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特区文谈天下版主:戈壁红柳912     晴雨西子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冷若冰霜110 收藏:0 回复:6 点击:5745 发表时间: 2005.12.26 01:39:51

“女子”新解


  闲翻《论语》,看到一句被古装影视剧里用烂了的台词“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愣了半响,方哑然失笑,想起前事。
  
  记得第一次知道此话出自《论语·阳货》,还是在高二的一节语文课上。班主任掂着可媲美张铁林腰围的肚子抑扬顿挫地给我们进行着讲解。翻译到这句时,他就开始很抒情的感叹:“孔子说:‘啊——女子和小人好难伺候呀!你离他们近了他们认为你失礼,你离他们远了他们又记恨你。’所以说千万不要和女人跟小人一般见识。”
  
  此话一出,全班同学皆笑倒,只有单纯年幼、喜好逆向分析的本人很缺心眼的站起来,提出质疑——因为我认为这句话老师翻译得太过直观,疏漏了一个细节。结果大家也都猜出来了,肯定是以俺的失败而告终——即使我当时抱着大无畏精神和那老夫子打了20分钟的嘴官司,但“教材是就是这样解释的”这句咆哮令我安生的闭嘴。直到现在,我还认为这是孔子的一句牢骚话,冲的对象其实是自己的弟子而并非女子。
  
  见原文:“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是啊,也许你也认为,这就是指孔子将女子与小人划为一类。要知道孔子可是活在万恶的旧社会。当年的妇女可是社会低层人物,她们就如同桌椅板凳一样属于男人的家具——“拙荆”、“内子”、“夫人”、“家里头”的。她们不能受教育,也不能有主见。被伟大的孔圣人稍微性别歧视一下也不为过嘛!那我只有放声痛哭了——原来国人的想象力如此匮乏,怪不得本土电影再折腾,即使是打造得华丽丽的《无极》,也被许多网友批为模仿得好莱坞大片《指环王》极其失败的垃圾!
  
  所以,请让我们结合孔子的为人表现来大话一下他为什么要莫名其妙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原因。
  
  先说下《论语·阳货》的中心思想,主要是通过孔子与“阳货”、“子游”、“子路”、“佛肸”、“仲由”、“伯鱼”、“子贡”等弟子的对话,阐述何谓“小人”行径和表现的一篇论文。如“巧言令色”者、“紫以夺朱”者、“利口以覆邦家”者、“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者、“有勇而无义为乱”者、“勇而无礼者”、“果敢而窒者”……都不能入孔子正眼一分,甚至他收的一些弟子也带着“小人”行径。如提出“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观点的弟子宰我,就令孔子十分反感,他讥讽宰我说,三年内(守丧期间)吃香饭,穿锦衣,能心安吗?宰我诚实地回答“安”。令孔子大为光火,在宰我走后痛斥他是个不仁德的“小人”,(“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未免表现得心胸狭隘,说话略显阴毒。其实宰我并非是不孝之辈,他无非是想在礼法上进行一下变革。用现在的话来说“真正的孝顺是表现在行动上而不是流露在仪式上”。但孔子是不允许别人违背他的思想的,(他自己早年也是一个“革命派”,却不允许弟子这样。)后来他遇到个厉害角色“子贡”就不由展开了场唇枪舌剑的较量。
  
  首先是子贡请教孔子:“君子有厌恶的人吗?”孔子回答有,他有四大“恶”人,分别是宣扬别人缺点的人;以下谤上的人;勇敢而无礼的人;固执而不通情理的人。(“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并回问子贡可也有厌恶的人?
  
  子贡就坦言他最厌恶把剽窃当作聪明的人;把不谦逊当作勇敢的人;把告密当作直率的人。(“恶徼以为智者,恶不逊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这句话如果结合起孔子的为人表现来分析推理就非常好玩。因为字字都是讽刺。
  
  孔子总是一副道貌岸然的形象出现,但又总是说话做事自相矛盾。比如他自述并不相信鬼怪之说(子不语:怪、力、乱、神),但又极其重视祭祀之仪(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他广收门生,说学著书,编了个大部头《春秋》,也无非是把鲁国史书杂和其它国史编辑润色而已。干古代的史官是必须具备忠实正直的职业道德的,像当年齐国的乱臣贼子崔杼弑君叛上,为了不让真相泄露,嘱咐太史官不要记此事于卷上。但连杀了三个史官,都不能改变“崔杼弑其君”的历史。但孔子执笔《春秋》时,却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在章法、词句上大玩太极,狂拍当政者的马屁,宣扬奴性哲学。真令我觉得有剽窃他人集作改头换面艺术加工为自己作品之嫌!
  
  其次就是孔子一向主张谦虚向学,但他自己却很少听进去别人的意见。表面上是孔子多次去拜访老子,二人大谈家国天下和哲学人性。但老子奉劝着对孔子说了本性不可变、命运不可更、时间不可止一切顺其自然,不需强力扭转这些大实话后,孔子依然自负地坚持他要去改造社会的“远大理想”。可要是真为了社稷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倒好了,结果只是嘴上嚷嚷着“忠孝节义”,身为鲁国人,却先跑到卫国,再换到曹国,其间辗转至宋、又踏郑履陈。最后把能转的国家都转了一圈才肯回老家。后来这事被金庸大师在武侠小说里借黄蓉之口取笑了下:“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得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这骂的虽是孟子,聪明人也会悠然心会联想到孟子的老师是谁?(“当时还有周天子啊,周天子还在啊,最高中央领导人还活着呢,你到各个省去游说什么呀?你这不是谋反吗?你这不是要颠覆国家秩序吗?”——北大孔庆东语)
  
  最后再掰下孔子把“告密当作直率”的历史。他曾放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但曾带弟子周游列国到达卫地时,正好撞到当时的农民起义军准备造反,人家敬他是读书人,只逼迫他赌咒立誓,别去卫国都城告密,就放他一条生路。当时孔子嘴上答应的利索,一出蒲邑,拔脚就开向都城。当时跟随的弟子就有子贡。他提出质疑:“盟可负乎?”孔子居然给了这样的解释:“要我以盟,非义也.”——受要胁发的誓,不能当真!晕倒——这就是圣人啊、思想学术影响了中华大地几千年的孔圣人的真实嘴脸。
  
  所以当子贡含沙射影对孔子进行挖苦后,孔子气结,只有风度扫地,破口大骂:“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你这个小子和小人一样难以对付啊——因为“女”在古代通“汝”,也就是“你”的意思!
  

------------------------
昨夜,我看见自己的灵魂披了一件寒裳,拂着冰、踏着霜,迎着冷冷的月光,去寻找冰山下的岩浆。

原创[别推荐]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风舞九天 Re:大话“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回复时间: 2005.12.26 09:09

    得罪谁也不能得罪女人!
  怕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徐博达 Re:大话“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回复时间: 2005.12.26 09:32

    孔老夫子的“离婚记”
  2004.10.19 09:39:24
  来源:中新网
  
  
   现在无论哪一个国家,离婚率都居高不下。一对新人甚至会在结婚登记的第二天,气呼呼地宣布离婚。
  
   离婚率的不断上升,让我追本溯源,想起了孔子的离婚。孔子是圣人,也是凡俗之人。他一生过得并不滋润。想在政治上建功立业,却未能成功。想家庭生活幸福美满,却有兀官氏这个唠唠叨叨的妻子。于是,他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他有众多热爱他的弟子,却还要不顾一切地奔走呼号他的神圣理想。
  
   应该说,游走于诸侯之间是一种悲壮的举措。他必须先承受屈辱、艰辛、寂寞,还要有斩钉截铁于道的牺牲精神。当然,孔子正是有了这样的牺牲精神,才能够车辚辚、风萧萧、惶惶然如丧家之犬地周游列国。尽管有时他也会失望、痛苦、对自己产生怀疑,但面对汹涌奔腾的黄河水,他会把这种不良情绪如水般奔流而去。然后再面对肃立无言的高山,沉思着说:“知其不可而为之。”
  
   作为孔子妻子的兀官氏,确实没有办法理解孔子的这一悲壮举措。她也许会大声叫嚷:“你儿子不管、家务不做,你读那么多书,怎么就弄得像个丧家犬,你给家里带来什么好处?”
  
   孔子注重精神生活,无奈被妻子唠叨得心生厌烦,便脱口而出“惟小人与女子为难养也。”于是,一气之下休了兀官氏。
  
   孔子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然而他似乎只修了身。却没能好好齐家。他对兀官氏并不宽容,休掉她后也不能像朋友那样对待她。甚至到她死了,儿子哭母他都很不高兴。他儿子名叫鲤,字伯鱼。《礼记》檀弓载:“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
  
   依照当时的礼法,离婚的女人死了,子女不能参加丧礼。所谓“为父后者,为出母无服”是也。这是古人很没有人情味的一面,孔子倒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人,但独对兀官氏不讲情面。因此,孔圣人在个人情感生活面前,也未能免俗。
  
   孔子平时对衣食住行,大抵持一种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的态度。他并不排斥物质生活,但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不可兼得的时候,孔子一定偏重精神生活。
  
   若不是实在与兀官氏过不下去,他是绝对不会离婚的。不过,离婚对孔子来说是一种解脱。(顾艳)
  
  

2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慕容诗黛 Re:大话“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回复时间: 2005.12.26 20:05

    或许我们并不能单纯的从留在书面上的字句去理解其含义和所指。毕竟几千年历史变迁,时光改变、社会改变,人们理解也没那么设身处地的贴切。
  鲜为人知的孔子与弟子探讨的故事,让读者开眼界。
  另种思维读孔子,霜的阐述,嚼之有味。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容冰季节 Re:大话“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回复时间: 2005.12.27 15:12

    开阔了眼界!今人对古文的理解,很多是从字面意识去想。冰霜渊博啊!呵呵

2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悠然心会 Re:大话“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回复时间: 2005.12.27 15:29

    呵呵,把女人和小人归在一起的不止是中国哲人,外国哲人也是这样的,比如叔本华.其实,说到底其实是男权思想在作怪.男权思想哪一天不消失,哪一天就会存在.
  不过冷若冰霜110直指圣人确属胆大.不过圣人还是人,是人就有错误,是人就有小人心.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yc姚律师 Re:“女子”新解 回复时间: 2006.08.23 20:57

    解释很新颖,也很有道理。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