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北京创作空间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心月方舟 收藏:1 回复:4 点击:1024 发表时间: 2003.06.13 11:10:30

纪念楼兰


  
  
  西域以西,楼兰到底有多远?跟随日夜奔流的黄河水,进入汉代或唐朝的边塞诗篇,能不能遇见楼兰?日子的脚印或深或浅,长满了主人公和英雄的神话,那神话中住着的红头发蓝眼睛的民族啊,让我唤你为楼兰!
  
  黄昏,淅淅沥沥的雨打湿线装的史书,字里行间藏着的谁的眼泪,点亮了痛苦的灯盏,却始终没能照亮长路漫漫。
  
    西域以西,有个地方被唤作楼兰,独自舔拭滴血的伤口。
  
  旧版本的古中国曾在这里显现出片刻的繁荣与清醒。春来时,牦牛走出冰封的雪山,草原上处处散发着一种朴素的幽香。
  
  入秋了,西风会涨破季节的提岸,流灌大漠的菊花,绿洲的燕麦。而黄河的袖子里却卷走了那一轮水晶般清晰的新月,日子在何处泣成一眼苦泉……
  
  史页上,马队时聚时散,铿镪的蹄声,踏响了长城的每一块砖瓦,胡马度阴山,欲望的枝蔓爬向中原。楼兰,坚强英勇的民族,豪爽洒脱的民族,为何要与中原人民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玉门关、烽火台。
  
  午夜惊梦,银河弯弯,谁看见西进或东来的骆驼双眼泪水涟涟。驼铃声声,传递绿洲的消息:故地的野荠花开了又谢,远征的楼兰将士为何仍不回还?
  
  大溪沉寂,无言以对。
  
  青灯黄卷,我目睹了五千年的沧桑与恩怨,骑着瘦马走进神话,神话未必虚假,沉睡的民族总有清醒的时刻。那么横尸沙场的是谁?仰面大哭的是谁?放声高歌的又是谁?
  
  终于有一天,楼兰只剩下一个兰花般哀婉的故事。故事中的新娘等不来远去的征人,只将青春撕碎成一地瘦瘦的花瓣。没有一句誓言,只剩无言的伤感。一抹黄沙掩盖了西域以西,一座古城,历史不再传言一个壮丽的名字——楼兰。
  
  太阳白发苍苍了,月亮也弯下了脊梁,因贪婪而变得一无所有的楼兰王啊,你该去哪里悲伤,长叹?
  

------------------------
当灵魂变得苍白无力,当干涸的心河泛不起涟漪时,才发现原来忘了给自己一片思索的空间,忘了给自己清泉的源头,让我活着却没有自己。

文坛.世事杂谈收录 原创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姓胡 Re:纪念楼兰 回复时间: 2003.06.13 14:04

    楼兰到底是因为什么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你的意思是战争?不过我一直以为是环境变迁恶化造成的.

------------------------
姓胡

回    复    

回复人: 一条人文主义狗 Re:纪念楼兰 回复时间: 2003.06.17 12:15

    韵押得美极了,但究竟意义并不深。试把“楼兰”换为“大月氏”、“龟兹”,也一样可以抒发这样的幽情。“楼兰”到底是什么?一个逝去的异族王朝而已。点击这篇是以为这是篇小说或书评,因为叶兆言以前有过一篇差不多题目的小说,《纪念少女楼兰》。我想汉时西域小国林立,唯“楼兰”最为今人所念者,过去是因为其浪漫的名字和在古诗里的频繁出现,而今是因为于其中又开发出了环保意义。但我们究竟是否应该赋予其以这样那样的超越历史范畴的意义,特别是,宏大叙事性的意义,值得思索。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烨芙蓉 Re:纪念楼兰 回复时间: 2003.12.11 20:58

    楼兰古城,
  一个让人感叹的地方,
  一个多梦的地方,
  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

回    复    

回复人: 心月方舟 Re:纪念楼兰 回复时间: 2004.03.06 16:00

    诸多的原因,让我们华夏文明的好多组成部分成为今人永远叹息的内容。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