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北京读书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海云轩主 收藏:0 回复:1 点击:5699 发表时间: 2006.02.10 21:42:24

清初遗民书画家朱容重诸问题及其作品


  清初遗民书画家朱容重诸问题及其作品
  
  ·萧鸿鸣·
  
  朱容重(1620-1697)。明宗室,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封藩在南昌的十世孙。清初著名书画家。朱容重的生平事迹随着八大山人研究的起始和深入,一直被书画界和美术史界所关注并重视。但是,时至今日,理论界一直对朱容重的名、字、生卒年以及在朱氏八支中的世系派系等诸多问题从未有过较为详细的介绍。今就鸿鸣多年搜集的史料在此公布,以求弥补朱容重研究之阙,以通朱容重研究同好之心。
  一、朱容重正名及名、字、号和在明宗室中的世系
  辨正朱容重之名的工作并不复杂,就其家谱和地方志的记载来说,朱容重的谱名、庠名、更名以及字、号均十分明确和清晰。但是,由于清张庚在其所著的《国朝画征录》所收的《八大山人传》中后缀有"朱重容附"并在这个"八大山人传"中附有:"又宁献王九世重容,字子庄,乱后隐居南昌之蓼洲,能诗工书,善兰竹小品。"因此,朱容重到底为"朱重容"还是"朱容重",便成为了问题。更加上后世的《中国画家大辞典》依《国朝画征录》收录其为"朱重容,明宗室,宁献王权九世孙,字子庄。"《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中又将朱容重分别列为三条?quot;朱重容"、"朱容重"、"重容"。《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更是将朱容重之父朱统=的字错为"子庄",从而使朱容重之名变得有些混乱,莫衷一是。为辨正朱容重的名分,现就鸿鸣所及谱志及地方志对朱容重的介绍转摘如下:
  《南昌县志》(1)卷三十三·人物四载:"朱议=,更名容重,字子庄,奉国中尉,国变后混迹尘市。能诗工书画,善画兰竹小景。居蓼洲,四方之士游豫章者,不得其笔墨以为阙,造请无虚日。年七十九卒。"
  务本堂《盱眙朱氏八支宗谱》卷五·石城议字派·二百四二载:朱容重"统=次子,议=,号冰壶。
  
  在清·钱仪吉《碑传集》卷一百二十四·逸民上之下里,载有李元鼎撰的《朱先生统=墓志铭》对朱容重及其父朱统=有较为详细的介绍,李元鼎是朱容重亲交相善的朋友,亦为朱容重名、字交代最为详细者,其曰:"余自归田,来卜南州,睹潢流昼涸,赤邸烟销,惟二三高人逸士,犹得以文翰笔墨间寄其遐思,近于古之食力者,则子庄其著也。子庄为人醇谨,好古能文,尤精心八法,作各体书,益师事于岸熊学博而得其微。国中凡赠送庆诵,以文章介=觥勒金石者,靡不以子庄书为重。而士大夫亦若非子庄书不重焉者,匪第以其书也。子庄今春居其先公丧,深隐永巷中。一日,手一册再拜泣而请曰'先子行略也,葬有期矣,敢以墓中片石托先生以不朽。'余受而志之。"李元鼎在撰写《朱先生统=墓志铭》时叙述朱容重之父朱统=时又说:"公讳统=,封奉国中尉,雪=其别号也。明太祖第十六子(当为十七子)宁献王讳权,册封大宁,徙国南昌。献公凡七传而为辅国中尉讳谋=,是为公父,娶万氏,封宜人,举丈夫子四,公其长也。生而美姿容,介特自持,……戊子避兵湖东,适元配逝……往当崇祯朝,上加意展亲宗子之贤者,咸得以其本品易流官,举国踊跃奔兢,有欲举公者,公一笑视之,泊如也。嗣沧桑以还,今职方郎石潭刘公侨寓奉新,公主其家,邑令闻而加礼,非其意也;乃去而之上高,令敬信如之,又非其意也;去而之新昌,与吴、漆诸隐君为忘形交。已而更授生徒,誉闻日广,复不惬于衷,乃入洞山与已任和尚相朝夕……如是者垂十余年,二子固请归,不许。……公生于万历丁酉十二月二十三日亥时,殁于康熙丙午二月二十二日辰时,享年七十……有子四人:长议=;次议=,庠名容重,即子庄也,俱封奉国中尉,议踏、议浙如前封,皆早世……孙男杏栋……栾梧,容重出。……" 在《盱眙朱氏八支宗谱》卷五·石城统字派·一百三十中载有朱容重之父朱统=:"谋=长子,统=,字克甫,号雪=,封奉国中尉,美姿容,廉介自持,不轻然诺,工诗文及书画,皆仿古法事,……子四:议=、=、踏、浙。"
  以上史料相互印证,所言相符,由此可知辨正后,朱容重的名、字、号分别为:谱名朱议=,后改庠名为朱容重,字子庄,号冰壶。其常署书画作品的款印有"朱容重"、"朱容重字子庄"、"=石居士"、"子庄"、"=至容重"。张庚所撰《八大山人朱重容附》之"朱重容"实为"容重"二字颠倒之误。《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朱统=,子庄"亦为后人将朱统=、朱容重父子混淆之"字"。
  由于朱容重谱名、庠名、字、号明确,故又知朱容重在宁藩朱氏八支中的世系和派系:
  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改封南昌后始为瑞昌,乐安、石城、弋阳、潼陵、建安祖。
  第一世献王长子磐=。第二世磐=四子奠堵。第三世奠堵五子觐铅。第四世觐铅三子宸浃。第五世宸浃次子拱=。第六世拱=长子多=。第七世多=次子谋=。第八世谋=长子统=。第九世统=次子议=(即朱容重·字子庄)。
  
  二、朱容重生卒年考及传世书画作品
  朱容重的生卒年在本文之前,史界从未涉及,今鸿鸣依据谱志及作品考证朱崐容重生卒年如下:
  据《盱眙朱氏八支宗谱》卷五·石城议字派·二百四二载:朱容重"统=次子,议=,号冰壶。封奉国中尉。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庚申十二月二十八日丑时生。清康熙三十四年乙亥(1695)十月二十二日卯时卒。享寿七十六。"但在其方志如《西江志》、《南昌县志》中均称其为"卒年七十九"与谱志记载的年龄有三年短缺。如康熙三十四年夏杪朱容重尚有署"乙亥"年份的《昼锦堂记草书卷》;康熙三十六年丁丑朱容重·议=还为八大山人的《花卉册》首开"水墨芙蓉双钩竹"作对题五绝一首,款署"朱容重"。若将《昼锦堂草书卷》订为上一个甲子60年前,朱容重仅为十三岁,显然与老道的书风不合。其作品中款署?quot;书于蓼渚之来萃楼",亦与其更名及乱后所"居蓼洲"不合。而后一作品,所涉八大山人的署名,则是康熙二十三年之后的事情,更有册页中对题的"罗牧"、"李彭年"、"彭廷典"等均为康熙朝的时人。故以上两作品的断代年份当分别为三十四年和三十六年无疑。朱容重书画作品的客观存世,说明朱容重康熙三十六年尚在世,此年后无作品发现。由宗谱的卒年康熙三十四年乙亥的七十六岁,至尚有作品存在的康熙三十六年丁丑七十八岁,再加落地一岁的算法,正好与方志中"卒年七十九"相合。朱容重的卒年当可推知为1697年以后。曾见有文以黎士弘《丙子元旦题朱子庄小像》诗中的"直须再活五十年"猜测朱容重的生年,即以作该诗时的丙子上推50年,将朱容重的生年定在清顺治三年(1646)。此一生年,与朱容重于康熙六年在祖坟与赵氏的论战不符(2),亦与史载"乱后居蓼洲"不合,故此一生年的推测当为不实。
  朱容重传世作品极少,现将已知介绍如下:
  《国初名贤合景诗画册》·又名《朱耷等人画杂画册》该册页共分八开,分别为八大山人《枯木双禽图》,张学曾《竹石水仙图》,汪文柏《菊花图》,程瑶《独步观泉图》等(3)。全册风格各异,有兼工带写,也有工笔钩勒者,除第八开外,每幅均有时人的对题。第二开,第三开和第四开均为朱容重所题。其质地为纸本、墨笔。尺寸为纵19厘米x横14·4厘米。该作品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朱容重所题各页如下:
  1、张学曾《竹石水仙图》朱容重对题诗:"二月二日涉笔新,水仙竹叶两精神,正如月下乘鸾女,何处堪容食肉人。徐天池句,朱容重书。"下钤"容重之印"白文,"子庄"(朱文)引首钤"荒斋"(朱文)此书楷体,修长、横轻竖重,瘦硬有力。
  2、汪文柏《菊花图》朱容重对题诗:"春深未是慕花期,闲展孤窗且自怡,唤取邻沽相托对,何须不步履到东篱。朱容重题,"下钤"容重之印"(白文)"子庄"(朱文)引首处钤"字小邑"(朱文长方印)。
  3、程瑶《独步观泉图》朱容重对题诗:"二子避世自=玩,不在山间便水间,多少红尘车马客,何能得似此翁闲。已巳春杪题以孝老年道翁并请正。南州朱容重。"下钤"朱容重字子庄"(白文),"=石居士"白文。《朱容重山水扇》质地:金笺、设色。尺寸为:纵15·8x横48·3厘米。款署:戊戌秋日门人朱容重画。钤印:子庄(朱文方印)=石居士(朱文方印)"戊戌"为顺治十五年(1658)。
  《昼锦堂记草书卷》质地:纸本、墨笔。款识:乙亥夏杪书于蓼渚之来翠楼容重。钤印:朱容重印(白文)子庄(朱文)引首印为:微吟堂(朱文长方印)。故宫博物院藏,"乙亥"为康熙三十四年(1695)。
  故宫博物院另藏有《楷书七律诗》扇面一页,署名为朱容重。
   《竹石海棠图》扇面,款署:丙申夏日戏墨=石容重。钤印二。现藏台湾。"丙申"为顺治十三年(1656)。
   清·陆心源编《穰梨馆过眼录》卷三十·第一至第四页著录八大山人《蔬果花竹》画册一件。水墨纸本十二开花卉,有当时名人对题。十二页画题为芙蓉、竹、萝菔、菜、兰花、佛手等。对题诗句之人皆为当时南昌名士,有罗饭牛等。其第一页题诗为朱容重。题曰:"一枝开木末,江上怨冷冷。为问春风面,醉得几时醒?"未署何年。但在第三页李松庵的对题中,款署为"丁丑夏日江上叟偶题。"第四页彭廷典的对题中,亦未署"丁丑夏日南州彭廷典书。"故知八大山人作此册时不能迟于丁丑年,按丁丑为1697,朱容重所题亦在此期间。
  
  三、朱容重的交游
  1、朱容重与八大山人
  朱容重与八大山人同为朱权后裔,同出一脉,但派系世系不同:八大山人谱名"统=",为弋阳王支"统"字辈,按照朱元璋给宁献王朱权一支子孙所定下的二十个字的排列:磐奠觐宸拱,多谋统议中,总添支庶阔,作哲向亲衷。八大山人为朱权之第九世,八支始祖磐=之第八世。而朱容重谱名为"议="为石城王支"议"字辈,为朱权第十世,八支始祖磐=之第九世。朱容重与八大山人是族内的堂侄叔关系。
  朱容重与八大山人有关系首推张庚撰《八大山人朱重容附》一文。此文虽未直接说明其关系,但作为同时代人,将二人合二为一地作传,不会没有渊源。其二,朱容重曾于康熙三十六年丁丑在八大山人《花卉册》首开中对题有五绝一首,其对题的人员均为与八大山人有密切往来的时下名士。其三,清邵长衡在相晤八大山人后写的《八大山人传》中说:"八大山人……裂其浮屠服焚之,走还会城,独身猖佯市肆间……其侄某识之,留止其家,久之,疾良已。"此文中的"其侄某",在八大山人1693年康熙三十二年癸酉写给好友方士=的一封信札中得以证实:"穷交得意处,唯重喜,重庆,垂爱为愧。"
  
  2、朱容重与李元鼎
  在李元鼎为朱容重所作的《朱先生统=墓志铭》中,李元鼎用充分的笔墨描述了他与朱容重的关系。
  李元鼎(?-约1653)字梅公。江西吉水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历官行人司行人,吏部稽勋司,文选司主事,光禄寺少卿。明崇祯十七年(崐1644)李自成攻陷北京时投降,仍授原官。李自成败退再降清。顺治二年(1645)后官太仆寺卿、太常寺卿。屡次主办郊庙祭祀大典。擢兵部左侍郎。后坐事论绞,免死,以杖徒折赎。工诗文。著有《石园集》30卷,《灌研斋集》4卷。与新建陈弘绪士业等为诗文友,邓之诚先生称其康熙九年年七十六犹存(5)。
  
  3、朱容重与徐世溥
  据《西江志》卷一百三十一·艺文载有朱容重《挽徐巨源先辈》诗:"乱后诛茅构草亭,山中间散久穷径。文章自我开生面,寰海推君作典型。夜两暗凄高士崐宅,寒云高掩少微星。清尊无复黄花约,极目何堪涕泗零。"
  徐世溥(1608-1657)字巨源。江西新建人。明史补邑诸生。明亡后山居晦迹,不复应举。徐世溥长于古文辞,工诸体诗,兼工书法。《新建县志》称其"名噪两都三吴间"。徐世溥与朱容重关系密切,曾为容重诗集《初吟草》为序,在徐世源《榆溪诗钞》卷下亦有一诗赠朱容重,题曰:《赠朱子庄》:"朱生砺错刀,欲=蝌斗经。遂使春泄上,蛙=不敢鸣。释刀复捉笔,倏忽万山青。竹雨洒苔石,霏微更=冥。多艺谁使然,绀珠似曾缨。市人爱乐易,言笑目相并。有时啸歌发,丝竹满谷坑。谁知涤砚际,羲献又退听。"可见二人关系密切。
  
  4、朱容重与宋荦
  康熙二十七(1688)宋荦任江西巡抚时,曾从朱容重处求得徐世溥《友评》一卷刻之。宋荦在《西陂类稿》卷二十八《跋徐巨源友评》中这样写道:"余到南州三载,求徐巨源文翰甚渴,……兹又从朱子庄得巨源《友评》一卷,手书六百八十九字。"据《漫堂年谱》介绍,宋荦刻《榆溪诗钞》是在康熙三十年(1691),故知朱容重与宋荦在康熙三十年前后有交。
  宋荦(1633-1713)字牧仲,号漫堂。河南商丘人。工诗文,善书画。诗与王渔阳齐名。善画墨兰竹。又极好收藏。康熙二十七年至三十一年在江西任巡抚。著有《西陂类稿》等。
  
  5、朱容重与朱道朗
  朱容重与南昌青云谱道长朱道朗有交,并有师谊之说。在《青云谱志略·青云谱十二景怀古题赠诗》中,朱容重有诗三首载于其中,诗曰:"师因爱我到楼居,携手翩然玄兴舒。传槛花香登客座,沿阶竹影画窗虚。懒于身外求丹药,惟有床头枕秘书。岂是清溪人不识,门前簇簇绕轩车。"署名"朱容重"。其二:"客傍斜阳柳外行,竹篱吠犬出相迎。桥边旧是仙人宅,额上仍存宋代名。"其三:"=囗囗囗囗囗囗,问师何事绝三彭。款留携手看花后,顾我应怜大瘦生。"署名亦:"朱容重。"青云谱落成于康熙六年,《青云谱志略》则初成于康熙辛酉(1681),朱容重最迟当在此间与朱道朗始有交往。
  朱道朗,字良月,道号涵虚玄裔,破云樵者,青云谱的开山祖。据叶叶先生考证,朱道朗为石城王支镇国中尉的朱谋=之孙,为"中"字辈或议字辈,其父为朱痴仙。
  
  6、朱容重与黎士弘
  朱容重与黎士弘有交见《托素斋文集》卷三载《丙子元旦题朱子庄小像》诗曰:"于思于思记昔时,今日视图尚磊=。一千里外博轩渠,若教对面谁虚左。往未二老继风流,几就章江浮一舸。直须再活五十年,我岁寄诗公和我。"
  黎士弘,又作士宏,字愧曾。长汀人。清顺治举人。钱谦益等推为海内名士。服官江西,陕西、江南。政绩甚著。以荡寇功晋秩布政司参政。乞归卒。有《西陲崐闻见录》、《托素斋诗文集》、《仁恕堂笔记》、《理信存稿》。
  
  四、朱容重年谱简表
  今依鸿鸣所获史料,为朱容重·议=作一简要年表如下:
  明万历二十五年丁酉(1597)
  南昌宁藩石城王支辅国中尉朱谋=号坤宇,娶妻万氏于是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亥时(5)生长男朱统=,是为朱容重·议=之父。
  朱统=,字克甫,号雪=。据务本堂《盱眙朱氏八支宗谱》载,朱统=:"美姿容,廉介自持不轻然诺。工诗文及书画,皆仿古法事,=至孝戌马在郊负土城坟不以累诸弟晚与缁黄作方外友,有古高士风。"李元鼎《朱先生统=墓志铭》曰:"生而美姿容,介特自持,立义不侵为然诺。视诸裘马翩翩,角击兢逐者,心窃厌之。取古今载籍,篝灯下帷攻举子业。时格于宗正,例不得试有司,则以其余为诗为书为画,皆摹仿古人法,出以心裁,飘飘有挟飞仙以遨游意,一切尘事不以滓其胸次。"统=娶徐氏,封安人,举四子长议=,次议=,庠名容重,议踏、议浙皆早世。女一。
  明万历四十八年庚申(1620)
  十二月二十八日丑时,朱统=次子朱议=·容重生于此倾。议=字子庄,号冰壶。幼习举子业,为诸生,又号=(槎)石。朱议=封奉国中尉,"为人醇谨,好古能文,尤精八法,作各体书,盖师事于岸熊学博而得其微。国中凡赠送庆诵,以文章介=觥勒金石者,靡不以子庄书为重。而士大夫亦若非子庄书不重焉者,匪第以其书也(6)。"娶妻管氏,子二,一"栾",一"梧"(7)。
  明天启四年甲子(1624)
  二月初六日辰时,朱议=·容重妻管氏生于此倾。清康熙四十年辛已四月初十日午时卒,享年七十八,葬俱未详(8)。
  明天启六年丙寅(1626)
  南昌宁藩弋阳王支辅国中尉朱统=,庠名朱耷,号八大山人生于城西弋阳王府(9)。
  清顺治二年乙酉(1626)
  朱议=·容重国变后"隐居南昌蓼洲"(10),"混迹尘市"(11)。以笔墨自娱,四方之士游豫章者,不得其笔墨以为阙(12)。
  清顺治五年戊子(1648)
  朱统=率家小"避兵湖东",适元配徐氏逝,"仓皇颠连之际,一切含=哭奠,必成礼而后己,此其笃于伦常之大者。若其爱同气,信友朋,严于训子,宽以待下,多古君子长者行(13)。"
  清顺治十三年丙申(1656)
  朱议=·容重时年三十六岁。夏日,作《竹石海棠扇面》。款署:"丙申夏日戏墨,=石容重",钤印二。
  清顺治十四年丁酉(1657)
  岁末,朱议=·容重为楚僧来纯所撰《金=禅寺记》一文书丹,款称:"南州弟子朱容重。"
  清顺治十五年戊戌(1658)
  秋,朱议=·容重作《朱容重金笺山水扇便面》款署:"戊戌秋日门人朱容重画。"冬作:《挽徐巨源先辈》七律诗一首(14)。
  清康熙元年壬寅(1662)
  中秋后三日,李元鼎撰《金=禅寺碑记》成,朱议=·容重为之书丹,款署"=石朱容重。"
  清康熙五年丙午(1666)
  二月二十二日辰时(15),朱统=卒于南昌蓼洲。朱议=·容重因=亡父行略,求墓铭于李元鼎,同年十二月十二日,朱议=·容重葬父于观音桥祖山之阳(16),土名万家山(17)。
  清康熙六年(1667)
  朱议=·容重于是年中,曾于祖坟及三世祖觐铅墓前,阻新建赵家圩、赵曰冕盗葬。因赵姓势炽未能起扦,后赵姓虽将觐铅坟前山地距为已山,但亦从此无后矣。《盱眙朱氏八支宗谱》特为此事作纪(18)。
  是年,南昌宁藩石城王支朱谋=之裔孙朱道朗在南昌东南定山桥建成道院"青云谱",朱议=·容重曾赴青云谱,并写诗三首,载于《青云谱略·青云谱十二景怀古题赠诗》中(19)。
  清康熙八年已酉(1669)
  七月十六日巳时,朱议=·容重母徐氏卒,享寿七十二,葬未详。
  清康熙二十八年已巳(1689)
  春杪,朱议=·容重对题《国初名贤合景诗画册》中张学曾、汪文柏、程瑶三幅。
  清康熙三十年辛未(1691)
  朱议=·容重售卖徐世溥遗稿《友评》一卷,六百八十九字于时任江西巡抚的宋荦。宋荦在其《西陂类稿》卷二十八中纪其事。
  清康熙三十四年乙亥(1695)
  夏杪,朱议=·容重作《昼锦堂记草书卷》,款署:"乙亥夏杪书于蓼渚之来翠楼容重(20)"。
  清康熙三十六年丁丑(1697)
  朱议=·容重为八大山人所画《花卉册》首开对题五绝一首,款署:"朱容重(21)"。
  该年后,未再见有署名作品存世。当于是年后卒,享年七十九年。其后人移居新建县西山桃花乡之青岚。
  
  注释:
  
  (1)据汪浩撰修本民国版。
  (2)见《盱眙朱氏八支宗谱》世系总派·九·第三世·奠堵五子·觐铅条:"清康熙六年,被新建赵家圩、赵曰冕于墓前盗葬,伊祖其时本房议=名子庄公曾阻葬。
  (3)张学曾,字尔唯,号约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崇祯六年(1633)副贡,官中书,为苏州知府。汪文柏,清代桐乡人。字季青,号柯庭。善画墨兰。尤工诗,官北城兵马指挥使。著有《柯亭余唱》。朱彝尊为之序,谓非仅开宋元之奥=。直选唐人之室而=其=。又著《杜韩集韵》、《古香楼吟稿》。程瑶不详。
  (4)据《清诗纪事初编》第八八一页民国六十年台北鼎文书局重印本。
  (5)《盱眙朱氏八支宗谱》为"戌时"。"亥时"为《朱先生统=墓志铭》。
  (6)据李元鼎《朱先生统=墓志铭》。
  (7)(8)据务本堂《盱眙朱氏八支宗谱》。
  (9)据萧鸿鸣《八大山人生平及作品系年》。
  (10)据张庚《八大山人朱重容附》。
  (11)(12)据《南昌县志》卷三十三·人物·四。
  (13)据李元鼎《朱先生统=墓志铭》。
  (14)据查慎行修《西江志》卷一百三十一·艺文。
  (15)《盱眙朱氏八支宗谱》为"九月初九日申时"。此依李元鼎《朱先生统=墓志铭》。
  (16)据李元鼎《朱先生统=墓志铭》。
  (17)据《盱眙朱氏八支宗谱》。
  (18)据《盱眙朱氏八支宗谱》世系总派·九·第三世·觐铅条。
  (19)见康熙版《青云谱志略》。
  (20)见《中国古代书画目录》。
  (21)见萧鸿鸣《八大山人生平及作品系年》。
  
  
  
  


原创[文.你评我论]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木水 Re:清初遗民书画家朱容重诸问题及其作品 回复时间: 2006.02.11 13:11

    学问高深。。。。。。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