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湖南贴图 回复帖

被回复帖: 琉璃湖水的《【七夕】——“中国的情人节”专集[贴图]》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琉璃湖水 收藏:0 回复:0 点击:77 回复时间: 2005.08.11 21:40:22

Re:【七夕】——“中国的情人节”专集[贴图]


  七夕节的诗词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今月曾经照古人——七夕的诗
   
   牵牛织女
  唐·杜甫
  牵牛出河西,
  织女出其东。
  万古永相望,
  七夕谁见同?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之十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七夕
  唐人
  向月穿针易,
  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
  明月试看看。
  
  乞巧歌
  乞手巧,乞貌巧;
  乞心通,乞颜容;
  乞我爹娘千百岁;
  乞我姊妹千万年。
  
  情人庙庙联
  真情无人见,假情天有知。 (情人庙供奉牛郎织女,位于台北)
  
  情人庙鸡心石上刻小诗
  情人双双到庙来,不求儿女不求财,
  神前跪下起过誓,谁先变心谁先埋。
  
   
  
   
  
  鹊桥仙
  
  宋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官至国史院编修,有《淮海词》。此词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入手,上片写相会,下片道离别。上片将牛郎织女情描述成人间最纯真的爱情,称其“便胜却人间无数”。下片提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观,蕴含了深刻的理性内涵,成为千古绝唱。
  
  ·七夕
  
  唐 宋之问
  
  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 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昼从云请,归轮伫日输。 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
  
  宋之问(?-712)字延清,汾州西河人。官终考功员外郎。世称宋考功。后人辑有《宋之问集》。此诗前两句写牛郎织女七夕相聚的传说和民间乞巧的风俗。后两句暗用“天上一天人间一年”的传说,否定牛郎织女阔别一年的说法,显得标新立异。
  
  ·他乡七夕
  
  唐 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孟浩然(689-约740),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终生布衣,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此诗说的是,作者旅居他乡,在客店度过七夕。鹊桥会的故事引起诗人的乡愁,于是遥指斗牛,问自己何时才能与亲人团聚呢?
  
  ·牵牛织女 七夕
  
  唐 白居易
  
  烟霄微月淡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霄中。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此诗虽短,但天上人间,欢情与离恨,都有涵盖,可谓言简意赅。
  
  ·辛未七夕
  
  唐 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离别,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归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李商隐(812-858),唐末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本诗从猜测仙家的心思入手,指出有离别之苦,才有佳期之乐。然后转到描写佳期的喜庆气氛,以及期盼团圆的心情。最后想到民间风俗,问:“既奉出食品,让蜘蛛代为乞巧,那又如何答谢搭鹊桥的乌鹊呢?”本诗妙在用语,如用“碧”、“金”、“银”、“玉”烘托喜气,用“久”、“迟”表现期盼心情。
  
  ·鹧鸪天 七夕
  
  宋 晏几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晏几道(约1030-约1106),字叔原,号小山,著有《小山词》。本词以宋朝关于鹊鸟误传使牛郎织女只有一天相聚时间的说法入手,先写鹊鸟误传的遗憾,后写分别的离愁别恨,指出牛郎织女虽有相会但终归是悲剧。
  
  ·二郎神 七夕
  
  宋 柳永
  
  炎光初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鬓相亚。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柳永(约984-约1053),北宋词人,崇安(今福建崇安人)。此词上片侧重写景,说七夕美景是由于牛郎织女相会而出现的,带有神秘色彩。下片侧重叙事,写出人间七夕良辰,并借乞巧女之口道出愿天上人间团圆如七夕的美好愿望。
  
  七夕 祖咏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迢迢牵牛星 无名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说明]
  “七夕”又称“女儿节”。七月七日几乎全是女子的活动。这首唐代七律描绘了七夕晚上的风习:全家聚宴,女子默默祈祷找个如意郎君。然后排成行,一位一位拜祭仙女,乞巧,热闹了整整一晚上。
  
  ·鹊桥仙
  
  宋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低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词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这首词从悲观的角度出发,上片写群仙的嫉妒,想象奇特。下片写离别的心情,短暂的相聚,离别的复现,使得愁上添愁,实在让人体味颇深
  

   

------------------------
琉璃出品,必属精品。
琉璃文集:http://www.my510.com/ac/wj.php?aid=21242&userid=21242

删除贴图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论坛热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