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北京读书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海云轩主 收藏:0 回复:0 点击:4758 发表时间: 2006.02.12 08:49:51

论罗牧·之四


  关于制茶的意义和对罗牧性格及人生的影响 
  
  有关罗牧的为人和性格,张庚在其《国朝画征录》中说道:“牧敦古道,重友谊。”这个评论与历来对艺术家个性的概括和叙述,有着极大的反差。许多与罗牧有交的时人文集、诗钞中亦对罗牧多有溢美之辞,其敦厚、淳朴、平实的性格得以证实。
  众多时人对罗牧性格的交口称赞和评价记载,我们从其出身和环境考察所得出的结果是:这与他生长于宁都县钓锋乡山区、乃至于他学习制茶、售茶和后来以茶业为生的求生方式是分不开的。
  江西是个山多田少的省份,宁都地处江西省的赣南山区。而钓锋黄潭,则更是一个位于宁都西北山区大山凹里的小村落。
  以山区经济为主要经济及来源的茶叶生产,是其境内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据唐《元和郡县图记》说江西所属地方:“四月乡村闲人少,忙了蚕桑又采茶。”白居易亦在《琵琶行》中说:“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这都是历代文献及文人墨客对江西盛产茶叶的记载和描述。为此,久居江西的唐人陆羽还专写有《茶经》一书。而赣南的暖湿气候,则更是适合于茶叶生产的主产区之一。
  《宁都直隶州志》卷之十二•土产志•物货类二十九页载:宁都“主产茶=(艹下縻)、宝珠、茉莉和=(山下介)茶。”“=(山下介)茶,出州治之西一带,石山而冠,以冠石为最。” 
  《嘉庆重修一统志•宁都直隶州》也说:“=(山下介)茶出宁都紫云峰,香味第一,不可多得。储茶出自储山,香味亦佳。”
  明•余文龙、谢诏《赣州府志•卷三•土产》:“储茶入贡。”
  罗牧随林时益所学“=(山下介)茶”及“=(山下介)茶法”,是明清之际的一种极为名贵的品种。
  明人冯正卿(1)所著《=(山下介)茶笺》在“一序=(上山下介)名”中介绍道:“环宜兴境产茶者曰罗山解,曰日岩,曰乌瞻、曰青东……山解而曰=(上山下介),两山之界也。”罗氏居之在小秦王庙后,所以称庙后=(上山下介)也。”知“=(上山下介)茶”名之来源为地界之分意。其书中分“论采茶”、“论蒸茶”、“论焙茶”、“辨真赝”、“论烹茶”等各专项,均有详细的论述。
  明•高濂《遵生八笺•茶泉类》则说:“若真=(山下介)茶,其价甚重,两倍天池,
  惜乎难得,须用自己令人采收方妙。”
  此外,清•胃襄所撰《=(山下介)茶汇钞》则更是将=(山下介)茶的产、色、香、味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只可惜今天都已不见有传,亦无人知晓。而罗牧只以画传世,因此,今人不知“=(山下介)茶”为何种何类名茗。 
  但是,罗牧以一个盛产茶叶的山里青年,学制名茶的目的是为售茶,是为生活,则是毫无疑问的。罗牧以制茶、售茶讨生活为始,从而迈上了真正的人生道路。
  可以这么说,罗牧由一个农家青年,步入到以后的艺术家行列,是以制茶、售茶为起步的。说白了,在罗牧成为艺术家、其山水画作品还不能变卖出钱来养家糊口之前,实际上是以一个制、售茶商的面目,在宁都和以后南昌的社会立足是可以肯定的。这一点,不管是从罗牧学习书画经历的客观现实来看,还是从罗牧的身世条件来考察,其结果都将是一致的。
  《嘉庆重修一统志》对罗牧具有茶商性格的这一社会基础做了描述:“民善治生,有勤俭风。士知务学,无浮靡习。山多田少,稼穑之外,间为商贾。”而《龙门豫章罗氏十四修族谱》中,有关宁都钓锋乡人族亲不甘屈居穷乡僻壤,外出四处经商,从而使乡民成为“富翁商贾,伏约州县”的记载,亦是我们考察罗牧的性格形成的最好证明。
  乡风民俗以及商人“以和为贵”的原则,不仅影响了罗牧一生的性格为人,而且最终使其成为了一个上至高官要员,下至遗民庶士乃至贫民百姓,都交口称赞的品行人物的至关重要因素。
  
  
  注:(1)据邱国坤著《易堂九子年谱》江西高校出版社1990年5月第一版,第3页。
  


原创[文.你评我论]    收   藏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