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北京读书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海云轩主 收藏:0 回复:1 点击:4360 发表时间: 2006.02.21 07:50:12

论罗牧·之十二


  论罗牧·之十二
  
  罗牧遗诗汇辑
  
  罗牧的诗存世不多,其山水画上的题诗也较少见,较之于其他受过“举子之业”教育的文人士大夫艺术家来说,罗牧所受教育“出之无据,自笑模棱耳(1)”的客观现实,多少给后来作为艺术家的罗牧来说,留有了议论的空间,也给后世有关“罗牧不会作诗”的传说,提供了机会。为此,罗牧特在1704年所绘的一幅《林壑萧疏图》
  
  中表白道:
  
  “画中原有诗,何必再为题;余白太高远,兼之林壑奇。”
  
  其后人亦在这种传说的后面,衍赋有罗牧崇尚王维,故画中多不题诗,并传有:“画是无声诗,意已在画中;何需再添赘,高远见清真”的说法(1)。
  此一说法,历经300多年,可信程度如何,当然有待更多的考证。但是从罗牧作品中不多题诗和甚少作跋的风格来看,除了罗牧作品具有一反明清之际文人画动辄滥跋好题的作风外,从另一个侧面也证明了“罗牧不会作诗”的这一传说,在当时不管是从罗牧对自己能否“能诗”的辩解,还是从《龙门豫章罗氏十四修族谱》以及其它方志中特别强调的记载“牧亦能诗”的史料来看,时人对罗牧是否“能诗”确有争议,是可以肯定的。这一议论的存在,又从另一个方面,多少说明了罗牧所受教育的有限。
  从现存世已知的罗牧作品中,鸿鸣搜集到的题画诗仅见数首,现列于下,以便读者得以略窥罗牧诗歌的风貌。
  
  一、《雨夜宿友人池馆》
  
   酒力欺狂雨,斋居远亦过。不知双屐浅,只觉乱流多。苦吟夜方寂,繁声蛙奈何。与君情未倦,移酌对清波。
  
   二、《题山水图》
  
   寓馆隔溪津,过从远市灰。振市千仞晓,挂笏野亭春。归作芝田主,思存忝谷种。松花频寄取,未老欲轻身。
  
   三、《赠八大山人》
  
   山人旧是缁袍客,忽到人间弄笔墨。黄茅不可置苍崖,丹灶未能煮白石。近日移居西埠门,长挥玉尘同黄昏。少陵先生惜不在,眼前谁复哀王孙。
  
   四、《题水墨山水图》
  
   独爱江亭上,澄怀多所欣。故人松嶂外,疏磬隐斜曛。
  
   五、《题秋林高士图》
  
   所对但群木,终朝无一言。我心爱流水,此地临清源。
  
  六、《题寒江独钓图》
  
   烟波澹澹石嶙嶙,钓艇长随一老身。莫笑江寒难下饵,眼前谁是得鱼人。
  
   七、《五言诗立轴》(1)
    
   静侣得幽寻,松风落暮阴;山围天顶窄,桥曲寺门深。孤性潭水囗(浅),浮生梦里心;残霞迷仗履,灯火出前林。
  
  
  八、《七言行书立轴》(2)
  
  当年高放白云居,市远无从自钓鱼。有客过吟山昼永,呼童数里倩僧沽。
  
  九、《柯石草堂图》(3)
   
  疏散永无事,不将常夜分。月中松露滴,风引鹤同闻。  
  
   从以上诸首诗所展现的风格来看,罗牧诗风的特色是平实、质朴和现实主义的。
  
  (1)此一例证,为鸿鸣在宁都钓峰考察访问罗牧后人罗科显时,罗科显的介绍。
  
  


原创[文.你评我论]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木水 Re:论罗牧·之十二 回复时间: 2006.02.21 09:40

    太深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