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浅潜——灵魂出窍
我期待《灵魂出窍》是一张极品的碟,然而细细玩赏了很多遍以后,不免还是有点失望。
《张浅潜的阳台》(后简称为《阳台》),个人认为这是浅潜的最好的一首歌,然而这不是《灵魂出窍》中的歌,这是《红星四号》(或者是五号,我不大记得)中的一首歌。
《罐头》、《湿润》,是选入《灵魂出窍》中的佼佼者,然而《罐头》也是一首老歌,其创作推出的时间尚在《阳台》之前。这样看起来,我期待已久,甚至为此寝食难安的专辑,仅仅有一首《湿润》让我满意。
九六年的作品《罐头》,当时的出现可谓石破天惊。我清楚地记得那时自己初次听到《罐头》时的目瞪口呆和无以复加的感动。《罐头》里面那令人震颤的高能爆破人声象是一把锋利的刀,给人以毁灭般的震撼,而张浅潜不同凡响的声音,在梦游一般的幻境中直刺进来,这首她的摇滚代表作如今仍堪称是中国女性摇滚的最佳作品,连同《游吟者》,为张浅潜博得“中国另类女声的第一人”之称。我没有听过《游吟者》,无从评价起。然而我却深深的被那不知称之为“呐喊”还是“嚎叫”更合适的声音所打动,所吸引:
花儿谢了,有什么办法?……
呆在这里,感到安全……
没有空气,我不会腐烂……
……
我被打开,这不应该……
……
我再也忍不住了
我再也忍不住了
……
我要离开这成堆的罐头
反正我迟早会别人吃掉
……
听过之后,我只有张大嘴巴毫无声音。我惊讶于中国摇滚乐中竟然有如此的声音,她在我的心中,俨然是一尊女神——音乐的女神。
然后听的是《阳台》,她那高亢的音色让我反复地重温。持续的神经质的高音没有给人带来烦躁和厌倦,反而让人久久地沉浸其中。其中编曲的巧妙——我想我不应该用“巧妙”二字来形容,这分明不是一种音乐技巧,分明就是一个精神或者一个灵魂绚丽的爆发!其间有一段吉他的断点指法,堪称绝妙,每每弹出基本音之后便嘎然而止,然后浅潜的声线突然的爆发,让人在刚刚被吉他抑制的压迫之后猛然解脱。那种震撼——女歌手中她是唯一的,男歌手中,也许只有“盘古乐队”的部分歌曲的部分伴奏可以媲美。
最后说《湿润》,这首歌的曲子编配是一种压抑的风格,整曲都没有释放开,然而释放的是浅潜的声音,在她近乎“沙哑”、“窒息”的嘶叫中,让人感受一种不屈服的挣扎。
她唱到:
那里有梦在挣扎
我要把它挂在墙上
我要把它挂在墙上。
然而我还是很喜欢的,也许,一首《湿润》就足以抚慰我这么长久以来的期待。
附:歌手、乐手、制作人、画家、随笔作家、模特……十八岁便出来寻找梦想的张浅潜怀揣她的灵性和才气经历了连串的磨练,她写字、画画、做音乐,之后终在乐坛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这个曾经在主流与另类之间纠缠不清的音乐人,终在2000年临秋之际以首张专辑《灵魂出窍》加图文录《密码》登场亮相,给她这几年的探索来了个总结性质的发言。
民谣、摇滚、电子与古典的蒙太奇,张浅潜始终象是个飘荡无依的游吟者,在这张专辑里随意堆砌着自己善玩的把戏。她把早年学习音乐的灵性加绘画带予的美感全赋予音乐里,给人的耳朵以强烈的冲击。
过了这么多年,张浅潜成熟了,音乐杂志上她的照片和介绍多了,甚至文学杂志上,也有关于她的专题。音乐生活让张浅潜的生活状态受到各种媒体的注意,这个准艺术家,为时尚杂志撰稿、为记录片和广告片做编曲配乐,这快璞玉已经成型,她让我们关注。
可是早年的那种惊喜已经荡然无存。也许我们对她都抱以了太高的期望,以至于她这些年按部就班地做着自己的事情时,我们都觉得她是在谋杀自己的才情。她本该再红一点的,她本该更加张狂更加引人注目的,她有这个本事,可是她没有做到。乐评杂志上,一个人直白地指出:“张浅潜如今就剩下一具被人用笔托起的空壳”,话虽然尖刻,但不无道理。
(备附部分节选自http://www.shinebb.com,作者:水晶宝贝)
感谢斑竹“只剩半口气”给我寄来了原版的CD,而她自己却没有了,一个音乐迷将自己心爱的CD转让给朋友,我感到非常的愧疚,答应为“半半”写浅潜的评论,却拖延至今。谢谢半半!
PS:该贴严禁转移,还有,“天籁解压缩”属于“娱乐”或者“艺术”吧?我在分类中没有找到。
------------------------ 我不信真实的世界不存在,随着时间转变我渐渐明白,我把理想埋在地下养起来,我要造现在……我要造现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