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看2003年高考题: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再来看看获得满分的诗:
无题
拉开窗帘,阳光只有一种颜色--题记
拉开窗帘,阳光只有一种颜色
不论你喜欢
赤橙黄绿青蓝紫
当然情感无罪
但它好像变色墨镜
把整个世界
染得非喜即悲
把所有面孔扭曲
给你看
于是无知的你伸出指头
“这个丑,那个美”
别总给理智放假
如果感情像雾
那么当心它遮住了
真理的彼岸
如果感情像月光
那么要知道
它剽窃不了太阳的光线
不是说感情总在欺骗
只是它总有失真的一面
时常擦拭你的双眼
别让理智离开身边
拉开窗帘
你是否看得清暗礁
如果是
那么撑起帆
起风了,你看那是岸 。
我仔细拜读了这首诗,就我自己对诗歌的粗浅了解来说,这首诗的确很好。但是,我们的主考官在经过激烈的争吵后,对这篇作文判以满分,是大大的不以为然。
我们当中的很多人是通过高考这道门槛挤过来的,先看看作文的要求“⑤不少于800字”,哪个考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居然拿自己的身价性命开玩笑?
这篇209字的高考作文可谓经典,我敢说,中国的千百万考生中,有多少人的构思比他还精巧、文笔比他更潇洒,但谁都想不到,不遵守规则反而得满分,也就是说,遵守规则却吃亏,这件事情应该说给以后的高考阅卷工作开了个恶劣的先例——它无疑告诉考生,高考作文规则不一定要遵守。
而这样的结果是:以后的阅卷工作应该一定会步履维艰、困难重重。而且,因为违反规则而得零分的考生可以理直气壮地告当地教委、国家教委。
写到这里,突然记起了张国荣的一句遗言:怎么会这样呢?
------------------------ 我是新手,希望大家都能够与我交个好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