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名趣事 |
小时候就喜欢读读写写,作文成绩也在小伙伴中小有名气,有几次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来讲解。直到工作了也是有事没事儿找本书或是找张报纸来读,时间久了总觉得报纸上有些豆腐块之类的文章自己也可以写,因为生活中有好多感人的素材和故事。于是先在黑板报和宣传橱窗,后来在企业内部报刊上经常投稿,久而久之居然有好多篇被宣传部门和报刊编辑采用了。写东西也能改变人生轨迹,你信不信?过了一阵子我被聘为通讯员,后来又被找到办公室坐上了一把交椅。从此好像与文人挨上了边,人前人后喜欢以文人自居。但是写得实在糟糕,自诩为“候补文人”吧。坐办公室的与媒体和文化人素有交往,也有上传下达联系群众的便当,掌握的素材多了,再加之自认为勤奋,因此发表的东西日渐增多。
总不能当个候补文人吧,由候补文人向文人转变也有个过程。有一段时间觉得自己写的东西太糟糕了,怎么也比不上作家和大手笔。思来想去,“唉,天生的脑子笨,参加了多次学习班,提高得还是不快。”于是就痴痴地写,傻傻地发,慢慢地在广播电台和报刊上还是有一些豆腐块之类的东西发表了。说真的,这些东西份量不重,含金量不大,“文以载道”就更谈不上了。也就是表扬稿之类的吧。学了几次新闻写作,自以为懂得了五个W,也下了一番功夫,说这东西一文不值还有点儿不情愿,即使发表了也担心被人耻笑,怕让人感到有一种看了也白看,没有收获甚至有上当的感觉。还有一个担心,就是怕单位领导说你不务正业,坐在板凳上尽想着风花雪月写一些与企业无关的散文小说之类。写东西与单位的先进事迹不沾边儿,人们会说你“想当作家啊,整天鼓捣这些酸吧拉叽的玩艺儿”,细想也是,阳春白雪也不是人人都能得到的。一次文友小聚,大家说干脆取个笔名,让他们谁也不知道。秘密地写悄悄地发,谁看了也不知道是谁,这主意倒是不错。
“这是谁跟谁啊,竟玩起了假名,玩文字游戏的码字匠们可真能琢磨。”“也不是,没听说吗,名人都有笔名啊。”“那咱就当起名人了。”大家七嘴八舌,打定主意取个笔名。起笔名也有学问,性格、籍贯、工作、志向都可以是笔名。咱小小的老百姓,叫个啥好哪?有朋友提议叫大风歌,我说,大风歌固然大气,可咱没那么大名气,只是个平民百姓,不过平民百姓也有颗爱国心,干脆叫“士心”吧,于是用起了这个笔名。1999年上网,士心这个笔名注册不上了,原因是“士心”太多了。当时一个学外语的朋友说,既然注册不了,就来了英文名字吧,灵机一动起了个“Honest”即诚实的意思,后面加了个50说明差不多年届半百了。这个名字好在不与人重复,但是没有个性,人家不知道你是哪方人士,反倒认为是玩起了深沉。于是在网络上发表东西的时候,随心所欲起了个皖淮,意思是安徽淮南的,也好接近网友,不至于因代沟惹来难于交流的麻烦。
皖淮的名字有时也会带来麻烦,到了聊天室,一帮学生围上来,跟你聊一些时尚话题,你还得解释。“我是老师啊,而且是老教师了,不是学生。”虽说不承认有代沟,可是说起一些前卫的话题总觉得别扭。最有意思的是澳大利亚的一个9岁小朋友王之俊在《他乡明月》看过我的散文之后,通过邮件联系上了,一天他打越洋电话到我家,说是要找皖淮。妻子接过电话:“这是陈老师家,你打错了吧,小朋友?”放下电话,随即想起这是我的笔名。唉,笔名也有出错的时候,妻子不知道皖淮就是我。
|
|
|
 |
|
回帖 |
 |
|
回复人: |
mingzhong |
Re:笔名趣事 |
回复时间: |
2005.06.13 23:27 |
|
越洋电话打过来,
九岁朋友一小孩。
妻子不知笔名事:
“陈老师家没皖淮”。
|
|
回复人: |
布熊熊 |
Re:笔名趣事 |
回复时间: |
2005.06.15 21:45 |
|
呵呵..安徽淮北还是淮南呢?
|
|
回复人: |
皖淮 |
Re:笔名趣事 |
回复时间: |
2005.06.17 18:57 |
|
安徽的淮南有个曾当过矿工的人是我。可是与越洋电话的小朋友王之俊却联系不上了。不过大家既是文友,当然也是朋友了。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