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福建创作空间 回复帖

被回复帖: 抚琴听雨的《绝响 》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林少卿 收藏:0 回复:0 点击:55 回复时间: 2005.05.08 19:01:58

Re:绝响 


  直至今日,我才品得此间妙处,羞愧。
  
  【品文】绝响
  文/林少卿
  
  《绝响》是吾友江风名篇,不品尽意境不能说到位。意境是对整篇文章一个极度包容,真实、自然、深挚的感情,深刻的体悟,深远的想象,深厚的内涵,此皆意境之精要。
  
  
  应该说你举重若轻的功底很深了,下笔轻灵,笔下景致清新飘逸、不染尘俗。可入细看,才发觉你执笔之心沉重,满纸萦绕淡淡哀伤,笔之所触皆不食人间烟火,你,在冥想......
  
  成人的冥想有太多主观的东西,对俗世种种心生不满而于自然事物中诱发幻觉,心驰神往。前文展现之超脱尘世,我以为,此有我之境。
  
  何为绝响,或许从解读你的角度看开去,先前冥想时诸多天籁之音是绝响,但我,所悟不同。
  
  当读到那一声清澈童音,仿佛有入耳梵音。呵,我也在你笔下虚境里沉迷太久啦,幸得这一声喊,顿回神。这一声也将我从飘忽仙境打回现实。绝妙的一笔,绝妙的一声,我推此为第一绝响;
  
  天籁之音,原是树叶碰撞的声响。存之真切,左右相伴不自知,我谓之第二绝响。
  
  作为读者,我隐隐有一种升华,在心中冉冉而起――再入尘世,放眼望去,山依旧是山,水依旧是水,此时青山绿水,处处分明,山高不碍白云飞,心灵沉重将涤荡无存。
  
  没有升华?相反愈加伤感,树叶碰撞声竟仍是这般枯燥......
  
  
  可惜......
  
  
  突发两点设想,
  
  一,再入尘世,可写眼前景致焕然一新。若写到人间处处分明,便有无我之境。
  
  这纯粹是我私心作祟,想你如椽之笔,何不来些无我之境,你、我再较高、低。
  
  二,文末褪去忧伤和哀愁。
  
  那天籁之声,正是孩子时常伴随、不染尘世的呼声,以及真切的自然之声,有此长伴,不该开怀一笑么,呵呵。
  
  
  至于有我、无我。水月镜花,固可见而不可提。然必先有此水,后月可印潭。有此镜,后花可映面。月与花也,兴象风神,水与镜也,亦水澄镜朗,而后,花月宛然。
  
  有我之境,等若水、镜不清,花、月映照其中,不尽客观真实。如用含带主观色彩之目光看待眼前之物,那物必也蕴涵你意欲表达之情感。比如那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无我之境,等若水澄镜朗,花月宛然。一切反映出客体本来之面目,人寓物中,物入人心,真实得尽量不含杂质。比如这几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非陶潜、苏轼神仙出世之姿能就。
  
  那段摘自钱钟书老先生的《谈艺录》,与你共赏。
  
  意境无高低,徨论有我、无我,有境界自成高格,你取深厚幽远,只是我想看积极清朗,可得否?呵呵!
  
  
  
  


删   除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论坛热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