繁衍生息。约在五六千年前,这里就出现了村落和房屋,产生了农业、畜牧业和制陶等手工业。西周时,南阳属荆州,因在周的南部,被周人称为“周土”。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初设置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南阳已成为全国八大都会之一。在湍河上建造楚碣,引水灌田。已开始使用铁器,有了冶铁、蚕丝等手工业和商业。特别是铸铜业发展迅速,工艺水平较高。秦统一六国之后,迁不轨之民于南阳,使六国富豪和擅长经营的商人及手工业者云集南阳,促进了南阳经济的发展,尤其冶铁业发达,成为全国冶铁中心之一。西汉和东汉仍置南阳郡,辖境相当于河南熊耳山以南和湖北大湖山以北,南阳经济文化的发展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西汉时,南阳水利与关中郑国渠、成都都江堰齐名,并称全国三大灌区。由于对东南和南方的开发,宛城也成了南北交通的要冲,东西往来的通道,是全国著名的五都(南阳、洛阳、临淄、邯郸、成都)之一,也是全国设工官的9个地区和设铁官的46 个地区之一。东汉时,光武帝刘秀起兵南阳,成就帝业,南阳被称为“帝乡”。太守杜诗修治坡池,广拓田土,全郡可灌农田4万顷,这时的冶铁用水排, 水力鼓风机鼓风,大大提高了冶铁效率,特别是采用球墨铸铁,提高了冶铁工艺水平,这一技术的使用比欧州早1 000多年。
  
   当时南阳郡人口240万,为全国各郡之冠。郡城周长36公里,比1990年市区面积还大。汉代南阳人才辈出,灿若繁星。不仅刘秀的28个开国元勋大多出自南阳,还涌现出张衡、张仲景闻名世界的伟大科学家和医学家。汉代达官贵人死后流行厚葬,南阳出土众多的画像石和画像砖;是一部“绣像汉代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从唐朝起,南阳设邓、唐二州。经过贞观、开元之治,南阳农业兴旺,工商业繁荣。李白在《南阳行》中说:“清歌遏流云,艳舞有余闲,邀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明朝初年,南阳是朱元璋第二十二子唐王朱 的封地,永乐年间在南阳城内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唐王府,成化年间又建造9座郡王府,南阳城内皇亲贵胄,车水马龙,商业随之活跃,山、陕、江、浙、川、鄂客商纷到沓来,各种商务会馆、公馆在各地兴起,南阳(市、区)、新野、唐河、社旗、内乡、淅川成为水陆交通重镇。粮食、棉花、生丝、烟草、绸缎、油料、皮毛、木材、药材、铜器、铁器等大量涌入市场,并行销全国各地。当时的南阳可谓百业俱兴,建筑、园林、绘画、雕塑、书法等方面都有新的发展。清朝康熙年间,农业、手工业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尤以建筑业比较发达,武侯、山陕会馆等古建筑巍巍壮观,富丽堂皇,南阳是北京通往湖广和云贵川的交通要道,陆路驿道与水路码头相接,有“南船北马”之称。山、陕、江、浙商贾云之集,工商业兴旺,南阳成了豫西南的经济中心。光绪十年,镇平开始生产丝绸,并远销欧洲及东南亚各国。1948年11月4日,南阳全境解放,国民党统治结束。1949年3月,新成立的中共河南省委决定,成立南阳地委,并宣布南阳专署原辖的叶县、舞阳两县划归许昌地区,南召、南阳、镇平、内乡、淅川、邓县、新野、唐河、桐柏、泌阳、方城11个县属南阳专署管辖。1994年7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南阳地区,设立地级南阳市,实行市带县的领导体制,南阳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陕鄂交界处。东界河南省驻马店、信阳市,南接湖北省襄樊市、十堰市、随州市,西连陕西省商州市,北邻河南省三门峡、洛阳、平顶山市。地理坐标为北纬32°17′—33°48′,东经110°58′—113°49′。东西长263公里,南北宽168公里。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平原、丘陵、山区各占21%、30.6%和48.4%。南阳市区面积198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2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1055万人,其中城镇155.1万人。
  
   南阳北靠伏牛山、东扶桐柏山、西依秦岭、南临汉江、三面环山,海拔高度在72.2米至2212.5米之间。地势呈阶梯状,以河流为骨架,构成向南开口与江汉平原相连接的马蹄形盆地,素称南阳盆地。盆地内地势坦荡,土壤肥沃。
  
   南阳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属典型的季风大陆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4.4℃—15.7℃,年降雨量在300—1100毫米之间,无霜期220—24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047小时。古人曾以“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的诗句来赞扬南阳良好的气候条件。
  
   区内河流众多,分属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水系。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85条。全市主要河流有丹江、唐河、白河、淮河、湍河、刁河、灌河等。全市水域面积298.4万亩,径流量67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70.3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26.6亿立方米,其藏量、亩均水量及人均水量均居全省第一位。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回    复    

回复人: 孤星泪 郑州地图 回复时间: 2006.02.24 10:34

    郑州市市情
  
   在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中下游的分界处,有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这就是素有“绿城”美誉的河南省省会--郑州。
  
   早在3600年前,这里就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郑州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中华民族及其光辉灿烂的文化。曾有夏、商、管、郑、韩5次为都,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8代为州。 辖区内发现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种类型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遗址。据史籍记载,中华民族始族黄帝的出生地轩辕之丘,位于郑州市境内的新郑。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代曾建都于阳城(今郑州市登封)
  
   春秋战国时期,郑、韩先后在新郑建都,长达500多年。秦汉时期,郑州地区始置荥阳、巩、京、新郑等县,荥阳一度成为“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之后,历代先后在郑州地区设置荥阳郡、北豫州、荥州等。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将荥州改为郑州。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管州治所。管城作为郑州、管州州治,成为郑州地区政治、经济中心。隋炀帝开通大运河 和通济渠后,郑州一度“商旅往返,船乘不绝”,成为全国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北宋建都汴京后,郑州属京畿路,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建为西辅,成为宋代四辅郡之一。明初,郑州划归开封府。清代,郑州为两次升为直隶州。
  
   本世纪初,由于平汉和陇海铁路在郑州交汇,郑州的民族工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较快发展。1923年,郑州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二七“大罢工,在中国工运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1929年至1931年郑州曾一度废县设市。1948年10月22日,正式建立了郑州市,1954年成为河南省省会。
  
   郑州地处中华腹地,九州之中,十省通衢。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接黄淮平原,介于东经112度42分--114度14分,北纬34度16分--34度58分之间。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13.3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47.7平方公里,比上年3.7增长%。现辖6区5市1县:金水区、二七区、中原区、管城区、邙山区、上街区、巩义市、登封市、荥阳市、新密市、新郑市、中牟县。年末全市总人口687.7万人,城镇人口384.2万人,中心城区建成人口220.9万人。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作用。
  
  
   悠久的历史、优越的区位和丰富的资源,使郑州成为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著名商埠、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和陇海兰新经济带重要中心城市。党的十六大描绘了新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如今的郑州正站在新的起点上,向着建设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商贸城市的目标迈进!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回    复    

回复人: 孤星泪 濮阳地图 回复时间: 2006.02.24 10:35

    此帖内容已被清除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回    复    

回复人: 孤星泪 安阳 回复时间: 2006.02.24 10:36

    此帖内容已被清除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回    复    

回复人: 孤星泪 鹤壁 回复时间: 2006.02.24 10:37

    此帖内容已被清除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回    复    

回复人: 孤星泪 开封 回复时间: 2006.02.24 10:38

    此帖内容已被清除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回    复    

回复人: 孤星泪 洛阳 回复时间: 2006.02.24 10:39

    此帖内容已被清除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回    复    

回复人: 大用户 Re:用用家的地图 回复时间: 2006.02.24 10:42

    此帖内容已被清除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由由 Re:用用家的地图 回复时间: 2006.02.25 09:25

    此帖内容已被清除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水子 Re:用用家的地图 回复时间: 2006.03.20 14:55

    此帖内容已被清除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pecheur Re:用用家的地图 回复时间: 2006.05.30 20:05

    此帖内容已被清除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