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四川旅游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木铃 收藏:0 回复:3 点击:5997 发表时间: 2005.09.25 13:36:00

儋州教堂之想


  那是一次生命的远行。我无意中走进儋州教堂。我看见了长条木橙,拱形大门,黑铁镂花的围栏。从狭窄的窗口望去,密密排列着鳝鱼骨头一样的黑色瓦脊。无数瓦脊组成了一片深沉浑厚的背景。
  
  70多岁的余牧师,像祖母般优雅,风范气度自生。她披着黑色的长袍,白发似银子般闪亮,让人想起翩翩光华这样的字句。余牧师用生硬的普通话讲解:得救的神音、赦罪的恩和天国景象……表达和言说,真是气沉丹田,铿锵有力。在武汉神学院读大三的小伙子,虔诚地向人们诉说着他对耶稣的爱——“基督教黑黑的外壳裹着一颗金子的心。”
  我记住了片片断断。作为一个信仰之外的人,我对余牧师的布道,未必尽信,却愿记住其中所传达的启示。
  我从不与人谈论余牧师。因为喜爱她。那是我珍藏的尊敬和爱。
  
  环顾教堂,大多是赤足的农人和皱脸的阿婆,少有生气勃勃的青年。青年人都忙着赚钱,顾不上走进教堂听牧师布道。也有一些上世纪六十年代从东南亚归国的华侨,为了心中的“上帝”,她们从“华侨农场”风尘赴赴地赶到教堂。听一上午牧师的布道,安祥地唱唱赞美主的圣歌,捐几张绉绉巴巴的毛票子,再重新走进亚热带灼热的阳光下,挤进破烂的中巴车里,回到她们的家——那里有她们种植的橡胶树、芒果树、波萝蜜……在家园的土地里,她们以卑躬的姿态生活,不张不扬,身随心愿,慈良清直,从容达畅。她们黝黑的脸,告诉你:怎样信仰,就怎样生活。依靠着内心深处对上帝的信仰,她们让自己的生命是其所其,在其所在,为其所为。
  
  在教堂,似乎少有国家意识形态的痕迹。想起教堂,我就想起梭罗的诗——
  “不紧跟队列行进的人,
  大抵是听见了另一种鼓点。
  任他随听见的乐声前进吧,
  哪怕这声音轻微而遥远。”
  寻找心灵飞翔的方式一定是多样的。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信仰。不要以信仰与非信仰来划分人的等级。生命不可能在没有神性的地方存在。属于并信仰心中的“上帝”,可能就是人类的命运?
  
  


原创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空香 Re:儋州教堂之想 回复时间: 2005.09.25 14:57

    人,还是该有些敬畏之心的,才会珍惜不同形态的生命,才会修心检点.

回    复    

回复人: 老枪 Re:儋州教堂之想 回复时间: 2005.09.25 20:55

    尽管自己不信教,但我知道对于信徒来说是神圣的

回    复    

回复人: 陈嘉珉 Re:儋州教堂之想 回复时间: 2005.10.18 22:47

    对不起,请从这儿投吧,这样链接好一点:
  陈嘉珉“最佳博客圈子奖”投票页:http://publish.sina.com.cn/show.php?p_id=6&t_id=1599&s_id=0
  陈嘉珉“最佳设计博客奖”投票页:http://publish.sina.com.cn/show.php?p_id=6&t_id=1001&s_id=0
  
  余牧师是女的?很少见啊。我比较关注宗教,愿与你多交流。

------------------------
陈嘉珉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435843784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