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上海转载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鸽子飞翔在梦中 收藏:0 回复:9 点击:5028 发表时间: 2003.06.28 05:21:26

灯下夜话


  
  
   鸽子[整理改编]
  
   入夏后的某一夜,我正在看书,有人敲门,一个很要好的朋友来看我。进了书房就山呼海啸起来,说口渴,我冲了壶碧罗春给他。可他哪是在品茶,一壶茶稍凉后就直着嗓子往里灌,之后大喊痛快。我问他可曾品到茶的香味。他哈哈大笑:茶何以要品,灌才是最高境界。
  
   看着他贼溜溜的一对小眼睛闪着光,我知道今晚他又有什么宏论要对我发表了。果然他放下茶壶笑了笑,你这茶不错啊,还真让我想起一件事。我问什么事。他说:灌水。之后在灯下,在两个男人的喷云吐露里,他滔滔不绝地灌起水来......
  
   传说时代,舜死了以后,他的两个妃子就跑到湘水上抒发内心的悲哀。泪洒青竹,印上斑斑的痕迹,从此人们把这种竹子叫做湘妃竹,也叫做斑竹。这就是今日各bbs上斑竹这个称号的来历。
  
   儒家文化向来把灌水看作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孔子登论坛上叹道:“灌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灌水被看成是生命中的永恒。孔门弟子颜回对上网灌水着迷,躲在破旧的网吧里(居陋巷),每天只吃一顿饭(一箪食),往肚子里灌一壶水(一瓢饮),结果少年白发,深度近视。这种好好学习天天灌水的精神,使他成为安贫乐道的楷模。
  
   庄子也非常欣赏灌水的乐趣。他说:“子不灌水,焉知灌水之乐?”又说:“相濡以沫,不如相灌于江湖。”庄子的寓言中,充满了对灌水的智慧。其中《秋水》一篇,最是阐发灌水的奥意。灌水小虾河伯在自己的网站上洋洋自得,但跑到一个大坛子里见到灌水高手洋若(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说他灌的水像海洋一样),这才真正了解了灌水的真谛。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统一天下后,嬴政对灌水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些贡献包括:统一上网带宽(车同轨),统一发贴语言(书同文),统一贴子的字节数标准(度量衡)。从此全国各地的子网汇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
   
   灌水也被中国人看作勇武的象征。
  
   人常说绛灌之勇,就是指绛侯和灌婴,这两个是汉初功臣。灌婴从小灌水,练得一身好功夫.史记上说灌婴“战疾力“,大破项籍,韩信,和英布,官至丞相,封颍阴侯。从此人们就把猛将称作“勇灌三军”。此后更出了个关羽,水灌七军(好厉害!),于是成为了“武圣”。后人记叙关羽和他的同时代人时,面对这个灌水人才辈出的年代,只好说:“滚滚长江都是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个时代中灌水文化被发扬光大,水不但要灌得勇猛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还要灌得富有幽默感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灌水高手在出征某个论坛时,通常还要先灌一杯水,横槊赋湿,以增加灌水的艺术效果。
  
   魏晋时期的人物以清谈著称(也就是在聊天室中斗嘴),偶尔跑到室外郊游,他们就会选一个有茂林修竹的水潭,玩曲水流觞的游戏。也就是往帖子里灌水,然后把帖子放到水池里传给别人,别人收到了帖子就喝掉水,另外再跟一个帖子。有时大家灌得兴起,上游下来的贴子太多,别说跟了,看都来不及。
  
   唐朝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官员都须经过灌水考试才能上岗。唐太宗李世民看到各路高手鱼灌而入考场,忍不住哈哈大笑说:“天下英雄,尽入吾论坛中矣!”这时身边的魏征提醒他说:“别灌太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啊!”在这个朝代中还出现了唐湿这么一种灌水的形式。其中李杜二人成就尤高。李白的著名灌水湿中说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一种多么宏伟的灌水气象啊!他又有一首咏论坛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歌颂了在灌水中结下的友谊。唐朝还是一个开放朝代,李白和外国网友晁衡也经常相互灌水,吟湿作河。灌水国际化了。
  
   继唐湿后的宋词则又是另一番灌水风光。后人把宋词按照灌水风格分为两派,其一为豪迈派,代表人物苏轼,写下了“大江东去”的壮丽篇章。其二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只要有人灌水的井边,就有人转贴柳永的词。宋朝理学也很发达,继承了孔子的“一灌之道”。章太炎先生著《?汉微言》中云:“仲尼以一灌为道为学。灌之者何?只忠恕耳。”因此宋代的儒者以天理人性为基础,对灌水作了深刻的思辩分析。
  
   明朝的灌水文化开始走向民间.其间有两位畅销小说的作家,一名施耐淹,一名罗灌中,他们对灌水小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施耐淹的小说干脆以《水壶》为名,以发扬灌水文化。其间还有其他一些形式的灌水作品,如戏曲《十五灌》等。
  
   水至清则无鱼.清初文字狱,见灌水贴就砍,使得灌水贴子大大减少。鹿鼎公韦小宝水灌雅克萨城,签订尼布楚条约,方显出灌水英雄真本色来(黄澄澄的.)。其后乾嘉学派则埋首于故纸堆中,专心整理老贴子。正是由于他们勤勤恳恳的工作,一些精彩的灌水之作被保留了下来,而不至于被淹没。
  
   “纵观中国的历史,”最后他总结说,“其实就是5000年灌水的历史。”
  
   ......我听后哈哈大笑:老兄的这番高论真是让小弟大开眼界,原来我魏魏中华的文明历史和四大发明竟是这样一路灌出来的。最后我问他:这番立论是你独创的疑惑是转借他人的。那家伙笑得小眼睛眯成一条线,拍拍屁股直说肚子饿,跑回家吃宵夜去了。
  
  


原创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十点八分四十五 Re:灯下夜话之中国千年灌水史 回复时间: 2003.06.28 11:27

    哈哈,果然是大开眼界,原来灌水自古就有了:)

回    复    

回复人: 月夜听琴 Re:灯下夜话之中国千年灌水史 回复时间: 2003.06.28 11:28

    果然是灯下 “夜话”,黎明时分才整理成贴啊~:)
  
  鸽子,辛苦你了。。。
  
  月夜看到此贴,景仰之情如淘淘江水延绵不绝~:p
  
  
  
  

回    复    

回复人: 鸽子飞翔在梦中 Re:灯下夜话之中国千年灌水史 回复时间: 2003.06.28 12:26

    呵呵,听琴,那家伙吃完宵夜后拿了张写满字的纸给我看。但他的贼笑让我有些担心:,若不是他的独创可就有些麻烦噢。

------------------------
即使我在深夜里闭上眼睛
也能感觉到妳那清凉的微光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凌正红2 Re:灯下夜话之中国千年灌水史 回复时间: 2003.06.28 22:02

    知道斑竹在哪吗?就是我这里,湖南岳阳的君山岛。
  
   现在知道我为什么爱灌水了吗?

回    复    

回复人: 凌正红2 Re:灯下夜话之中国千年灌水史 回复时间: 2003.06.28 22:02

    知道斑竹在哪吗?就是我这里,湖南岳阳的君山岛。
  
   现在知道我为什么爱灌水了吗?

回    复    

回复人: 凌正红2 Re:灯下夜话之中国千年灌水史 回复时间: 2003.06.28 22:02

    知道斑竹在哪吗?就是我这里,湖南岳阳的君山岛。
  
   现在知道我为什么爱灌水了吗?

回    复    

回复人: 凌正红2 Re:灯下夜话之中国千年灌水史 回复时间: 2003.06.28 22:03

    知道斑竹在哪吗?就是我这里,湖南岳阳的君山岛。
  
   现在知道我为什么爱灌水了吗?

回    复    

回复人: 鸽子飞翔在梦中 Re:灯下夜话之中国千年灌水史 回复时间: 2003.06.28 23:33

    九凝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
  红霞万朵百重衣。
  
  to:凌正红2 , 是你那里吗?呵呵。

------------------------
人人坐在观众席上因此我们都成了人人的观众

回    复    

回复人: 坐听雨声 Re:灯下夜话之中国千年灌水史 回复时间: 2003.06.29 04:13

    呵呵,高手,绝顶的灌水高手,叫他来水库耕田好了,肯定会大丰收的。:)

回    复    

回复人: 鸽子飞翔在梦中 Re:灯下夜话之中国千年灌水史 回复时间: 2003.06.29 13:21

    呵呵 好啊 我试试。

------------------------
人人坐在观众席上因此我们都成了人人的观众

回    复    

回复人: 芊芊馨雨 Re:灯下夜话 回复时间: 2004.06.06 15:33

    你的文笔很好,看得出你涉略很大:)

2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叶无语花其言 Re:灯下夜话 回复时间: 2004.10.05 19:38

    如此来说“灌水” 简直堪称一绝!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