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贵州创作空间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雨季又来 收藏:0 回复:4 点击:926 发表时间: 2005.11.21 20:33:42

野外纪行之二  粒沙之问


   粒沙之问
  
  
  看完林友的一些东西,站起身,伸手进口袋,从袋底掏出一粒沙来。不假思索,只想到肯定是近日从野外带回的,当然,不是故意,只是无意间钻进了口袋,让我带回来,多些想象,有点记忆吧。
  但是左看右看,想不起带她来的具体地点,小小一粒沙,还让我有点费解了。但我肯定知道是那个地方。
  就是那个让我多少费了点心的上坝地下河,为了能有一粒沙,等了几年了。为了一个项目,跑了N多次,在水利局的相关人士来电话后,我们一行五人,也算是相关人士――两位专家,一个部门经理,还有一位搭车的老友,因为他请假回他的故乡。我们算是不顾星期天的休息,及时往目的地赶。到时已入夜色,一路风尘,未能挡住对那一个普通溶洞的好奇心,和本单位的年轻人们在他们的项目部胡侃一番如何成才、如何工作、如何如何带着一点希望往返奔波之后,等待第二天上山去看那个神秘而又能有文章可做的山洞。
  我说她是山洞,其实不准确,因为她是当地的人们在1982年在市水利局的指导下开凿的一个引水隧道,至今也是23年了,03年在乡里时和扶贫工作队员一起来时,听说里边已经有大量的跨塌,所以水流很小,发挥不了就有的作用,乡民们以也因此有了太多的纠纷,要疏通,投资要四五十万元,对于当地政府来说,难度有点大,当时,走在水渠上,放眼望着山下的万亩良田沃土,望着山下农户升起的袅袅炊烟,想着他们也如同我的故乡的人们一样在为水的问题犯难,真想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带着一点希望,从不懂专业的角度,知道这个水源的位置相对于当地来说是天神之赐吧。水位高于县城、乡民、主要灌溉地200多米,水质是经过化验认为完全可饮用的,现在的乡政府及周边村民都是饮之用之,只愁洞堵水干。开始知道、开始询问、开始上跑下跳。呼吁着,思想着这件一举多得的好事,得到了各级专家的认同。有了发改委的最终认同和确定,资金先期解决了一部份,也就是600万元,先解决更好利用该地溶洞水资源的开发性研究问题,此事,在多次和地方政府谈及时,都认为是赶上了国家加强农村工作和关注西部的大好时机,赶上了对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问题的认识和治理的决心。当然,赶上扶贫开发也是一个偶然中的必然。对于这里的美好风光,是张工来这里时的一种感动,她甚至戏说我在这里扶贫时简直是在当神仙,离县城路不过20里,山巅处云蒸霞蔚,山谷中鸟语花香,平坝里鸡犬相闻,每天山间漫步,其乐何得!当然,对物之爱、景之恋是各有不同,因人而异。钱师会在忙中偷闲垂钓山塘,郭师会在忙中鼓动寻觅野味.....杨工寻洞,张付总找图,各有所长,也是各有所爱吧。
  引水隧道长约300余米,断面在至为2*2米,底部1/3为排水沟,另外一部份为排水量小时可行人,通过引水隧道时,所有人都得弯腰曲背,行至中部,有一小型堤坝,是开挖时偶然发现的一条小暗河,溶洞空间不大,水量在20L/S左右,前方的引水隧道断面要狭窄许多,只能行于水中,工人们在水中垫上了沙袋,走起来要方便多了,如果不小心踩到深处,肯定水靴是要进水的。我们的杨工始终走在最前面,那是因为他是岩溶专家,虽已是退休年龄,在溶洞方面,绝不压于年轻人,他是十多年前来过的,仿佛见到了久别的人儿,直往她的怀抱里扑。练工则是走在最后面的,拿了一根标杆当拐杖,稳步慢行,心里自然的有好多激动,23年了,他又能走在这个平常的溶洞中,那时他正当年轻,40多岁,在这个边远县城从事水利工作,至今仍痴心不改,现在又将在这里跨一大步,反反复复的想了这么久的水坝,终于将会实现,既是任务,也是一种挑战,当然有了岩溶方面的示范和研究,他是放心了许多的。乡领导们和我一样的心情吧,念了这么久的地下水库正在建设了,解决的乡里的一件大事,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只是听说,从未和溶洞谋过面,在她面前徘徊了若干年,今天是有幸有了深入其内部的机会,都想第一个揭开她神秘的面纱,了解她的内部本质。
  行至隧洞尽头,无路可直接前行,顺新架设电线,左转有一木梯,是为探洞方便专门架设的,通道很小,木梯很徒,小心爬上,进入溶洞,真是曲径通幽,别有洞天。一溜电灯光在黑暗的洞中独自闪烁,指引着走向两条暗河的汇合处,也是将要修坝的坝址地。洞室最高处有20余米,低处也有10余米,借助手电灯光可见洞顶少许石钟乳悬于上空,点缀着发黄的洞顶,没有在很多溶洞中可见的钟乳石,崖壁多是暗黑色的岩石,因为沉积的缘故,没有了本来的面目。洞室宽窄不一,最宽起码有30米以上,狭窄处则仅有1-2米,洞底已无平坦之地,全是岩石和沉积泥沙。水流在洞底汨汨的流着,静静的流向汇合处,水很清澈,并见不到泥沙,而水边上的泥沙因为是黑色的缘故,表面看起来就是岩石一样,用手触摸,即是一手黑泥,用脚一踩,却无任何承载力,自然会没下靴面,水边至崖壁的斜坡,已经分不清是岩石和沉积泥沙,一溜暗黑色,洞顶少许水滴,将沉沙刻成密布的小圆凼,如同人工雕饰而成,与被浸蚀的、埋没的岩石连成一体,非得用手辨别,方知那是沙那是石。就连同如一只巨大的蝙蝠一样的岩石,你以会认为如果振动了它,它就会轰然塌下来。在近拟选坝址的地方,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上有一石块,如同一只欲出洞的刺猬,看着我们从它的脚下经过。溶洞的尽头,一道如同人工砌筑的古墙挡住去路。汇合的水流从此处的溶洞中下降,进入不能再追踪的另一段暗河。就在要到溶洞尽头的时候,路非常难行,人要地非常小心地踩着水中的石块越过水流,爬过一块巨石方能到达石墙之下。就在此处,走在前面的冯经理一幌跌入水中,我是本欲扶他一把也一同落水,还好水不是太深,湿到腰部,水靴也就没了作用,只成了盛水的工具。站在水中,看着我们即将在此要建设的工程,心里早就忘了半身也湿,只想到工程将要进行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将来这个溶洞充满清洁泉水后,将如何造福一方百姓,心里反到高兴不少,在源头沐浴了一回溶岩水,也是福气。练工走到此处更是激动不已,邀着大家在黑暗的洞中照的合影,23年后的他,依然神情自荐站在此处,如同又找回了逝去的年轻。待杨工等人从岩石那面翻回来,一行人开始返回,整个时间用了近3小时。
  因为是摔跤或者是在穿过岩缝时的爬行,沙粒进了衣袋,被带了回来!
  
  

------------------------
闭窗推晴月,梦醒落花枝

文坛.在 路 上收录 原创[文.浮生杂记]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方央 Re:野外纪事之二  粒沙之问 回复时间: 2005.11.22 23:24

    用朴实的文字记录了,一粒不经意的沙粒进了衣袋,被带回来,从而引申出了野外工作的艰辛,和对生活的情趣。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蓝风 Re:野外纪事之二  粒沙之问 回复时间: 2005.11.23 12:11

    看来你的工作很是辛苦,但这也是一份悠然自得的工作---

------------------------
每个女孩都是天使,生活在天堂。当她决定去爱的时候,便会折断翅膀,落在凡间。所以不要让你的女孩伤心,因为,她已经没有翅膀再飞回原来的天堂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落花风 Re:野外纪行之二  粒沙之问 回复时间: 2005.11.25 21:41

    一粒沙开篇,引发了一次山洞探险.妙!

回    复    

回复人: 徐博达 Re:野外纪行之二  粒沙之问 回复时间: 2005.11.26 10:12

    粒沙之问,问得好!问出了一方百姓的幸福。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