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特区传说客栈 回复帖

被回复帖: 小贱人的《[写作参考]武侠相关知识全攻略》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小贱人 收藏:0 回复:0 点击:501 回复时间: 2006.01.04 16:12:39

武侠相关知识全攻略


  [4]僧道相关
  
  天龙八部
  佛教名词。佛经说拥护佛教的有诸天及龙神等八部,经常参与听佛说法。《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非人,即形貌似人而实际不是人的众生。)天龙八部即“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以“天”及“龙”为首,故名。
  
   八部者,一天,指天神;二龙,指龙神;三夜叉,食鬼之神;四乾闼婆,只食香气的乐神;五阿修罗,执拗而善妒之神;六迦楼罗,食龙之大鸟;七紧那罗,头上生角的乐神;八摩睺罗迦,大蟒神。这八种神道精怪,各有奇特的个性和神通。金庸将“天龙八部”作为他一部小说的名字,小说写的是北宋时武林中的故事,其中并无神道精怪,借用此名是象征书中那些性情各异的尘世人物。
  
  
  大吹法螺
  法螺是一种海中的软体动物,壳为螺旋状。大者于螺头穿孔吹之,发声可传远,吹之呜呜作声,自古为佛事和军用的乐器。“大吹法螺”被后人引申为吹牛之意。段誉对南海鳄神胡乱吹牛哄得他信以为真,心下自嘲自己“大吹法螺”。(见金庸《天龙八部》)
  
  
  枯禅
  佛教徒称静坐参禅为枯禅。因其长坐不卧,呆若枯木,故又称枯木禅。武侠小说中认为坐枯禅亦可增加内力。少林寺渡厄、渡劫、渡难三老僧坐枯禅经年,佛学与武学均有极高造诣。(见金庸《倚天屠龙记》)
  
  
  面壁
  佛教用语。面对墙壁默望静修。据说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寓止于嵩山少林寺,曾面壁面坐,终日默然静修九年。后一些武术门派中有弟子犯了本门戒条,掌门人便罚其在山洞、悬崖等孤寂之地面壁思过一段时间。华山派弟子令狐冲曾被掌门人岳不群罚在思过崖面壁一年。(见金庸《笑傲江湖》)
  
  
  楞伽经
  佛教经名。少林寺僧觉远掌管藏经阁,内有一部达摩手书的《楞伽经》,其间却夹杂写有绝顶武学“九阳真经”的经文,拘泥不化的觉远将两种经文视为一体,不知不觉间竟然神功已成。(见金庸《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
  
   《楞伽经》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相传释伽牟尼在楞迦山讲说此经。现存有三种汉文译本,通行《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本,四卷。经文主旨,在以名、相、妄想(分别)、正智、如如等五法和徧计、依他、圆成等三性,说明宇宙万有皆是虚假不实,唯是自心所现,而导归于不生不灭之涅槃。又于八识中建立如来藏为第八含藏识,它含着善不善因,是认识世界一切的本源。菩提达摩以此经为禅宗“印心”的根据,唯识宗和早期禅宗亦以此作为主要典籍。金庸将之写入小说情节中。
  
  
  三清弟子
  指道教弟子。三清,系道教所尊的三位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君、太清太上老君。道书说此三神居天外仙境,称三清境,即玉清、上清、太清。一般将道家人称为三清弟子。诸葛宽以此称呼席大千。(见诸葛青云《武林三凤》)
  
  
  五行
  中国传统哲学的范畴之一,包括金、木、水、火、土五个构成万物的元素。这五个元素的性质相生与相克,因而可以说明事物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规律。“相生”意味着相互资生、助长,如,木生火、之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克”意味着相互制约、阻抑,即: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五行说”在古代运用广泛,统治者视为治理山川国家的法则,兵家以五行述胜负因素的相互关系,医家用来观察人病理变化,辩证施治,拳家以五行结合拳式和人体,用以解说拳理和锻炼法则。如以五行的形态、性能、方位为基准,将某些基本拳式配组为五行系统,作为构成拳式、拳招等的基本动作。五行中“木”可以弯曲、伸直,那么形意拳中直线出来的崩拳就属木;劈拳如斧头下劈,而金属属“金”,那么形意拳中的劈拳便属金。此外,五行各自的分布方向是南方火、北方水、东方木、金方金、中央土,所以太极拳中将步法中“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作为五行。
  
  以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来解释拳理,攻防依此而设计,便产生了五行拳。形意拳谱说:“劈拳之形似斧,性属金;钻拳之形似电,性属水;崩拳之形似箭,性属木;炮拳之形似炮,性属火;横拳之形似弹,性属土。”这样,按照五行相生的原理,“劈拳能生钻拳”,也就是能由劈拳动作转接为钻拳动作,依此类推。这种理论,使五行拳的动作规范化、程式化,如果用于实战,则将大大拘泥了。此外,在武侠小说中还多处出现以五行原理而设置的各种花木阵、土石阵或者刀剑阵等。根据相生相克的关系,组织起程序化的阵式是可能的,但如果说一踏入所谓阵中,顿时令人心智迷失,树木土石皆“活”了起来,则属无稽之谈。
  
  
  两仪
   中国古代哲学名词。出自《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指天地或阴阳。一些武术家借用此词来引申到拳法中,如武术家孙禄堂就将动为阳、静为阴,合称动静为两仪。他说:“身体一动一静之式,两仪是也。”孙氏还把左右变转为阴阳转换,把八卦掌的左、右绕圆走转也合称为两仪。他说:“两仪者,是一气伸缩之理。左旋之则为阳仪,右转之则为阴仪也。”
  
   另外,孙禄堂还依“近取诸身”说,比附人体“两肾为两仪”。动静、阴阳、刚柔等是中国武术的重要形神特点,所以武术中多有以“两仪”名辞引入之处。在金庸的《笑傲江湖》中,华山派掌门岳不群之妻宁中则善合两仪剑法,并将之传给令狐冲和岳灵珊。
  
  
  阴阳
  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最初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历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古代思想家认为一切现象都有正反两方面,就用阴阳来表示之,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如西周末年伯阳父认为:“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国语·周语上》)《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易传》进一步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把阴阳交替看做宇宙根本规律。在中国文化中,武术受中国哲学,文学艺术和宗教的影响最深,因此在武术的原理和招法上都体现了“阴阳”的内容。太极拳中“动与静、曲与伸、柔与刚、合与开、弛与张、抑与扬”等拳理,就是对阴阳对立统一的具体表述。此外,中国武术的共同精神讲究以静制动,以虚御实,以巧胜拙等,也无一不贯穿着哲学上阴阳的基本意义。
  
  
  密宗
  佛教教派之一,源出古代印度的密教。唐开元年间(716--720)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三人先后来华翻译传播,形成宗派。密宗以《大日经》和《金刚顶经》为依据,把大乘佛教的烦琐理论运用在简化通俗的诵咒祈祷上,认为口诵真言(意密)、手结契印(身密)、心作观想(意密)三密同时相应,便可即身成佛。
  
   公元804年日僧空海来唐学法,密宗传入日本,成立了真言宗。公元八世纪至十一世纪间,印度密教传入中国西藏地区,建立了西藏密教传统。密宗的著名武功为大手印。
  
  
  真人
  1)草药道家称修真得道或成仙的人为“真人”。《庄子·天子》:“关尹老聃乎,
  古之博大真人哉!”“真人”之称即始于此。一些道家人士曾被帝王赐赠“真人”之号,如唐玄宗称庄子为南华真人,元太祖封丘处机为为长春真人。宋代道士则均被尊称为“真人”,如道士张伯端号紫阳,后世称为“紫阳真人”。小说中号称“紫府真人”的席大千即为道士。(见诸葛青云《武林三凤》)
  
  2)武林中亦称性情率真、不事虚饰的人为“真人”。
  
  
  雪隐
  即隐所,也就是厕所的意思。这本是方外人用的名词,它的来历有两种说法。
  
  “雪”指的是雪窦山的明觉禅师,“隐”指的是杭州灵隐寺,因为明觉禅师曾经在灵隐寺司厕职,所以寺刹即以雪隐称厕。因为福州的神僧峰义存,是在打扫隐所中获得大悟的,故有此名。
  
  幽灵山庄的主人老刀把子为了操纵武当派,阴谋暴乱武当山,在宣布其计划时曾告晓手下届时到武当的“雪隐”去寻找自己合手的兵器。秦岭双猿之一娄老太太不知何物为“雪隐”,老刀把子遂解释一番。(见古龙《陆小凤》)
  
  
  
  


删   除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论坛热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