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特区文谈天下版主:戈壁红柳912     晴雨西子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紫钰 收藏:3 回复:11 点击:3541 发表时间: 2005.07.05 16:06:11

谁人可拟一晓风?


  不喜欢什么可以有很多理由,而喜欢什么却连一个理由都不要,张晓风对我而言就是如此。好多时候读什么样的书是要看心情的,可不管什么心情,我都愿有张晓风一书在手。
  我之读书,不求甚解,都是像看通俗小说一样,一目十行,一阅即过,耐心又奇缺,不喜重复,第二遍看一本书时就不知是猴年马月的事了。也就张晓风的散文,看了又看,翻了又翻,每一次看都会有许多新鲜的体验。总觉得她的比喻无一个不精巧,反映的情绪无一种不真切,总体的印象则是无一处不熨贴。她的文字就如一幅大手笔的壮阔的山水画,有层峦叠幛,也有小桥流水,每处风貌不同,可都是那样激荡心胸。
  余杰在他的《压伤的芦苇》中有一段话说男作家与女作家文字的不同:“男作家一般靠深邃的思想、宏大的历史感以及飞鸟一般掠过大地的俯视来征服读者,而女作家则一般靠透彻的情感、准确的直觉以及虱子一般爬过肌肤的妥贴来打动读者。”
  张晓风与余杰所说的女作家不同,她的文字大气,不带丝毫脂粉味,兼具深沉的思想与细腻的情怀于一身。她欣赏武松的草莽之气,觉得《水浒传》二十八回做了囚徒的武松处处透出洒脱的英雄骨气,内心却往往为一株花开,一阵好风而感动。侠骨与柔情,在她笔下有完美的结合。对她喜欢的自然,在她心中已不是简单的万物的集合,而是有着自己精魄的智慧的存在。“荒旱的沙碛上,因为一阵偶雨,遍地野花猛然争放,错觉里几乎能听到轰然一响,所有的颜色便在一刹间窜上地面,像什么壕沟里埋伏着的万千勇士奇袭而至。”在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些人具有灵性,可以与那些自然的精灵相沟通,张晓风是否就是如此呢?那些精灵进而又与张晓风交流融会,是否这样最终使得张晓风有了自己独特的感慨?“一笔简单的雨荷可绘出多少形象之外的美善,一片亭亭青叶支撑了多少世纪的傲骨!倘有荷在池,倘有荷在心,则长长的雨季何患?”
  张晓风的情绪是一种完全自然的反映,是从心底流淌出的甘泉,是山林的天籁之音,如风拂过丛林,如露珠在草叶上颤动,自然之极也是醇美之极。她是豁达之人,真有感伤,也不妨碍自己,她对生活的热爱会冲淡一切。她的心境已到了另一个层次,一般的情绪波动已不能让她挂怀,境界也就高人一等。如她在《描容》里所说甲乙二人买了不同的画,有人问买了山水画的甲:“你买了一幅山水吗?”甲答:“我买的是我胸中的丘壑。”又问买了梅竹的乙:“你买了一幅梅竹吗?” 乙答:“不然,我买的是我胸中的逸气。”
  面对生活中的点滴,面对自然中的万物,有多少人有这样的明悟呢?这样灵性而又有意味的文字,在她的散文集如是一处两处,甚至十处八处,那还可以说是妙手偶得,可在她文中是俯拾皆是,就如太阳光照射到海面上,那跳跃的金光共同组成了一幅壮观的景象。面对这些,我只能说张晓风是一个极具灵心慧根的女子,她的天分让人羡慕。不过她文字达到的程度与她对生活的态度也是分不开的,她热爱生活而又不滥夸至矫情,她感时伤怀而又不低沉至颓废,张晓风,就这样总带给我欣喜。
  她有千般好,可我的是只拙笔,难以尽绘,想起很早以前台湾评论界对她文字的称赞:“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至为恰当。
  晓风,晓风,谁人可拟一晓风?
  
  
  


文坛.你评我论收录 原创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徐博达 Re:谁人可拟一晓风? 回复时间: 2005.07.05 16:22

    “男作家一般靠深邃的思想、宏大的历史感以及飞鸟一般掠过大地的俯视来征服读者,而女作家则一般靠透彻的情感、准确的直觉以及虱子一般爬过肌肤的妥贴来打动读者。” 余杰的这段话精确至极,难得紫钰有心,使我拜读此句。
  
  张晓风亦是我喜欢至极的散文家。最初读到她的文字是在大一,那时我在南京求学,偶有一次步行到山西路买书,在一家书店看到了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张晓风散文》。当时,我只拿起书本随意翻看了几页,心中却是怦然大震,是怎样的一个女子,竟可以写出这样的文字。我毫不犹豫的买下了那本书,回去后翻阅再三,不能释手。从此,我便深深的记住了这个名字,以后不管在那里,但凡见到她的文字,我必细细品读,犹佳茗入口,唇齿留香。
  
  《初雪》是张晓风为爱女诗诗所作的一篇美文,将一位母亲对女儿的万般柔情与刻骨爱恋抒发得淋漓尽致。因为爱,作家对世间的一切都充满了宽容与悲悯,这样的爱是广博宏大的,犹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她教会我们:爱,不仅仅在自己和家人,也要爱一切值得我们去爱,去珍惜的人和事。
  
  诗诗,是张晓风女士的初雪
  而爱,则是我们洒向人间的初雪!
  

------------------------
与君相视一笑,可以莫逆于心。

回    复    

回复人: 悠然心会 Re:谁人可拟一晓风? 回复时间: 2005.07.05 23:43

    描容
  
   一
   有一次,和朋友约好了搭早晨七点的车去太鲁阁公园管理处,不料闹钟失灵,醒来
  时已经七点了。
   我跳起来,改去搭飞机,及时赶到。管理处派人来接,但来人并不认识我,于是先
  到的朋友便七嘴八舌地把我形容一番:
   “她信基督教。”
   “她是写散文的。”
   “她看起来好像不紧张,其实,才紧张呢!”
   形容完了,几个朋友自己也相顾失笑,这么一堆抽象的说词,叫那年轻人如何在人
  堆里把要接的人辨认出来?
   事后,他们说给我听,我也笑了,一面佯怒,说:
   “哼,朋友一场,你们竟连我是什么样子也说不出来,太可恶了。”
   转念一想,却也有几分惆怅——其实,不怪他们,叫我自己来形容我自己,我也一
  样不知从何说起。
  二
   有一年,带着稚龄的小儿小女全家去日本,天气正由盛夏转秋,人到富士山腰,租
  了匹漂亮的栗色大马去行山径。低枝拂额,山鸟上下,“随身听”里翻着新买来的“三
  弦”古乐。抿一口山村自酿的葡萄酒,淡淡的红,淡淡的芬芳……蹄声得得,旅途比预
  期的还要完美……
   然而,我在一座山寺前停了下来,那里贴着一张大大的告示,由不得人不看。告示
  上有一幅男子的照片,奇怪的是那日文告示,我竟大致看明白了。它的内容是说,两个
  月前有个六十岁的男子登山失踪了,他身上靠腹部地方因为动过手术,有条十五厘米长
  的疤口,如果有人发现这位男子,请通知警方。
   叫人用腹部的疤来辨认失踪的人,当然是假定他已是尸体了。否则凭名字相认不就
  可以了吗?
   寺前痴立,我忽觉大恸,这座外形安详的富干山于我是闲来的行脚处,于这男子却
  是残酷的埋骨之地啊!时乎,命乎,叫人怎么说呢?
   而真正令我悲伤的是,人生至此,在特征栏里竟只剩下那么简单赤裸的几个字:
  “腹上有十五厘米长的疤痕”!原来人一旦撒手了,所有人间的形容词都顿然失败,所
  有的学历、经验、头衔、土地、股票持份或功勋伟迹全部不相干了,真正属于此身的特
  点竟可能只是一记疤痕或半枚蛀牙。
   山上的阳光淡寂,火山地带特有的黑土踏上去松软柔和,而我意识到山的险峻。每
  一转折都自成祸福,每一岔咱皆隐含杀机。如我一旦失足,则寻人告示上对我的形容词
  便没有一句会和我平生努力以博得的成就有关了。
   我站在寺前,站在我从不认识的山难者的寻人告示前,黯然落泪。
  三
   所有的“我”,其实不都是一个名词吗?可是我们是复杂而又噜苏的人类,我们发
  明了形容词——只是我们在形容自己的时候却又忽然辞穷。一个完完整整的人,岂是能
  用三言两语胡乱描绘的?
   对我而言,做小人物并没什么不甘,却有一项悲哀,就是要不断地填表格,不断把
  自己纳入一张奇怪的方方正正的小纸片。你必须不厌其烦地告诉人家你是哪年生的?生
  在哪里?生日是哪一天?(奇怪:我为什么要告诉他我的生日呢?他又不送我生日礼物。)
  家在哪里?学历是什么,身份证号码几号?护照号码几号?几月几日签发的?公保证号
  码几号?好在我颇有先见之明,从第一天起就把身份证和护照号码等一概背得烂熟,以
  便有人要我填表时可以不经思索熟极而流。
   然而,我一面填表,一面不免想“我”在哪里啊?我怎会在那张小小的表格里呢?
  我填的全是些不相干的资料啊!资料加起来的总和并不是我啊!
   尤其离奇的是那些大张的表格,它居然要求你写自己的特长,写自己的语文能力,
  自己的缺点……奇怪,这种表格有什么用呢?你把它发给梁实秋,搞不好,他谦虚起来,
  硬是只肯承认自己“粗通”英文,你又如何?你把它发给甲级流氓,难道他就承认自己
  的缺点是“爱杀人”吗?
   我填这些形容自己的资料也总觉不放心。记得有一次填完“缺点”以后,我干脆又
  慎重地加上一段:“我填的这些缺点其实只是我自己知道的缺点,但既然是知道的缺点,
  其实就不算是严重的缺点。我真正的缺点一定是我不知道或不肯承认的。所以,严格地
  说,我其买并没有能力写出我的缺点来。”
   对我来说,最美丽的理想社会大概就是不必填表的社会吧!那样的社会,你一个人
  在街上走,对面来了一位路人,他拦住你,说:
   “咦?你不是王家老三吗?你前天才过完三十九生日是吧?我当然记得你生日,那
  是元宵节前一天嘛!你爸爸还好吗?他小时顽皮,跌过一次腿,后来接好了,现在阴天
  犯不犯痛?不疼?啊,那就好。你妹妹嫁得好吧?她那丈夫从小就不爱说话,你妹妹叽
  叽呱呱的,配他也是老天爷安排好的。她耳朵上那个耳洞没什么吧?她生出来才一个月,
  有一天哭个不停,你嫌烦,找了根针就去给她扎耳洞,大人发现了,吓死了,要打你,
  你说因为听说女人扎了耳洞挂了耳环就可以出嫁了,她哭得人烦,你想把她快快扎了耳
  洞嫁掉算了!你说我怎么知道这些事,怎么不知道?这村子上谁家的事我不知道啊?……”
   那样的社会,从都知道别家墙角有几株海棠,人人都熟悉对方院子里只母鸡,表格
  里的那一堆资料要它何用?
   其实小人物填表固然可悲,大人物恐怕也不免此悲吧?一个刘彻,他的一生写上十
  部奇情小说也绰绰有余。但人一死,依照谥法,也只落一个汉武帝的“武”字,听起来,
  像是这人只会打仗似的。谥法用字历代虽不大同,但都是好字眼,像那个会说出“何不
  食肉糜?”的皇帝,死后也混到个“惠帝”的谥号。反正只要做了皇帝,便非“仁”即
  “圣”,非“文”即“武”,非“睿”即“神”……做皇帝做到这样,又有什么意思呢?
  长长的一生,死后只剩下一个字,冥冥中仿佛有一排小小的资料夹,把汉武帝跟梁武帝
  放在一个夹子里,把唐高宗和清高宗做成编类相同的资料卡。
   悲伤啊,所有的“我”本来都是“我”,而别人却急着把你编号归类——就算是皇
  帝,也无非放进镂金刻玉的资料夹里去归类吧!
   相较之下,那惹人訾义的武则天女皇就佻达多了,她临死之时嘱人留下“无字碑”。
  以她当时身为母后的身份而言。还会没有当朝文人来谀墓吗?但她放弃了。年轻时,她
  用过一个名字来形容自己,那是“曌”(读作“照”),是太阳、月亮和晴空。但年老
  时,她不再需要任何名词,更不需要形容词。她只要简简单单地死去,像秋来暗哑萎落
  的一只夏蝉,不需要半句赘词来送终,她赢了,因为不在乎。
  四
   而茫茫大荒,漠漠今古,众生平凡的面目里,谁是我,我又复谁呢?我们却是在乎
  的。
   明传奇《牡丹亭》时有个杜丽娘,在她自知不久于人世之际,一意挣扎而起,对着
  镜子把自己描绘下来,这才安心去死。死不足惧,只要能留下一副真容,也就扳回一点
  胜利。故事演到后面,她复活了,从画里也从坟墓里走了出来,作者似乎相信,真切地
  自我描容,是令逝者能永存的唯一手法。
   米开朗基罗走了,但我们从圣母垂眉的悲悯中重见五百年前大师的哀伤。而整套完
  整的儒家思想,若不是以仲尼在大川上的那一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长叹作底
  调,就显得太平板僵直,如道德教条了。一声轻轻的叹息,使我们惊识圣者的华颜。那
  企图把人间万事都说得头头是道的仲尼,一旦面对巨大而模糊的“时间”对手,也有他
  不知所措的悸动!那声叹息于我有如两千五百年前的录音带,至今音纹清晰,声声入耳。
   艺术和文学,从某一个角度看,也正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描容吧,而描容者是既喜悦
  又悲伤的,他像一个孩子,有点“人来疯”,他急着说:“你看,你看,这就是我,万
  古宇宙,就只有这么一个我啊!”
   然而诗人常是寂寞的——因为人世太忙,谁会停下来听你说“我”呢?
   马来西亚有个古旧的小城马六甲,我在那城里转来转去,为五百年来中国人走过的
  脚步惊喜叹服。正午的时候,我来到一座小庙。
   然而我不见神明。
   “这里供奉什么神?”
   “你自己看。”帝我去的人笑而不答。
   小巧明亮的正堂里,四面都是明镜,我瞻顾,却只冗我自己。”
   “这庙不设神明——你想来找神,你只能找到自身。”
   只有一个自身,只有一个一空依傍的自我,没有莲花座,没有祥云,只有一双踏遍
  红尘的鞋子,载着一个长途役役的旅人走来,继续向大地叩问人间的路径。
   好的文学艺术也恰如这古城小庙吧?香客在环顾时,赫然于镜鉴中发现自己,见到
  自己的青青眉峰,盈盈水眸,见到如周天运行生生不已的小宇宙——那个“我”。
   某甲在画肆中购得一幅大大的天盖地的“泼墨山水”,某乙则买到一张小小的意态
  自足的“梅竹双清”,问者问某甲说:你买了一幅山水吗?”某甲说:“不是,我买的
  是我胸中的丘壑。”问者转问某乙:“你买了一幅梅竹吗?某乙回答说:“不然,我买
  的是我胸中的逸气。”描容者可以描慕自我的眉目,肯买货的人却只因看见自家的容颜。
  

回    复    

回复人: 赤霄 Re:谁人可拟一晓风? 回复时间: 2005.07.07 10:52

    细节的把握女作家有着天然的敏锐感觉,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也正是为此,许多中外女作家的作品总是把生活很细腻的展示在我们眼前。

回    复    

回复人: 雪克 Re:谁人可拟一晓风? 回复时间: 2005.07.07 18:09

    提起来读!

回    复    

回复人: 女人香 Re:谁人可拟一晓风? 回复时间: 2005.07.08 12:04

    算我今天没白进林子。

回    复    

回复人: 冰月亮 Re:谁人可拟一晓风? 回复时间: 2005.07.09 16:07

    通过你的文字,她的风格才在我的面前如此鲜活呵!!

回    复    

回复人: hyjnl Re:谁人可拟一晓风? 回复时间: 2005.07.09 21:13

    有人回的比人家写的都还多

回    复    

回复人: 媚态万千 Re:谁人可拟一晓风? 回复时间: 2005.07.09 22:45

    好文!

回    复    

回复人: hyjnl Re:谁人可拟一晓风? 回复时间: 2005.07.10 03:14

    “晓风,晓风,谁人可拟一晓风?”
  
  有诗意,有意境……
  
  

------------------------
踏风听雪

回    复    

回复人: hyjnl Re:谁人可拟一晓风? 回复时间: 2005.07.10 23:09

    “晓风,晓风,谁人可拟一晓风?”
  
  晓风,知风,感觉到风时有颜色,有诗意。
  
  林友说,风是有色彩的,我同样认为……
  
  世间什么都有色……

------------------------
踏风听雪

回    复    

回复人: 蛛蛛 Re:谁人可拟一晓风? 回复时间: 2005.07.11 13:23

    恩
  难得一好文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