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的日子(六)——成长(我的校园) |
我7岁那年,母亲毫不犹豫地送我进了场里办的峰洞铁路小学上学,从此,我也和两个哥哥一起背着书包成了正式的小学生,走向了漫长的人生成长的道路。
峰洞铁小就在我家附近,只走几十步就到了,也算是在家门口读书。学校校园修建于六十年代,是场里买最好的木材及现成的石头修建成的。教室兼教学办公室是一栋有长长走廊和许多柱子的石木平房,白墙绿瓦。学校后面临山,档头的山角下还平整出了一个不太正规的黄土地面篮球场地,旁边修建了一座公厕,学校正面还有一长块平整的操场和两个乒乓球台桌。之外全是当地农民种的良田,只是学校附近的住房与良田间修了一道围墙隔着,而我父亲的坟墓就葬在铁小的旁边,每当我上学路过时,总会情不自禁看一眼长满绿草、野花的父亲的坟茔,真希望他能回到我们的身边啊。每一间教室面积约四、五十平方米,教室宽敞、明亮,水泥黑板,桌椅配置齐全。校长、老师的行政、教学办公室安排在学校的中间两三间,学生上课的教室分散在两边。学校的房子是场里修得最漂亮、最结实的房子,使我们铁路沿线小站的孩子也能够像城里的孩子一样背着书包上学,园自己未来的梦,也是大人们对我们后代寄予最大的希望,实现他们没能实现的愿望。附近一些农村孩子每当路过我们学校时,总是用极其羡慕的目光,看了这窗看那窗,用粗糙的小手抚摸白白的墙,红红的窗框,想必他们也非常想和我们一样坐在这窗明几净的课堂里念书啊!我心中时时感到已经很自豪,很幸福了,只有发奋好好读书,才对得起母亲对我的殷切关爱。
那时贵州省实行的是小学五年制教育,铁小把五个年级分成五个班。因为招收的都是本场子弟,每个班也就三十来人,全校百来个师生,规模不大。但在峰洞这样的小地方,像这样基本教学设施都配齐了的小学校已经很不错了,加之场里的生活方便,所以无论从城里调来的老师,或是聘请来的当地教师,都能安居乐业,教书育人,因此铁小的师资力量比附近的地方和农村学校办学条件都强得多。
(未完待续)
|
|
|
|
回帖 |
 |
|
回复人: |
mingzhong |
Re:走过的日子(六)——成长(我的校园) |
回复时间: |
2005.09.16 13:57 |
|
这样的学校很普通,但是和贫困地区的学校相比就富堂皇了。
铁路和邮电以前是全国最好的福利部门。师资力量肯定不差。
你好幸福啊。
|
|
回复人: |
兰草2003 |
Re:走过的日子(六)——成长(我的校园) |
回复时间: |
2005.09.17 00:21 |
|
是的,这是我们铁路子弟拥有这样好的环境读书是最最幸福的事了!因我父亲是公伤伤亡的,其子女上学的学费只交一半,得感谢政府的关怀。
|
|
回复人: |
江南 |
Re:走过的日子(六)——成长(我的校园) |
回复时间: |
2005.09.17 00:36 |
|
生活从这里开始,路就在脚下。今天是学校的学生,明日是国家的栋梁。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