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河南灌水区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冷若冰霜110 收藏:0 回复:4 点击:4815 发表时间: 2005.11.08 16:19:42

教你掌握港剧秘诀的十三条定律[转载]


  都说港剧好看,抓人,看一眼就叫人欲罢不能。但你知不知道,港剧其实就象是流水线上的作业,如果掌握了其中的诀窍,非常好编,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 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只要你一口气看上10部港剧,准保你也能成为一个善写港剧的高手。到时候,"无线"和"亚视"肯定会高薪请你过去。以下就是我们总结的港剧十三条定律(主要针对时装剧而言),想自创港剧的高手一定要牢记在心!
  第一条定律:每集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吃饭、喝茶、喝酒,两个人见面,第一句话基本上就是"去哪吃饭(喝茶、喝酒)啊",而两个恋爱中的男女则一天到晚商量"想想到哪吃午
  饭(晚饭、消夜)",早饭如果不是在家里喝稀饭,吃油条,那就到茶楼去了。总之,饭店、酒吧、餐桌是港剧情节发展的一个重要元素。
  第二条定律:香港电视剧爱吃是事实,但他们的剧组要省钱也是事实,所以经常看到如下两类镜头:要么是两人在餐桌前坐定,分别点好菜,waiter下场,然后两人开始海聊,全然忘记了过来是为了什么,而那份菜是永远上不来了;要么就是两人在餐桌前坐定,男的深情款款望着女的,问"吃点什么?"女的将菜单拿过去看了一眼,然后干脆的来一句"不用了,先给我来杯咖啡,谢谢!"永远那么会替男友(确切说是替剧组)省钱.
  第三条定律:香港人似乎是全世界最爱喝汤的,走到哪都要喝汤,当主角回到家中,如果他有一个老妈的话,老妈肯定会说"累了吧,先喝碗汤",于是主角只能放着一桌菜不吃,而低着头闷声喝汤。看来香港老妈的煲汤技术也是全世界一流的。
  第四条定律:警匪剧中,勇探常常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突然受第六感启发会发现一些细枝末节,或者说脑筋一下急转弯,顿时案情急转直下,一马平川。
  第五条定律:碰到男男女女一大堆的片子可就麻烦了,男和女就像作排列组合一样,爱情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当男男女女都组合完了,结局总往往是以一个坏男人害了一群好女子收场。
  第六条定律:你的好同学,你的死党或者前20集里似乎是世界上最好的那个家伙一定会变成坏人,而你也一定会像天下最笨的瞎子,所有的人都警告你说他坏,你却只能等到他害死了你所有的朋友以后,才恍然大悟。
  第七条定律:电话、手机这些最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在里面经常出现问题,或者没电了关机、或者占线,总之当主角有意识的提到电话(手机)有问题时,百分之百将会有故事发生,而且在其电话故障时,百分之百会有另一个人(一伙人)在不停的给其拨电话。
  第八条定律:男女主角恋情进入高潮阶段时,男主角的前妻一定会出现,要么假装得了绝症,要么温情脉脉,更有以死相胁,反正是立志破镜重圆。男主角拿着块碎镜子,怜悯之情油然而生,想仍终究还是放不下,结果划破了手不说,连好镜子也被摔碎了。
  第九条定律:墓地也是一个重要场所,一帮人一身黑色,低着头注视着墓碑,这时或者一个接一个上来献花,或者一个人跪在前面喃喃自语或痛哭流涕,不用担心,总会上来两个人将
  其扶起,并不忘来一句"节哀顺变"。
  第十条定律:家里面开大公司的,就千万不要有兄弟姐妹大哥大嫂,因为一定会为了遗产、权力展开争夺,而家里面没钱的,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简直深的牢不可破。充分展示了资产阶级家庭的腐化与无产阶级家庭的亲情。
  第十一条定律:一间办公室里一定会有个同性恋,这在非警匪剧中十分常见,但此君的任务除了出来搞搞笑以外,对剧情发展没有任何作用。如果仅仅从港剧中来推断香港基佬比例,至少在10%上。
  第十二条定律:司法界堪称是香港电视编导的最爱,警察拍到今天,已经不再是当初统一的"CID"了,细化到各个部门,重案组、扫黄组、缉毒组、反黑组、特遣队、冲锋队、交通部、鉴证科、飞虎队、商业罪案调查科、投诉科,我的天,基本上香港警察的每个部门都有专门的剧集,另外涉及到的还有法官、律师、廉政公署等。不知道香港的电视台得了司法界多少好处,这么不遗余力的做宣传?是不是也该请电视台的高层去廉正公署喝喝咖啡?(当然,开个玩笑)
  第十三大定律:"铁打的配角,流水的明星"几乎成了港剧三十年发展的一大公理。演主角的明星倒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各领风骚三五载,今天你红,明天他火,机会还挺多。可配角谁也不愿意老当。所以主角常换常新,配角来回来去就是那几张面孔。加上香港确实地方太小,演员有限,为了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只能大量重复使用配角了。以致许多配角比主角还让人眼熟。特别有几个老演警察局长,阿婆阿伯的,还有几个演悍匪的,一出场大家就知道他是什么人。一些配角的角色是固定的,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演法官的带眼睛的老头,此君似乎只会演法官,台词永远也一样,"反对无效" "陪审团,你们有结果了吗?" "辩方律师,请注意你的提问方式",整一个法官专业户,还有一些跑龙套的演员,几乎每部戏都能看见他们,由于常年出演同一角色,导致对角色已经有了相当的领悟,就演技而言,绝对不输于其他任何一个主角。
  
  
  

------------------------
昨夜,我看见自己的灵魂披了一件寒裳,拂着冰、踏着霜,迎着冷冷的月光,去寻找冰山下的岩浆。

转载[别推荐]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冷若冰霜110 tvb连续剧十大金句 回复时间: 2005.11.08 16:20

    tvb连续剧人人都爱看,但是剧情大部份都大同小异。复杂的三角恋情
  、勾心斗角的商界斯杀,往往都是吸引人的要素!今天屁儿要告诉
  大家连续剧的十大金句喔!
  
  〔第十名〕我已经有了你的孩子了!
  通常是当男主角要求分手,女主角的必说名言!
  
  〔第九名〕老天爷啊!我到底是做错了什么,你要这样惩罚我!
  男主角通常在狂风暴雨,打雷闪电下跪地大喊!
  
  〔第八名〕他就是你亲生的爹呀!
  说完这句,当娘的一定要抱著儿子痛哭才有POWER!
  
  〔第七名〕不要过来!再过来,我就死给你看!
  当你遇到色狼时可以说说看,能否奏效?
  
  〔第六名〕你打我!?好!我走,我现在就走!
  叛逆女儿被爸爸呼巴掌後,很像只能说这句台词,真是了无新意。
  
  〔第五名〕不要管我!你快走!快走啊!走(拉长音)
  女主角遭威?#123;时,一定会跟男主角这么说,不然就彰显不出自己的崇高了!
  
  〔第四名〕不!我不相信!我不相信!我不相信(拉长音)
  花系列必选台词之一,通常搭配强烈甩头使用,效果更棒!
  
  〔第三名〕废话少说!要杀要刮随你便!
  说完这句话时,通常就会有人破门而入来抢救他罗!
  
  〔第二名〕废话少说!看招!
  武打专用,应该不会在爱情剧中出现吧!除非是在另一个场合啦!
  
  〔第一名〕唉唷!爹、娘,人家不来了!
  古装剧如果没有这一句的衬托,收视率一定不好!说完後记住要跺脚喔!
  

回    复    

回复人: 冷若冰霜110 电视台常识 回复时间: 2005.11.08 16:23

    、TVB
  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常用名“无线电视”,英文简称TVB。旗下包括9间电视台——地面电视:翡翠台(粤语)、明珠台(英语),卫星电视:TVB8(国语)、TVB星河(国语)、TVBS(国语)、TVBS-G(国语)、TVBS-N(国语)、TVBS-ASIA(国语)、翡翠卫星台、无线卫星台。而我们平时常说的TVB指的就是香港的翡翠台。
  
  2、收视
  衡量一个电视节目是否成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参考其收视率。香港自1991年10月以来,改以设置个人收视纪录系统来计算电视节目的平均收视。所谓收视率的点数,并非代表一般人所认为的收视百分比,而是代表一定数量的观众。而就目前来讲平时大家所说的收视一点则代表65810观众。(无线的剧集一般都可以占有香港8成以上的收视百分比)今年初由郭晋安、宣萱主演的《戆夫成龙》以37点的平均收视成功打败《小宝与康熙》的纪录,成为这十一年来的收视冠军。
  
  3、台庆
  无线的台庆日定为每年的11月19日,而在此之前无线就已进入台庆月。台庆期间无线会推出台庆剧,并在台庆日当天举办庆祝晚会。1997年无线开始举办台庆评选,近年来固定下的奖项包括我最喜爱的男/女主角,我最喜爱的戏剧类/非戏剧类拍档,我最喜爱的电视角色,当然也会参照这一年的情况设一些特别的奖项,例如去年的飞跃进步男/女艺人。另外,无线一般都用台庆期来划分年度,决定剧集参加哪年的台庆评选。例如去年台庆剧《谈判专家》在11月推出,并没有参加去年的评选,而自动进入2003年的评选。
  
  4、节目巡礼
  无线台庆期间会进行下一年度节目巡礼,主要的作用是给无线的广告商们参考,用于广告招商。其实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向合作商和媒体展示一种“姿态”。在每年公布的十几个巡礼片中,当然存在如去年的《卫斯理》《花样中年》这种,当时已经拍摄或拍摄进行中的剧集。不过其大多数都是只有一个拍摄计划或根本连拍摄计划都没有,这种巡礼片,只是一个为节目巡礼而拍摄的2分钟的短片,虽有一定的剧情,但绝对绝对不是剧集的预告片和宣传片,例如去年的《鬼迷心窍》等。所以节目巡礼也常被人视为无线“开空头支票”。据最新的消息来看,无线去年的13部巡礼片,除了当时已拍摄的《卫斯理》《花样中年》《金牌冰人》外,今年已经开拍的则有《恋爱自由式》,不过是换角拍摄。另外《无名天使3D》已计划在6月开拍,但是巡礼片当中的男主陈豪目前仍在拍摄《凤舞香罗》,究竟可不可以加盟还不明朗。
  
  5、包薪艺人
  包薪艺人又称全经理人合约艺人,顾名思义无线就是他们的经理人。包薪艺人在无线有底薪,每个月都有固定的薪水,此外在无线拍剧还会按剧集集数另计酬。另外包薪艺人在外所接工作,作为其经理人的无线会从中抽成。无线的艺人古天乐、宣萱、佘诗曼、林峰等都是包薪艺人,郭晋安则是在去年由部头约转签全经理人合约。每年旧历年年前,无线都会组织其全经理人合约艺人拍摄当年的TVB官方贺卡。
  相对包薪艺人,部头约艺人在外签有经理人,与无线按剧集签约,其片酬根据剧集集数计算。部头约的艺人包括欧阳震华、吴启华、蔡少芬、郭可盈等。由于没有底薪,部头约艺人的单集片酬相对同等级的包薪艺人可能会略高一点。
  
  6、监制
  在香港无论是在电影圈还是电视圈,监制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至于无线剧集的监制,则要负责包括从剧集策划到选择演员,再到拍摄进度的等等事务。无线有许多知名的监制,较熟悉的有潘嘉德、戚其义、李添胜、邝业生、萧显辉、庄伟建、徐正康、王心慰、梅小青等等,而近年来还有如黄伟声、张乾文、林志华这种从其他职务(主要是编导)转做监制的。无线的监制大多数都有自己一套相对固定的戏路,好像邝业生的古装喜剧和时装警匪剧,王心慰的励志剧,梅小青的轻松爱情小品,庄伟建的古装大戏……
  
  7、一哥一姐
  从字面理解,“一哥一姐”当然是指无线地位最高、排名第一的小生与花旦。但是在无线这么一个拥有如此之多艺人的大机构中,想要找出所谓的“第一”实在是困难,所以“一哥一姐”也就成了当家小生花旦的泛称。小生方面,罗嘉良的离巢,古天乐的淡出,陈豪、郭晋安、江华的崛起、陶大宇、谭耀文的回归,都为一向较沉闷的小生竞争带来些变数。至于一向竞争激烈的花旦方面,今年的竞争似乎倒缓和了不少。而今最普遍的说法仍旧未变,四大花旦非宣萱、蔡少芬、陈慧珊、郭可盈莫属,而越来越多被提及的六大花旦之说,则要再加上张可颐和佘诗曼。
  
  8、对撼
  所谓对撼,就是指收视率的竞争。说的简单具体一点,就是无线与亚视的电视节目打对台。这种现象在前几年相对较多,比如为了压制亚视当时的《纵横四海》的不俗势头,无线临时抽调重头戏《刑事侦缉档案IV》迎战;亚视凭外购剧《还珠格格》将当时的无线剧集打得落花流水,无线调整节目时间用综艺节目《奖门人》对撼。近几年由于亚视剧集的持续走低,所谓“对撼”的现象比以前少了很多。当然能被用作对撼剧集,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无线对该剧的信心和重视,但也不免对剧集收视产生一点“伤害”。毕竟亚视有双位数的收视就可以交待了,而无线的收视只要不到30就意味着一种失败了。
  
  9、仓底货
  仓底货也叫箱底货,指无线那种海外发行很长时间,但却一直未在香港播映的剧集。一般这种剧集的问题在于剧情简单,班底较弱或者是剧中演员存在合约问题。无线如今的仓底货包括《婚姻乏术》《街市的童话》《肥婆奶奶扭计媳》《红衣手记》《点指贼贼贼捉贼》《转世惊情》等等。当然仓底货也有重见天日的一天,比如年初的《天子寻龙》搁置了一年多才在香港播映,却取得了31的平均收视,也算让众人“跌破眼镜”。
  
  10、外购节目
  外购节目自然就是从无线外部购买的片子了。除了可以丰富无线的片源,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可以保证无线的收视。所以无线争取来了比较被看好的《还珠格格III》《流星花园II》的播映权,这样就可以把“亚视利用外购剧威胁无线收视”的策略“化解于无形”。当然由于不是自拍剧,外购剧常被放在第三线播出或者用来做对撼剧集。例如,去年世界杯期间《少年张三丰》《少年包青天II》就被调来迎战世界杯,所以也有说法无线把外购剧当作“炮灰”。另外,外购剧也常被无线出于各种目的而重新剪辑,最典型的例子是去年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本来该剧有40集,无线认为其有剧情拖沓的问题,而把剧集剪成了30集。剧集播映时,收视大好,所以无线又另加了5集,成为最后的无线播映版35集。
  

回    复    

回复人: 海魂 Re:教你掌握港剧秘诀的十三条定律[转载] 回复时间: 2005.11.08 23:23

    是不是也该请电视台的高层去廉正公署喝喝咖啡?(当然,开个玩笑)
  ————————
  真正这样就麻烦了。
  
  ——————————————
  
  不少东西看似玩笑,对于写文章是有用处的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小贱人 Re:教你掌握港剧秘诀的十三条定律[转载] 回复时间: 2005.11.09 09:52

    警察拍到今天,已经不再是当初统一的"CID"了,细化到各个部门,重案组、扫黄组、缉毒组、反黑组、特遣队、冲锋队、交通部、鉴证科、飞虎队、商业罪案调查科、投诉科……还有保护证人组呢:)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