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北京创作空间 回复帖

被回复帖: 木行之的《Re:木行之》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木行之 收藏:0 回复:0 点击:37 回复时间: 2006.01.10 08:12:23

Re:木行之


  【诗歌创作谈一】
  --------------------------------------------------------------------------------
  
  1、灵心写作
  
   灵心,即以灵感为心。心,是一个切入点,一个创作动机,一个朝四周发散的圆心,也是万流之源。灵心即是诗人写诗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
   诗歌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它的魅力无外乎在于能抵读者内心深处,使读者能获得一种崭新的精神体验。在浩如烟海的诗里,我们接触的只是冰山之一角,能熟记的更是了了。在有限的记忆中,我们能完整的记住谁的作品?恐怕少之又少了。我们大凡记住的,主要是一些名言警句,一些感触比较深的诗行。这些诗句如果单独列出来,有生命力吗?回答是肯定的。这些诗句不依赖于它所在的诗篇,而能获得独立的生命。所以说,诗歌创作的整体美,只是囊括了诗歌创作中的一点,而不是全部。现实创作中,故意突出局部,是诗歌创作的常用手段。
   诗歌创作,由灵感出发,能写成什么样,只有诗人的才情去把握了。但整个创作中,要做到整体和谐并非易事。总得有些突出来的诗行,用于显示整个诗歌的重量,这些突出的诗行,就像屋梁,把诗歌撑开了。而给读者印象深刻的,也就是这些诗行。
   作为一位诗者,创作时经常感觉到,正是缘于一点灵感,然后去构成诗章,成诗过程也是灵感语言化过程。这里灵感写出来了,也就完了。其他诗行都是为灵感服务的,是以灵感为心的。也就是灵心为花,其他为叶。花好看决定一切,叶只是处于衬托位置。妙手偶得也好,呕心沥血也好,没有突出诗行的诗歌,很难成为一道好诗歌。
   诗人创作的方式,往往是重局部而轻整体,这也正是成功诗篇的奥秘。
  
  2、诗与建筑、绘画、雕塑
  
   诗人写诗可不像建筑师搞建筑,建筑师盖房子之前,已经有了建筑的模样,成竹在胸。而诗人写诗是从灵心出发,东奔西突,由点到面的。诗人大概都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写着写着灵感不断,这诗的意境渐拓渐宽;有时绞尽脑汁,也找不到像样的句子。诗人的这种创作困境,是边实验,边创作的,随时可以更新。而建筑师的建筑模型,思考成熟后一旦付之实践,则很难在实践中进行修正,新的观念和思想具有后验性,所以,建筑总是陈旧的。
   诗和绘画与雕塑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从作品欣赏的角度来讲,就创作而言,差别可就大了。绘画与建筑立求构建一种和谐美,而诗歌作为文,追求的是不平而鸣,使得它必须有所侧重。
  
  2006-1-9
  


删   除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论坛热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