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甘肃事事关心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一花一世界 收藏:0 回复:20 点击:3986 发表时间: 2005.08.25 15:07:06

诗歌之死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引于顾城
  
   忘了具体是什么时候了(大约是去年吧),我去书城闲转,看到到处是关于北岛出版的散文集.我终于绝望,因为我终于确信------诗歌已死!
   说出这四个字的时候我很悲哀,可是我得承认,这绝望,这来自内心的绝望!
   我始终没有搞清楚是海子先死的还是顾城先死的,虽然我看了很多遍关于他们的生平简介,可我还是搞不清楚.搞不清楚就搞不清楚吧,随便写,写的也许到真实些!
   我一直认为顾城是个叛徒,如果寻找光明的眼睛是黑夜给的.那么他,一定是叛徒!这天堂被许多人肤浅的认为是一种弃暗投明,而我,清醒和冷静的我,却早早的看出了这个叛徒.所幸这看法没有错误,这个男人背叛了妻子然后恼羞成怒的她杀再自杀.这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所以诗歌,和这个男人开始了中国现代史的第一次死亡!
   相对于顾城,北岛要激昂许多,虽然这激昂的反面是少了许多深邃和苍凉.但激情的语言是我所热爱的.因为海子更像一个北方人.看啊,他说: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远在远方的风吹向更远的远方,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听啊,他唱着: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人走在同一条路上.是啊,还有什么能比亚洲铜更坚硬?我猜想,是迷茫吧.如果一定还要补充,那么嘲笑着尼采尸体的耶和华也应该算上.谁说的:上帝啊,你所说的曙光在那里?
   既然上帝没能让行进的火车停止前进的速度,那么,死亡,就必不可少了.所以海子死了,所以诗歌死了.
   我至今仍然没有弄懂,如果席慕容没有那些诗歌,她的画到底能不能卖的出去? 也依然不明白,是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真正能打动人的,都必须不是学中文的出身?
   坦率的说,我喜欢席慕容的细腻.是谁让谁又为了谁在佛前乞求500年的?凋落了一地的是谁的花瓣谁的心?为什么,为什么风沙过后总有些细节被人遗忘?也许真的像她说的一样:鸟/必要经过自焚才能成为凤凰/青春/必得愚昧/而爱/必得忧伤.
   因为她的柔韧,所以她还活着.只是睿智让她也改写起了散文,和北岛一样的散文.是啊,除非死亡,不然就得改行!
   当孔庆东已经开始拼命的出版书籍和上央十百家讲坛的时候,余杰却销声匿迹了.早熟的代价就是早亡,这是客观规律!不过早亡的有早亡的智慧,比如余杰说幼稚的北岛才能说的出:卑鄙是卑鄙者的墓志铭,高尚是高尚者的通行证.而成熟的话语应该是:卑鄙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高尚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是啊,海子死了,顾城疯了,席慕容和北岛改行了.
   谁,谁能证明诗歌还没有死去?
  
  

------------------------
镜空而无我相,故照物不爽分亮.若有一丝痕,照人面上便有一丝;若有一点瘢,照人面上便有一点,差不在人面也.心体不虚,而应物亦然.故禅家教人空诸有,而吾儒惟有喜怒哀乐未发之中,故有发而中节之和.

文坛.你评我论收录 原创[文.你评我论]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西木歼 Re:诗歌之死 回复时间: 2005.08.25 21:55

    死的何止诗歌,音乐,艺术,科学,民俗,传统,语言,不是已死,就是垂死,或者躺下。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还剩下什么是勃勃生机呢,除了权术,专制,泛政治化。。。。?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江月 Re:诗歌之死 回复时间: 2005.08.31 13:43

    有些东西,随着社会进步是要消亡的,而有一些却是在不断的进步之中。这个世界就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有一些变化我们可以叫做进步,有一些变化可以叫做死亡。
  常言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喜欢传统的东西,但却不可将自己的思维固守在传统之中。与时俱进,才是正道。若只看到死去的,看不到新生的,只能说明我们老了。:)
  不要失望,不要痛心,当我们在为那些消亡的好东西扼腕叹息的时候,一拨一拨的新新人类仍然在把这个充满生机的世界推向前进。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雪克 Re:诗歌之死 回复时间: 2005.08.31 13:52

    可我怎么没感到诗歌死了呢?
  诗歌又为什么要承载太多的社会功能呢?
  诗歌又为什么要让你捶胸顿足呢?

回    复    

回复人: colin Re:诗歌之死 回复时间: 2005.08.31 19:29

    S啦,S啦,盼着早S早超生。
  哎。。。

回    复    

回复人: 一花一世界 Re:诗歌之死 回复时间: 2005.08.31 22:00

    我们就从传统说起吧.一个人从过去了的生活的经历总结出来的固有的遵守的守则就是习惯吧?而一个集体用一些时间遵守一个习惯的时候就是传统了.可习惯又没有可能没有,所以传统.可是什么是我们真正的传统?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传统和什么样的改变啊?
  当叛逆的已经死去,头顶的天空有没有诗人可以呼吸的空气?而我们又是否还有可以种植诗歌的土壤?
  

回    复    

回复人: 一花一世界 Re:诗歌之死 回复时间: 2005.08.31 22:02

    我们就从传统说起吧.一个人从过去了的生活的经历总结出来的固有的遵守的守则就是习惯吧?而一个集体用一些时间遵守一个习惯的时候就是传统了.可习惯又没有可能没有,所以传统.可是什么是我们真正的传统?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传统和什么样的改变啊?
  当叛逆的已经死去,头顶的天空有没有诗人可以呼吸的空气?而我们又是否还有可以种植诗歌的土壤?
  

回    复    

回复人: 凌晨三点 Re:诗歌之死 回复时间: 2005.09.01 00:09

    现在有些诗歌,前卫得令人无法接受,看得我脸都红,在此搞抄一段:
  
  ……
  飘渺的指针滑过夜的尖叫
  是谁,
  在这风起的衣袖里徘徊,
  你是吗?
  是晚餐的寿司在大笑。
  ……
  
  原文记不太清了,大致是这个意思,我记得是零二年在网上看到的,好象还是一个小有名气的现在诗作者写的,有很多人很崇拜他,看那气氛,好象看不懂他诗的人都是文盲。当时很害怕,生怕别人以为我也是文盲,就勇力的去理解诗中的含义,但怎么也无法理解寿司为什么为大笑。
  
  后来我明白了,你只要随便在字典里找一些名词和动词还有形容词,然后按比例重新组合,一首现代诗就诞生了。
  
  如果这玩意也算诗,那我也能写,而且一天写个三五百首没问题:
  
  粉红的菠菜爱上了锅盖
  夜风下他们相互依赖,
  快来,
  萝卜面包,还有韭菜
  为他们的热恋喝彩!
  
  
  吐个隔夜饭先。
  
  
  诗歌与散文一样,都是写意的,但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这种需要长时间回味才能品味出真谛的文章就鲜有市场了。这个社会已物欲横流,那些静土,已被人无情的践踏了。

回    复    

回复人: 寒鸦 Re:诗歌之死 回复时间: 2005.09.01 01:40

    同意五楼的观点.为什么非得把一种文化强加上社会功能和政治标准呢?任何事物存在有存在的理由,不存在有不存在的因素."中国文化总是在意忠奸,善恶,曲直,利义,贪廉,朴奢,祸福,凶吉,安危,成败,尊卑,荣辱,兴亡,却极少在意真假".

回    复    

回复人: Source Re:诗歌之死 回复时间: 2005.09.01 09:00

    如果真要说诗歌已死那么也应该说真正死的是人!

回    复    

回复人: 青青苹果 Re:诗歌之死 回复时间: 2005.09.01 14:27

    楼上说得有理,真正死的是人.

回    复    

回复人: 转瞬红颜 Re:诗歌之死 回复时间: 2005.09.01 17:54

    一草一天堂!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孤竹无名 Re:诗歌之死 回复时间: 2005.09.01 18:00

    有人说现在的 诗人都是疯子,现在的诗是疯子在胡言乱语,诗歌死了,多么悲哀的事,其实悲哀的不是诗歌的死而是我们自己,不懂欣赏,不懂什么叫诗歌,所以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多。这也是悲哀。

回    复    

回复人: 悠然心会 Re:诗歌之死 回复时间: 2005.09.01 19:45

    诗歌没有死,诗歌死了这世界就没有浪漫和想象了.可浪漫和想象依然存在,存在了就说明诗歌就存在了.一两人代表不了诗歌,只能代表他的哪个某一方面的时代.时代在前进着,诗歌也就前进着,前进的是人的心灵.是 对美好的向往.如果美好到头了,诗歌也就没有了.可真正的美好离我们还很远,浪漫和想象的空间还很大.所以"海子死了,顾城疯了,席慕容和北岛改行了"还会出现河子,陈慕容,南岛的.

回    复    

回复人: 爱到荼靡 Re:诗歌之死 回复时间: 2005.09.01 21:07

    偶尔 会感觉世界充满诗意 而充满诗意的世界 诗歌当有不朽的 唱和
  
  更喜欢席慕容的 温雅与满目鲜花

回    复    

回复人: mingzhong Re:诗歌之死 回复时间: 2005.09.01 22:53

    诗歌没有死!诗歌不会死!
  诗歌不但没有死,而且现在多了好几个“弟弟”“妹妹”。
  虽然我读不懂这些新诗,也就谈不上喜欢。但是它们确实存在而且鲜活。

回    复    

回复人: 西木歼 Re:诗歌之死 回复时间: 2005.09.02 08:56

    这是个技术性较强的题目。有些楼上的观点不到位。^_^

回    复    

回复人: mingzhong Re:诗歌之死 回复时间: 2005.09.02 09:18

    技术性较强的题目?
  人死了有心死和脑死。楼上说说诗歌是那样死法好吗?

回    复    

回复人: 老怪 Re:诗歌之死 回复时间: 2005.09.02 10:28

    鼓掌!为各位楼上的执著喝彩!老怪终于看见了胡杨林的生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诗歌如果真的死了也不必悲哀——那是它自身的适应性和生命力的问题。
  老树逾千年,虽经茂盛,后必衰败;
  幼苗虽稚嫩,应时而壮,终必参天。
  唐诗、宋词高雅,现在写者=读者。
  京剧是国粹,现在有几人唱、几人听?
  东北二人转、小品低俗,现在哪台大戏少得了?哄得中国十几亿人晕头转向。
  为什么?关键是你得让人看懂!看不懂的艺术没人去看。人生苦短,没人会像研究甲骨文一样去研究一首诗。
  

回    复    

回复人: 西木歼 Re:诗歌之死 回复时间: 2005.09.03 01:42

   
  楼上的老怪,搞笑了阿。。。怎么还是工农兵的文艺观阿?^_^
  
  不过话憨憨的,名字也憨憨的,倒是个老实人,呵呵。。

回    复    

回复人: 一花一世界 Re:诗歌之死 回复时间: 2005.09.04 01:57

    楼上的回帖比较多了,我就不一一回了.简单的说说了,我认为网络也可以被讨论时事政治的.比如说不同于现有的政治思想和对社会责任的一种承担.因为我肤浅的认为中国的愚民政策是从始皇帝就开始有的,我们应该舍弃的有许多许多的不是很良好的习惯.因为中国需要发展,而我们的下一代或者说比我们小的都应该有知情权,这是我伊始之初上网的目的.丰富自己,点燃思想.
  然而事实总是出乎意料,而我,又不太懂电脑和网上冲浪.所以在几次网络疯狂之后,发现原来这里和现实还是一样的.于是我就恢复了现实中的样子.
  当然,网络毕竟是网络,不同于现实.所以我把我的愤怒用我也不知道的方式表达着.谢谢楼上我那个说话像女人一样的男人老乡的理解,谢谢你.真的,不是因为有有所理解,我想不到我还在这里的原因.
  也谢谢那些和我一样思考的,认识的,不认识的.都谢谢你们的支持!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