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特区豆花村版主:  借借  纳兰亓儿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徐博达 收藏:0 回复:17 点击:4917 发表时间: 2005.08.30 16:12:33

心灵的土地


  后园有用水泥堆砌的两个花池,起先池中不过是些泥土,经过月余的雨水浇漓,蕴足了肥力。草籽是最见不得雨露和阳光的,不经意间,池中已成为它们的领土,芊芊绵绵的万千颗绿头在攒簇。母亲趁热打铁,又陆续在其中洒下了太阳花、康乃馨的种子,扦插了月季、山茶的花枝,籍着从土壤里获取的养料,它们次第长成了。
  
  不久前,村中的一位幼童要我教他作文的窍法。看着他稚嫩的脸庞,我不想对他讲许多空泛的文法,因为他并不能从中获益。我带着他四处散步,在和煦的阳光下,一切都显得生气勃勃。从他雀跃的脚步中,我能聆听到他内心的喜悦。也许,他是在教室那方小天地里局囿得太久了。最后我们走到花池旁,我笑着问他,知道怎样作文了吗?他疑惑地摇摇头,你并没有教我呀。我问他,你刚才看到了什么,有这么多的老师来教你,还需要我置喙吗?看他仍是一脸的疑惑,我心里不由觉得沉重,那方小天地已经让他与外面的世界疏离了。这与幼年的我何其相似?
  
  我知道使他与自然隔离的并不是一间间的教室,那隔离的只是喧嚣。真正的隔膜是无形的,你看不见,却真真切切的在他们与自然之间造成一条鸿沟。他们的心灵被桎梏了,但开启的钥匙却在他们手中。当他们的目光与阳光交流时,当他们的目光与流水交汇时,当他们的目光与花草交心时,他们就已经找到了开启心灵的钥匙。阳光会照射进来,流水会涌动进来,花草会生长进来。
  
  想到这里,我告诉他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师,自然的母体却是我们脚下的大地。承载山岳而不觉负重,收容江河而不见泄漏,花草植株赖以成活,禽鸟畜兽籍此存身,以其胸怀无垠,故能包容万物。有见于此,方可得文章大气。至于一圃之土,花植其间,草生其上,各安其命,自成格局。譬犹白纸一张,虽无片墨点染,却可纵情构造,挥洒万千。有见于此,方可得文章精奥。
  
  看着他若有所思的低下头来,我的心里一阵轻松。也许我讲的这些他现在并不能理解,但只要他能坚持在自然中行走,他心中的那块土地便不会荒芜。


文坛.心路心语收录 原创[文.心路心语]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悠然心会 Re:心灵的土地 回复时间: 2005.08.30 17:00

    是啊,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师.而善于观察则是灵性.
  有人也这样问过我.我说你看窗外有什么,他说有树,有楼房.我说还有什么,他说就这些啊.我说你仔细看,如果仔细看上两三天,就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你把你看到的写出来,然后你是怎么感觉的.就是一篇好文章.后来,他照的我方法写了一篇,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yueyinghan Re:心灵的土地 回复时间: 2005.08.30 18:30

    局限在一方小天地里,缺少观察与交流,......无奈~~

回    复    

回复人: 午夜天使 Re:心灵的土地 回复时间: 2005.08.30 19:59

    呵呵
  
  这个老师还蛮不错的..
  
  我也学到了一些好东西...

回    复    

回复人: 雪克 Re:心灵的土地 回复时间: 2005.09.01 21:43

    提读博达好文!

回    复    

回复人: 爱到荼靡 Re:心灵的土地 回复时间: 2005.09.01 22:08

    想起自己小时侯也有这个孩子的举动 一种久违的 感觉 好亲切

回    复    

回复人: 孤独&寂寞 Re:心灵的土地 回复时间: 2005.09.04 04:49

    怀念

回    复    

回复人: 慕容诗黛 Re:心灵的土地 回复时间: 2005.09.05 18:52

    你的教育方法是对的。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老师,仔细观察,有的东西就会潜移默化进入你的心里。这些东西抹不去、忘不了,终身受用。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我泽如春 Re:心灵的土地 回复时间: 2005.09.05 18:53

    法法法

回    复    

回复人: ljx1968 Re:心灵的土地 回复时间: 2005.09.05 19:25

    读书的时候就怕写作文,总觉得没东西写,一是接触自然太少,二是不善于观察,三是没有你这样的好老师指导。

回    复    

回复人: 夜雨知秋 Re:心灵的土地 回复时间: 2005.09.05 20:27

    一回来就看到博达好文,呵呵,人的年龄可以老去,但是童心却可以留驻,童稚的眼里看的往往是这个世界最真实直观的东西,保有童真之心,我们的心灵就不会被世俗的洪流湮没。
  
  这次去看女儿,和女儿相挽漫步于华灯初照的夜晚,听她不停的说自己的所思所想,笑着应承里,心也静泊安详,女儿说:“妈妈,和你一起散步的感觉好幸福,好温馨噢!”呵呵。
  
  希望现时的父母,能懂得孩子童真天性的可贵,不让世俗的东西过早濡染它,尽量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吧。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左撇子 Re:心灵的土地 回复时间: 2005.09.05 20:30

    作者不是以为饱经沧桑学识渊博的老者,会是一个故装伪面的小孩。
   类似主题的文章胜不胜数。反璞归真的给人悟性的道理如此写出极不舒服。
  
   文中显然是智慧老人给幼童的人生哲理嘛!
  
   真是空洞与草率!

回    复    

回复人: 徐博达 Re:心灵的土地 回复时间: 2005.09.06 08:11

    我至今依然喜欢抓起一把泥土,细闻其中的芬芳,浑厚质朴,甘芳醇美,那是来自大地的味道。细细揉捏,里面有无数纤嫩的白色根须,还有许多知名或不知名的细小生物,而更多的东西是你用眼睛看不到的,一捧泥土便是一个微型的世界。
  
   在孩子的眼中,自然永远比我们看到的更美好。你只要教会他(她)去看,而不要去问他(她)看到了什么,那样他(她)会获得更多的东西。
  
   给孩子一个答案,远不如给孩子一个方法。
  
  

回    复    

回复人: 雪克 Re:心灵的土地 回复时间: 2005.09.06 09:01

    好老师一言胜千语。。。

回    复    

回复人: 老怪 Re:心灵的土地 回复时间: 2005.09.06 11:26

    博达先生文中的“幼童”似乎应改为初中生(或高中生),幼童对您的大道理(和词语)似乎很难懂哦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liushany Re:心灵的土地 回复时间: 2005.09.06 16:36

    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自然是最美的,最能净化人的心灵!

回    复    

回复人: 春风话语 Re:心灵的土地 回复时间: 2005.09.08 17:19

    心灵的土地需要你的开垦。

回    复    

回复人: 寒泉子 Re:心灵的土地 回复时间: 2005.09.09 12:01

    博达兄原是位教师呵。有礼了。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