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站务读编往来版主:读编往来  文坛编辑部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三木子 收藏:0 回复:4 点击:6045 发表时间: 2005.08.25 17:12:00

收获新人的季节——八月"诗语如歌"编读随记


  
  
  
  这个八月,对于胡杨林“诗语如歌”来说应该是多姿多彩的。不仅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仅从作者队伍来说,在已有的稳定的创作队伍的基础上,又涌现出了许多新人(或许他们已经不是新人了,只是我们刚刚发现他们)。这些新人的出现,无论是在诗歌的形式,还是在内容上都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新鲜的气息,犹如夏末秋初,突然而至的雨水,给我们的林子以滋润和颐养。
  在众多的新人中,最值得提及的应该是一位叫做杜撰的家伙。他以近似集中轰炸的方式为我们发了数组达百余首诗歌,让我们深厚地感到了作者强大的杀伤力。他的这些诗歌已经分别以《杜撰诗选》和《杜撰诗选续》为名择优在林子发表。他的诗歌不仅数量多,且质量好,视角独特,思想深刻。
  他歌唱爱情,他写对A爱情深切动人。在他的笔下,爱情如阳光般温暖和春天般美丽。如“秋天又一次在高处俯视这小城/秋天也再一次使我们来到山顶,A /这一次,是我和你 /绕过浸满记忆的石头,在一处未知的山头 /我们抵达了秋天之巅,A /在无雨的阴霾之后,秋天终于晴了/树木开始透出自身的鲜黄,飞过山头的鸟 /开始缩着它们的肩膀 ……”,“因为阳光的作用,山下丛生的楼厦积木般可亲/但是阳光,那被秋天转移的阳光 /依然灼痛我的眼睛,毫不留情 ”。他给我们描绘出的是一幅美丽如画的天堂的景象或梦境。同时他又不乏老辣和深沉,孤独与冷静。为读者留下深刻的思考。如“我有一颗核桃的心,A,我一直以为 /砖头的房子里一枚坚硬的核/可以躲开一个暖冬,在自己的黑暗里/让仅有的微光也奄奄一息 ”,这里他写出了对世态冷静的观察和理解,嫉恶如仇,无情地鞭挞腐败和罪恶;他思考人生,深邃豁达。如:在《火车站》里他面对“冬天的云朵升起来,高过楼顶/宛若浮尘”的车站,质问:
  “是什么因果安排我
  一再来到这里
  送人。接人。退票。买明天的票
  
  重复同样的路,我和
  冬日的冷天,阴沉
  重复同样的街景,直到大寒已去”
  甚至,写出了作者面对世界的不平的愤慨和无奈:“火车站……离开的总不是我……”。
  再如:《镜中的陌生人》中,“一个害怕镜子的陌生人” ,“面对镜子他东张西望 /默念/“这里埋着一个商人、混子 /和流氓,/还有一颗人类的邪恶之心”,他感到“正在镜面上流失” 。再如:《周末下午的班》,有如漫画般描绘了三个扯皮市侩、无所作为的腐败之徒的嘴脸,给与辛辣的嘲讽。
  有时候我想,我们发现一个有才华的诗人并非容易。我们既然已经看到了杜撰的才华,就应该为他的进步和成长进一步创造条件。幼苗长大成树毕竟需要时间,需要呵护,需要灌溉和培养。我希望杜撰尽快成才。
  下面我想提及的是叶无语花其言。她是我的视野中出现的新人,她的《七月的遥望》(组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正如作者在题记中指出的,他写出的是“记忆中的一些词汇如小小的绿色生灵在胸间轻盈的跳跃着”的“七月,漫坝河,田野,母亲,镰刀,麦子,波斯菊,女伴,青梅竹马……”。她写母亲,“身着布衫
  穿着不合时宜的鞋子
  没有一丝风轻拂过 你憔悴的面容
  单薄的身子如沼泽地里”
  
  她写麦子, “在一夜的雨叮咚响过 /熟 了” 麦子如同自己。“那些颗粒不收的年景 旱中
  我和麦子一样营养不良
  匍匐在田垄 有风吹过 ” 
  “……我知道 这仅仅是开始
  还有后续不停的翻晒 扬场
  那重重的石碾碾过
  或许在灵与肉的分解中
  只属于麦垛和粮仓
  到那时 我们彼此再难以辨认……”
  
  她写女伴和 荞麦花 “支撑那一片片似心脏般的叶子和一些关于荒月细细计算的故事”,她写哥哥和七月,“就酿落红为酒 来沉醉整整一生”。这些朴素的如我们每个人的童年的充满激情的文字,为我们展示的是作者一颗真挚的童心和如烟的过去岁月。
  当然,除新人外,我们以有的较稳定的作者队伍,在创作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雪克、榆树二月鸟、回程车、我泽如春、寻梦之旅、杯子里的海、慕容诗黛等相对为老作者仍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榆树二月鸟一篇《莫名几声叹》,让我们读到的是作者写作的新思考和时间为作者留下的烙印。“在自己的心底
  放一把大火
  焚烧爱情
  当岁月吹着口哨离开
  来不及收获诗句
  化骨成灰 ”
  雪克、回程车的创造熟捻老辣,寻梦之旅、杯子里的海的真挚热烈,我泽如春、慕容诗黛的工笔细腻都是值得我们再三品味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样的一个秋天即将到来的时刻,他们将为我们奉献出更多更好的诗歌作品,为我们绚丽的百花圆添上了无比靓丽的色彩。
  2005年8月25日星期四
  
  

------------------------
吾如鱼虾,人间如水,无形之钓者常常有之也。

原创[文.你评我论]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寒水月沙 Re:收获新人的季节——八月"诗语如歌"编读随记 回复时间: 2005.08.25 21:38

   
   怦然心动这一刻
  
  谈及文学的评论,心便开始沉重。尽管文学,它确如生活,细细咀嚼后方尽享其味。然而,较之将一篇文章层层剥落,慎密如科学研究般严謹对待,我更愿意敞开心怀与之畅所欲言,像对待故年老友一样坦诚。毕竟,文字只是文字,无须承载太多。用澄净的心灵去解读,去漫步,感触到笔者赋予文字之外的东西,完成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于作者,于读者,就已足矣。
  
  在这个秋日的午后,我安坐在逸尘谷,通篇读完mzzhuxi“乡居七月,流火的吕屯村”系列,有种激情在洋溢,似有千言万语想写下,却不得不在此刻感叹自己词汇的空乏。或许,是作者平实的描述和字里行间的深情,让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
  
  个人观点,这篇散文系列是不可分割的。笔者分别从田野、田家劳作、农家生活为素材,平实描述了夏忙时节的乡村景色、劳作与生活,每段文章都是如一幅纯美的风景画,恰似一组农家三部曲。
  
  开篇《从黄色到绿色及单调着装的男人女人》很精彩,立意鲜明的描述,将一个多元、立体,感性和谐的田野,像一幅画卷铺展在读者面前,踏踏实实地植根在心间。在阅读中仿佛飘过稻花香气氤氲不散,亦如目见艳阳风光。田野,此时已然超出了感观所及,描述,立足田野而时时超出于其上,升华为一个象征----大地,母亲; 劳作在田间的农民,挥汗如雨的“孩子”们。被放大了的"田野",令人徜徉其间,淡定,自然而忘言。继而,作者对田间农民衣着的叙述,反衬出农民与大地的血肉亲情,笔者内敛的情感,也在最后一刻如潮水般涌来:“疑惑地停下脚步,举目张望,却不见父亲的影子,而扭过头,父亲却穿着乌蓝色的衣服,埋头在不远的稻禾堆里锄草,窸窸窣窣的,像是夜里饥饿了出来觅食的野兔,由于饥饿而专注认真,毫不注意不远处观望的眼睛。”赤子之心昭然若显,通篇的亮点最后聚焦在埋头田间务农的父亲身上,以此,阐明了大地之子对“母亲”的热爱与倦恋之情。“山边,两只白色的鹭丝鸟抹过青山,归巢了。我注视着他的身影,苍老而又朴素,张了张口,还没叫出声,眼泪就渐渐的溢出了眼眶。”夕阳隐落山谷,倦鸟亦已归巢,我苍老的父啊,还低头劳作在田间!无须过多言语,赤子的泪诠释了一切。
  
  未完待续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雁字云笺 Re:收获新人的季节——八月"诗语如歌"编读随记 回复时间: 2005.08.26 00:03

    呵呵三木子先生这月单评细品了~~~``很认真.

回    复    

回复人: 白丁布衣 Re:收获新人的季节——八月"诗语如歌"编读随记 回复时间: 2005.08.26 00:14

    难得~~俺还莫谱哈

回    复    

回复人: 一支笔 Re:收获新人的季节——八月"诗语如歌"编读随记 回复时间: 2005.08.29 16:58

    好评~~!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