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广东文化艺术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佩玉鸣暖 收藏:2 回复:4 点击:5121 发表时间: 2005.10.03 15:16:08

英魂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祭十二郎],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
   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了[报任安书]一文,不禁流下了眼泪。。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被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辰,实则近于宦辰,为士大夫所轻贱。而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任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写了这封回信。
   司马迁在信中以无比激愤的心情向朋友,也向世人诉说了自己因李陵之祸所受的侮辱,倾吐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与愤懑,他不为任安求情,是有苦衷的,是很无奈的。
   这篇书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司马迁的‘苟活’,他被处以宫刑,如果按照一般人,早都无脸见人了,多半都自杀了,因为这是失去男人尊严的奇耻大辱,而司马迁却没有选择死,而是选择了生,这个生是有多么重大的意义呀!他应该是经过了多么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才做出的选择呀,这些绝非常人所能想象,因为他有一条非常坚定的信念,死要死的有价值,要重于泰山,也就是不完成[史记],决不能死去,即使一时被人误解,也在所不惜。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在‘肠一日而九徊’的痛苦挣扎中顽强的活了下来,坚忍不拔,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成就了一部被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光辉著作--[史记]。
   可以这样说,纵观世界文学史,最为悲壮,高亢的诗文,往往是在人生最激烈的旋涡里分娩,因为写它的不是笔,是生命的孤注一掷!!!!!
   他们是感动天地的英魂!!
  
  
  
  

------------------------
有灵性的天使,让人琢磨不定

原创[文.你评我论]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夜雨知秋 Re: 回复时间: 2005.10.09 13:47

    呵呵,所谓慷慨赴死易,从容守节难哪.
  太史令之不赴死,成就了史记。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的慨然赴死,则为“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末世敲响了警世的黄钟。
  生死抉择,能弃鸿毛而重泰山,非一般愚子能为。

回    复    

回复人: 张宇轩 Re: 回复时间: 2005.10.16 08:47

    ?!哦是这样啊!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爱谁是谁 Re: 英魂 回复时间: 2006.01.06 16:22

    哈哈,读书流泪,对我来说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不过那种感觉现在还是没有忘记。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收音机头 Re: 英魂 回复时间: 2006.01.08 01:16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的慨然赴死,不知道他唤醒了什么,现在厚黑学流行,深悟厚黑学的人也许该笑谭老前辈不识时务不会为官了,他死不死关我屁事,我做我的官,发我的财,谁是主子无所谓,日本人来了,官场上的人可能最先当汉奸,重要的不是谁当主子而是保住官位。
  政治,有时很严肃,有时也很可笑,司马迁前辈不懂得厚黑学不会玩政治所以惹下大祸就不像后辈司马光那般荣耀。
  司马迁前辈说可悲哀的韩非子写《说难》却不能自保,也是为自己默哀吧。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只写到五代十一国,再往后就是宋朝他敢写吗,都写歌颂的就不是历史了,都写真实的或许比前辈司马光的命运还悲惨。
  写历史的人是要背负着痛苦的,历史中歌功颂德的实在太多,凡人杀一人是罪犯,将军杀万人是英雄。
  谁是谁非,后人的评论太多,但却没有什么关系,过去是过去的,现在是现在,过去出现的问题,现在还存在着,该怎样就怎样,谁管那些干什么。
  写历史的是文人,领兵打仗的是君子,投机取财的是商人,不符合着政治走向都会成为犯人。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最伟大的历史记传,因为他不是一个完全的彻底的御用文人。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