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重庆文学创作 回复帖

被回复帖: 鸟人的《往事》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半路一把刀 收藏:0 回复:1 点击:158 回复时间: 2006.01.17 00:23:30

Re:往事


  很好的故事,但是就像是一碗好饭,里面却有很多沙子没有挑出来:
  
  “身上的都是她姐妹把的”
  把的?还是扒的?
  
  “卖菜人查这些没事”
  查?还是穿?
  
  “第二推广”
  何解?
  
  “浑浊的眼睛在人群着搜寻”
  在人群着搜寻?是否是人群中?
  
  “母亲的病情真的还了许多”
  还了许多?应为好了许多。
  
  “我们过门的时候我就是穿的这身衣服”
  “我们过门”?这样说似乎不大妥当。过门只是针对女性而言,就像不能说我们娶老婆一样。或者将“们”去掉,或者改为“我们成亲的时候”似为妥当。
  
  “必定是祖传下来的东西啊”
  看前后文意,不应是必定,而应是毕竟。
  
  “也百年把祖宗的东西也给典当了”
  “百年”怎解?
  
  “抱着柱子嚎嚎大哭”
  “嚎嚎大哭”。这样说当然都能看懂,但是在习惯上没有这样说的,而且形象也太怪异了。应为“嚎啕”。
  
  “听说当女的还百年过老人送终”
  又是一个“百年”,在文中多次出现,是否为手误?
  
  “要是以后真有农民一天”
  何解?
  
  “这也百年怪他们”
  还是“百年”的问题。
  
  我这样允许我心情还好点
  “允许”?似应为“也许”。同样,这个问题在文中也出现多次。如:“回答这句话时允许也在将信将疑”、“允许是缘于那时起时落的感情吧”、“她唯一可牵挂的允许就是我了”。
  
  “我炒操他做帮的场面”
  我不是很了解巴地风俗,所以这一句看起来也颇古怪。“炒操”是什么?炒菜吗?“做帮”呢?是做什么东西?
  
  “耳朵还打了农民多洞”
  “农民”,又出来了。大概是“那么”吧,但是为什么都打成了“农民”?
  
  “难道一个人真的是在给自己下诅语?”
  “诅语”?这样说我也不知道是否为当地的说法,但是个人觉得还是说“诅咒”或者“咒语”好一些。
  
  “我也是快要驾菏西去的人了”
  应为“驾鹤西去”。
  
  “想了很旧久”
  是否多了一个“旧”字?
  
  “我们又怎又这样拼死拼活供你上大学”
  “又怎又这样”?第二个“又”怎么讲?
  
  “把自己打扮了一翻”
  “一翻”?应为一番。
  
  看起来这些似乎是小问题,但是我个人觉得既然是一个文学作品,就应该努力避免这样的错误。我的经验是每当写完一个东西,都要反复的看上几遍,一是看是否通顺,二是看是否表达的到位,三则是看有无别字。将问题尽量降低到最低程度。


删   除    

回帖


回复人: 月亮上的猫 Re:半路一把刀 回复时间: 2006.01.17 12:36

    你好认真.我就是看到了也只是想一下觉得能看懂就过去了.看的出你才是真正的严谨.

删   除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论坛热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