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安徽般若九华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般若草 收藏:0 回复:6 点击:6304 发表时间: 2006.01.07 22:34:16

谁是龙的传人?


  昨天在一个网站看到一篇固顶文章,不屑老祖宗之中医理论,很是感慨。今天却几个栏目怎么也找不着了。因记不清作者和文帖的详细名字,只好把这回帖当文帖发了。
  
  唉!金木水火土,不在其物而指其性。【金】为金石之性,泛指所有坚硬的岩矿石,其性刚质硬气沉,象征万物坚定成熟之性,应天地之秋气;在方为西,西方为沙石之域,天干气躁,漠大风多,秋天之风自西而来,曰西风。【木】乃草木之属,其性生发其质脆弱其气蓬勃,象征万物之生命力,应天地之春气;在方为东,东方鱼盐之滨,天清气润,海阔水咸,春天之风自东海登陆,称东风。【水】乃万源之属,其性静气冷质柔,象征万物本性,应天地之冬气;在方为北,北方者冰雪之地,地冻气寒,雪深物稀,象征万物静密藏私之性;寒风自北而来,故称北风。【火】为能量之象,其性烈质热气扬,象征万物之热情,应天地之夏气;在方为南,南方者雾露之所,天热气暖,花果丰茂;热风自南而来,曰南风。【土】为万物之胎母,其性仁质厚气广,象征万物之慈悲,应四时阴阳变化之气;在方为中,中央者地缓气温,春夏秋冬之风四面相汇,冷热适中,气候舒和,所以宜人养物,人密物杂,万物繁荣。
  
  所以,春花秋实夏收冬藏,春夏秋冬季,东南西北风,此天地之道性,现在称气象科学。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木与火之性为阳,金与水之性为阴,还可细分之少阴少阳太阴太阳,大哲大妙藏在其中......
  
  阴阳相克相生。相生者: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克者:【金克木】——有矿石的地方不见草木。找矿十年,我呆过三个矿区。矿山矿山,有矿之山罕见草树;矿石矿石,矿石之所石盛土贫,如何生养绿树和青草?【木克土】——草木丰茂之地见不着土,植被覆盖,土不见天,天不见荒土。所以用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和漠化;【土克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是常识,筑坝拦河截流蓄水是常规。【水克火】;【火克金】——火能融化一切坚硬的金石,所谓箭不可穿之硬,火可得其柔,此天地之物性也。大观世界,人分男女,兽论雌雄,物见刚柔,时行昼夜,情有爱恨,生有苦乐;大小多少,前后左右,上下来去...先哲观而归之阴阳五行,岂不绝妙哉!
  
  人身之阴阳:心、肝、脾、肾、肺五脏为阴,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腑为阳。下为阴上阳,所以头不冷脚冷;而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背为上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下为阴,阴中之阳肝也,所以背冷腹不冷,背藏肺阴,腹藏阳肝之故。
  
  五行应之五脏:肝属木,心属火,肺属金,肾属水。所以现在肺病用药注意保肝——金克木,肺克肝。我的婆爹爹因肺病住院,临出院突然肝病变,三天后死于肝腹水。医生再次询问,是否得过肝炎?为什么开始不说!治肺伤肝,早说我们会减小用药量,采取保肝措施....二十多年前的事,寻常人怎么在意。
  
  肝属木,通春气,开窍于眼,主筋爪,在色为青,在味为酸,在液为泪,在志为怒,在变动为握;所以婴儿弱小,五指抓住东西会让你意想不到的“紧”,天真之命,肝气旺盛;而肝炎病人首先有四肢发软浑身无力之感,病状特征眼睛发黄绿色,肝主筋爪开窍于目。心脏病人嘴唇发紫,心主血脉开窍于舌其华在唇。肺病者面颊潮红,肺主皮毛其华在面。肾衰者发枯发落齿松骨疏,性功能衰退,肾主骨发开窍于二阴......
  
  至于中医“吃啥补啥”之论是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的。现在都知道肉皮对皮肤的美容作用,其中富含一种“胶原蛋白”;而吃肥肉会增加脂肪,肥胖者忌食....百草皆是药,是药三分毒,中医之理,辨证施治,以毒攻毒,对症则治病,不对症则致命,动物内脏虽有毒却不妨治病补身养气。
  
  啊....!好好研读老祖宗的《经》,那里面都是宝贝。几千年中国人生存的智慧之《经》,我们不能轻易否定,那是祖先世世代代无数生命的探索和无数心灵感悟的宇宙生命哲学!当我们横扫四旧之时,外国人研究我们的“易经八卦”发明了计算机!当我们焚书批典之际,外国人研究《聊斋》和《西游记》,创作“卢浮宫的幽灵”获奥斯卡奖,创作科幻《超人》大赚美金!我们八旬老中医在本土收不到弟子,到国外收一大批洋弟子!中华绝学,人类瑰宝,究竟谁是龙的传人?
  
  假死之功信吗?据说佛家调息的上品之功,一呼一息间可达5分钟,直至感觉不到肺叶呼吸,我练过,可达一分钟;避谷之功信吗?五年来,我每天早上一杯果珍一两馒头一个鸡蛋,中午一小杯干红半个莴笋丝分量的蔬菜,有时只是一个苹果,晚上一杯奶。所以我信儒道禅,我信老祖宗的《经》。我信古代禅师入定后能听见蚂蚁打架的声音,我想这不是神话和迷信,而是生物生命之科学,有待现代科学去解密。
  
  实际上地球是“理象数”变易的庞大流程,是“声光电”交感的巨大磁场.....前人的经验真是值得我们好好思索和研究啊!为什么外国人能研究古城堡的鬼魂幽灵和祖先的传说,我们却要否定打倒祖先同样的传说和经论呢?为什么我们老祖宗的古董和绝学启发外国人的现代科学?而我们自己却一无所知?
  
  呼唤觉醒!我年轻的同胞们!

------------------------
见人都欢喜,无须再拜佛.

原创[文.百味人生]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木水 Re:谁是龙的传人? 回复时间: 2006.01.07 23:46

    我只知道自已是属龙的!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荒漠甘泉 Re:谁是龙的传人? 回复时间: 2006.01.08 12:52

    好文要顶!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严双 Re:谁是龙的传人? 回复时间: 2006.01.08 21:50

    扯:现在说刚出生的娃娃屁股是青的,那就是
  
  炎黄子孙的标志~
  
  我好好看看关于五行的解释哈!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半路一把刀 Re:谁是龙的传人? 回复时间: 2006.01.08 23:08

    国粹派。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蓝湖之鱼 Re:谁是龙的传人? 回复时间: 2006.01.10 11:38

    将五行观念引入易学,始于汉墓出土的帛书《易传》。其《二三子问》释《晋卦》卦辞:“康候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说,“圣人立正(政)也,必尊天而敬众,理顺五行,天地无困,民口不渗,甘露时雨聚降,剽(飘)风苦雨不至,民心相醑以寿,故曰蕃庶……”《要》又说:“又(有)地道焉,不可以水火土金木尽称也,故律之以柔刚。”而较为系统地以五行学说解释《周易)卦爻象和卦爻辞的吉凶,则开始于京房。他以五行配入八宫卦及卦中各爻,乾配金,坤配土,震配木,巽配木,坎配水,离配火,艮配土,兑配金。乾卦为阻卦,各爻配以十二辰的阳支:初爻为子,配水,二爻为寅,配木,三爻为辰,配土,四爻为午,配火,五爻为申,配金,上爻为戌,配土。坤卦为阴卦,各爻配以阴支,初爻为未,配土,二爻为巳,配火,三爻为卯,配木、四爻为丑,配土事五爻为亥,配水,上爻为酉,配金。
   把《周易》中的数同五行联系起来,始于西汉刘歆的《三统历》。以五行解释八卦爻位则始于京房。扬雄受其影响,将五行生数和成数配以时间和方位,纳入其《太玄》图式之中,讲一年四季的变化过程和万物的盛衰消长。郑玄吸收了他们的观点,用来解释《系辞传》中的天地之数和大衍之数。
   他认为,《系辞》中所说的天地之数,就是五行之数。天地之数各有五,一二三四五和六七八九十之数即五行水火木金土的顺序。前者为生数,即生物之数;后者为成数,即成物之数。
   他还以五行生成之数配以北南东西中五个方位,表示一年气候的变化。
   以五行相生说为核心,通过易学的形式构造了一个时空间架,作为万物生成的法则,而且这个时空间架又具有数的规定性。
   《系辞》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一阉一辟谓之变”,“通乎昼夜之道而知”,不能偏执于一个方面。
   朱熹是宋代理学大师,也是宋易中义理学派的集大成者。他提出“易只是一阴一阳”的命题,强调阴阳变易是《周易》的基本法则,认为一切事物的存在及其变化,归根到底,无非是一阴一阳,就卦爻象的变化说,整部{周易)不过是一个阴阳奇偶,有奇偶两画相交相推,方在六十四卦象,方有易之变易,若没有奇偶卦画,凭什么写出那{周易》的阴阳造化,又哪里去得其变易?这是朱熹阴阳学说的一个贡献。同时,他还认为,阴阳流行具有两种形式,即渐化和顿变。所谓:“化是渐渐化尽,以至于无。变则骤然而长。”(《朱子语类》卷七十四)“化是渐化”,“变是顿断”(同上,卷七十五)。甚至认为顿变并非突然而成,阴阳的消长必须经过渐化即量的积累过程。如一年的小雪节过后,阳气便一日生一分,到十一月半冬至,一阳始成,又如怀胎十月,方成个儿子。此种学说,是强调对立面转化必须经过量的积累,这在中国思想史上,也是一种新的观点。
   朱熹的阴阳流行说,对事物变易的过程和形式作了许多有价值的概括,丰富和发展了前人的阴阳观,闪烁着辩证思维的光芒。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蓝湖之鱼 Re:谁是龙的传人? 回复时间: 2006.01.12 10:02

    地球磁场,简言之是偶极型的,近似于把一个磁铁棒放到地球中心,使它的N极大体上对着南极而产生的磁场形状。当然,地球中心并没有磁铁棒,而是通过电流在导电液体核中流动的发电机效应产生磁场的。
   地球磁场不是孤立的,它受到外界扰动的影响,宇宙飞船就已经探测到太阳风的存在。太阳风是从太阳日冕层向行星际空间抛射出的高温高速低密度的粒子流,主要成分是电离氢和电离氦。
   更深地了解地球磁场的发展,是爱因斯坦归为物理学领域尚未解决的重大难题之一。如今,借助超级计算机以及最近公布的关于地球磁场80万年来的变化情况,研究人员已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接开这个谜。
   根据上述研究成果,科学家们也许能够找到引起气候变化、物种灭绝、磁层强度波动以及可能表明地球表面的大气层的各种变化余地和活动之间有联系的其它事件的线索.
   科学家们一直对有关地球磁场的几个问题感到迷惑不解:按照科学家的计算,由于地核的高温和它具有的导电性,地球的磁场在它形成两万年之后就应该消耗殆尽。以往建立的地球磁场模型无法解释地球南北两极的磁场平均每20万年出现一次反向。科学家不明白为什么地球的磁场集中在两极,而不是比较均匀地分布在地球各地。
   地球磁场的历史表明,地球磁场的强度在每次出现两极反向之前的几千年中大大减弱。地质学家让·皮埃尔·瓦莱说:“在变化曲线的最底部出现两极磁反向时,地球磁场的强度十分微弱,以至于有些人认为,地球在此期间得不到磁层的保护。”
  
   迄今还没有找到物种因受到太阳风的影响而大规模灭绝与磁层的减弱有任何关联,诸如冰期出现等气候变化与地球磁场的变化之间也没有任何决定性的联系。
   说地球是一个大磁场,人是一个小磁场,人的身体、思想、行为肯定要受到地球磁场的制约。包含在其中的秘密,我们现在是不了解的。它的神秘也是现而易见的了。所以,有人夸大了它的这一面,我们一定对此要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
  
  
  
  

2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