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特区传说客栈 回复帖

被回复帖: 小贱人的《[写作参考]武侠相关知识全攻略》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小贱人 收藏:0 回复:0 点击:405 回复时间: 2006.01.04 16:11:51

武侠相关知识全攻略


  [3] 江湖唇典和规矩
  
  唇典
  一种特殊的语言讯号,江湖上人彼此联系的一种特殊手段。亦称隐语、行话、市语、方语、切口、春点、黑话等,是民间社会各种集团或群体出于各自文化习俗与交际需要,而创制的一些以遁辞隐义、谲譬指事为特征的隐语。在三教九流的社会中,礼节;行李包袱的捆扎和放置方位;茶具、食具的摆设;个人的行、止、坐、立姿态相互辅用,都表达着主、客双方一定的心愿和意图。但这些还很不够,最终仍需要通过隐语来彻底表达双方的意思。
  
  唇典的产生,大致出于下列三种情形。一是由禁忌、避讳而形成的市井隐语,如在船上说话,讳说“住”、“翻”等,以其它字语代替。二是出于回避目的,免使外人知悉而形成的隐语行话。如旧时东北的响马称姓“杨”为“犀角灵蔓”,称姓“何”为“九江八蔓”,称姓“冷”为“西北风蔓”;当代香港黑社会以“四八九”称“大路元帅”亦即“副堂主”等。三是语言游戏类隐语。
  
  唇典的内容很广泛,从人体部位到职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礼节、交往等,应有尽有,几乎可以成为第二语言系统。如人体器官名称:头为瓢把子,眼为招子或湖,手为抓子,耳为顺风子,口为海子或江子或樱桃子(女),腿为金杠子,脚为踢杞,心为蚕子或定盘子等。武侠小说所描述的江湖社会中,一般武林中人常常使用一些唇典,这些唇典多沿用明、清小说中已有的用法。在民国时期的旧派武侠小说家中,以姚民哀、郑证因对江湖唇典最为稔熟,作品中这类语言也最为丰富。新派武侠小说家大多相沿习用在自己的作品中。
  
  
  马眼子
  江湖行话。即专门四下探访名马的人。凭着一双饱具经验的眼睛,再加上一张油滑善辩的嘴,无往而不利。“马眼子”周江曾企图说服寇英杰将宝马墨水仙卖给玉观音邬彩菱,却碰了一鼻子灰。(见萧逸《马鸣风萧萧》)
  
  
  红货
  江湖唇典。指走镖过押护的银钱类货物。
  
  
  打尖
  江湖唇典。意指旅人中途吃饭。如小说《紫拐乌弓》中,少侠吴湘到泰安城高升店,店小二迎上来问:“客官是打尖,还是住店?”
  
  
  并肩子
  江湖黑话,即朋友之意。
  
  
  扯乎
  江湖黑话,逃跑之意。金庸《鸳鸯剑》中:“盖一鸣叫道:‘好家伙,大镖头要扯乎!’”
  
  
  招子
  指眼睛。古代指招贴、告白。《永乐大典》中:“今早挂了招子,不免叫孩子出来,商量明日杂剧。”大抵眼睛为一个人的招牌,故引申而称“招子”。武林中,下手歹毒者常直取对方双目,意欲废掉对手的招子。
  
  
  松人
  江湖黑话。赶快逃走之意。金庸《倚天屠龙记》中:“那少妇叫道:‘散水,散水!松人啊!”
  
  
  顺风子
  江湖黑话,指耳朵。
  
  
  递门坎
  江湖唇典,动手过招前自报师从门派之意。
  
  
  结梁子
  江湖唇典,指结仇。
  
  
  埋桩做案
  武林中人办案,习惯于以自己成名的兵器之类的东西放在显要之处,以警告局外人,以免无意介入,引火烧身。称为“埋桩做案”。(见梁羽生《风雷震九州》)
  
  
  缺点子
  江湖黑话。无人之意。
  
  
  散水
  江湖黑话,撤退之意。金庸《倚天屠龙记》中:“那少妇叫道:‘散水,散水!松人啊!”
  
  
  暗青子
  江湖唇典,即暗器。
  
  
  踩盘子
  江湖唇典,指事先侦察要劫的对象。
  
  
  海底
  江湖行话,原指组织中的门规、礼仪,如近代天地会的海底俗称条子,上载天地会的见面切口、联络暗号等。后应用逐渐广泛,统称海底为对方的来历,如“盘海底”,即为询查对门的来历背景。
  
  
  蛇儿
  江湖俚语,把兵器比做叫化子手上的蛇。
  
  
  踩盘子
  江湖唇典,指事先侦察要劫的对象。
  
  
  趟子手
  镖局中人,走镖时喝道开路的伙计。如洛阳虎威镖局的趟子手在路途中扬起镖旗吆喝:“虎啸中州!虎啸中州!请江湖朋友借道!”(见梁羽生《鸣镝风云录》)
  
  
  走镖
  旧时武林术语, 即镖师保护钱财物等上路,有时也有保护人的,称肉镖。江湖上把携重要物品行路分为轻重二种走法,轻走指秘密上路,重走便是请保镖护持上路。
  
   走镖方式有三,一是威武镖,二是仁义镖,三是偷镖。威武镖是在行李上长插一杆大纛旗,旗上写明镖师的名字。旗子都是活动的,上面安了轱辘。走镖时将镖旗拉至顶上,叫做拉贯顶旗,锣声打起长槌:“哐! 哐! ”镖手们或亮起噪门喊号子,或者喊出本镖局江湖名号,这叫亮镖威。走仁义镖,那就下半旗,打十三太保长槌锣、五星锣或七星锣。如果某个关卡厉害,不让队伍经过,又斗不赢他,那就只有悄悄不做声,马摘铃,车轱辘打油,旗子收起,偷偷摸摸过去,这便是偷镖。
  
  
  
  门规
  又称戒条,是某门派自掌门人而起都须凛遵的行为规则,大致为不得欺师灭祖、奸淫好色、色结妖邪一类内容。有些门派清规戒律甚为繁复,如华山派有七戒,恒山派有五大戒律。(见金庸《笑傲江湖》)
  
  
  江湖四忌
  指僧、道、妇、孺。因这类人物,虽貌不惊人,却常常身情绝技,深不可测。江湖大派宇内十二令的总提调鹰千里陡遇成玉霜,脑海里便记起这个告诫,再不敢造次。(见萧逸《马鸣风箫箫》)
  
  
  八仙迎客
  亦称“八仙郊迎三百里”,是江湖上一种迎接宾客最隆重的礼节。主家多数是一帮之主或德高望重的人物。而负责出迎的八人或是本帮内武艺高强之人,也可能是客人身份,为表示对主人和所迎贵宾的尊敬而甘愿充当主家的知客。八人分四对去远道迎宾,所迎接的贵宾声望、身份须在主人之上。(见梁羽生《广陵剑》)
  
  
  三刀六洞
  帮会规矩。如果做了无可挽回的错事,请求对方恕罪,就得用利刃在自己的身体上对穿三个窟窿,此之谓“三刀六洞”。这是一种仅次于自尽的自我刑罚。黄河大帮会副盟主楚大鹏等在宫锦云面前曾以此法赔罪,乞求其父黑风岛主援手救治帮中兄弟的化血刀之伤。(见梁羽生《鸣镝风云录》)
  
  
  挑筋抽肌
  一种惨无人道的酷刑。用小刀割开肌肉,剔出筋用钩钩住并徐徐拉长,或者钩住某条肌肉的腱部,往外撕拉。刑后,人即使不死,也会永远残废。刀过无情想用挑筋抽肌法逼问姜步虚,但姜步虚的双手突然间好似无骨的软肉滑出了捆绳,脚镣扣胫的铁箍铆钉也突然变形松脱绷飞,从而摆脱了镣铐捆绳。(见卧龙生《蛟索缚龙》)
  
  
  金盆洗手
  武林中人退隐时举行的一种仪式。洗手人双手插入盛满清水的金盆,宣誓从今以后再也不出拳动剑,决不过问武林中的是非恩怨。仪式常邀武林同道观摩作证。洗手人有的是因为一生杀人如麻,晚年放下屠刀,忏悔罪愆;有的是看破武林中的种种纷争丑恶,矢志退出漩涡,洁身自好,以求全躯。衡山派高手刘正风厌于正教与魔教之争,曾想金盆洗手,谁知却招来灭门之祸。(见金庸《笑傲江湖》)
  
  
  歃血为盟
  古代订立盟约时的一种仪式。公孙璞曾代表蓬莱魔女与黄河五大帮会共饮血酒,结为抗击外族入侵的同盟军。(见梁羽生《鸣镝风云录》)歃血,口含血,一说以指蘸血涂于口旁。据《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遂奉铜槃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纵)。’”定纵,定合纵之约。
  
  
  
  


删   除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论坛热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