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甘肃起风了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回程车 收藏:2 回复:15 点击:1524 发表时间: 2005.05.03 17:52:17

爷爷


  爷爷的坟就在当川的平地里,坟圈里长满了杂草,爷爷去世已经整整十年了,他走的那年,我十二岁,还是个不懂生与死,悲和欢的年岁。
  
  其实在爷爷生活过的那个年代,他怎么也不该是个在时代里湮灭无闻的人。爷爷生于一九二六年,这是我印象中有一次看见爷爷的身份证时记下的,记忆的印记已经模糊不清,或许更早。
  
  关于爷爷的一切,现在所有人的记忆已经发黄,那是一个很遥远的年份了,我唯一真切知道的是他是我们当地到六十年代初为止学历最高的人。
  
  一直到最近,我才刻意地渐渐弄清了一些爷爷年轻时的掌故轶事,故事里的爷爷,那是和我记忆里的他完全无法楔合的两个人,也许对孙辈慈晖是每一个老人都会滋生渐萌的,因为回忆,因为孤独,也因为对错。
  
  在我们地区,到现在为止,靖远师范依然是周遭几个县教师和知识的发源地,在我所经历过的数十位老师中间,有过半的人是在那里毕业的,早在共和国还是个未知数的时候它就已经矗立在黄河边那片贫瘠苍翠的土地上了。爷爷是四三年在那里毕业的,还是很青葱的花季,那时抗战已是接近尾声的几年了,其实那不算是毕业,也许对许多年后的爷爷来说,那段青春既是最澎湃的沸腾也是最痛悔记忆。但这些想象,我也是只能从家里长辈们片断的述说里来搜寻和体会爷爷在这么长的岁月里的感受了。
  
  我们这个家族在整个二十世纪前半叶,在当地是颇有影响力的小地主。这对身处在那个迷渺交错的时代的爷爷来说,是幸运,也是不幸。
  
  因为这个时代和家庭,他的青春岁月就不用像他的所有的同龄人一样,虚掷在没有任何希望和曙光可言的生活中。但也因为这些,他险些葬送在了在他执掌门户后不久就开始了的 并且几乎延续了十几年的运动中。
  
  爷爷小时候在邻县一家村塾里就读,稍长,考入了当时刚刚成立的靖远师范,爷爷的成绩应该是很不错的,这从他日后生活中唯一用到文字的工作--------写祭文上就可以看出来。
  
  前几天我去翻旧房中堆放了多年的故物,找到了一本爷爷给方圆死者致祭的祭文成稿,还有他自己写的一些古文和诗词,我拿去问爸妈,问已经八十三了的祖母。让我诧异,他们都不知道爷爷能文章,通古文,敏诗词。也许这个已经发黄的草纸本上所历绘的那个爷爷,真的和现实中的一个暴虐的父亲,一个淡漠的丈夫相去太远了,他的思想和生活是南辕北辙的两个极端,这在他对孩子的教育上就可以看出些端倪,我的父亲只读了小学,父亲一辈的孩子读书最多的是爷爷最小的女儿,我的小姑姑,也只是上了个中专,但那也是八十年代后的事情了。
  爷爷的父亲,我的曾祖父去世得很早,爷爷是曾祖母一手抚养大的。在爷爷的命运中,对他影响最大直至改变了他生命轨迹的除了刚硬固执的曾祖母,还有他的继父,我的何姓曾祖父,还有他的三叔,我的三曾祖父。
  
  爷爷的继父原来是我们家的长工,忠厚善谑,与我曾祖父交谊菲浅,曾祖父逝世前, 就把这个家托付给了他和我三曾祖父,后来搞祖母做主把他赘入了我家,这件事遭到了当时刚接替曾祖父执掌门户的三曾祖父的强烈反对,他在以后终其一生的生涯里始终没把何家曾祖当自己人看待,在不只是几个回合的漫夺和争执之后,那个备受歧视的家终于从大宅子里分离了出来,不过代价也是沉重的,三曾祖父包揽了一切关于爷爷的事务,曾祖母连看看孩子都不得自由。
  
  那时爷爷大概六七岁,刚入书塾,世事不谙。
  
  
  爷爷的婚姻就是那时被确定了的,奶奶是个大字不识的乡村妇女,对此,爷爷长大读书后也并不很彻底的反抗过,我不知道那反抗是出于不愿还是对窗外大世界表层的回应,也不知道他最终的妥协是不是因为懦弱,关于这一点,夹在爷爷稿本中的一封信终于给了我一丝可供猜想的线索,这也为我的印象和理解中的关于爷爷的生活增添了一抹暧昧的桃红的颜色。
  
  四三年的秋天,十七岁的爷爷在师范里给刚刚过门了不到半年的奶奶发来了一封休书,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这封信被三曾祖父收到后压了半年,多方的斡旋施压规劝,最后这件事以爷爷的退学回乡执掌门户为了局了。
  
  但这件事或许和当时游迹于甘陕的抗日宣传队的一位姑娘有一些关联,这就是爷爷那封书信的由来。那信我反反复复的看了,通篇没有一句关于爱情的言辞,全是对时局的讨论和对爷爷的勉励,一笔颇是苍劲的行草,不像女孩子的写法。
  
  我不知道那是怎样的一位女子,与爷爷的关系又是何种状态,但可以肯定的是当爷爷做出休掉奶奶的决定时,她是最大的缘故和理由,对于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来说,还有比为一位自己爱慕备至的女孩子做点什么而能生出更大的激情和勇气来的吗?就算那种激情和勇气是根植于自己虚妄的臆想的那也无妨。
  
  但结局势注定了的,爷爷的堡垒沦陷了,他一生中也许唯一一次的爱情就这么迅捷的从他的生命中退场了。于是乡间多了一个家道日衰的小地主,世间少了一个也许可以做出很多叱诧天地的大事来的革命者。
  
  爷爷的继父入赘后,世道艰辛,家道中衰,且他喜欢赌博,这更加速了家产的败流 。由他掌管这个家的十多年里,我们这一房的经济情况有当时的小康甚至富裕变得和周围的佃户雇农几乎没什么两样了。和他一直感情甚笃的曾祖母最后也忍不住发怒了,终于在一次大吵后,爷爷正式开始执掌这个家。那年爷爷大概刚过二十岁。就是这次不起眼的家庭权力更迭,却是影响了这个家以后命运的全部走向。
  
  解放后,由于家里早已困顿不堪,加上名义上何家曾祖还是户主,他当过长工的那段历史使我们家得到了在当时来说可算是弥足珍贵的一顶中农的头衔。在那么一个混沌无序的年月,败也许才是最大的赢,这条规律,在爷爷以后的生涯中应验了不止一次。
  
  六十年代,爷爷任生产队主任,有了三对儿女,也替何家曾祖嫁出了他的五个女儿,爷爷的同母妹妹。爷爷渐渐得褪去了曾经作为文人的一切秉性,他搞会战、修梯田、唱秦腔、组社火,与那时中国任何一个角落的任意一个人一样,开始相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并为自己是其中一员而自豪。
  
  这时,一个突然事件促就了他的一次思想大洗礼,那之后的爷爷,也许才开始和我记忆里的爷爷慢慢重叠合楔。
  
  七十年代初,我的一个舅爷爷,爷爷的表兄,因为参加过一贯道,这时被政府翻出陈年旧帐逮捕了,并且牵连到爷爷,那年代是没什么道理好讲的,更何况是这种触及到意识形态的事件,爷爷被专政组关在黑棚里肆意虐打了三个昼夜,扣上了一个“现行反革命”的辉煌桂冠。回家后,爷爷看什么都开始有些畏惧,他觉得在这里惶惶的日子已经无法过下去了,他和舅爷还有同时犯事的一个村邻三个人谋划着要走出去,三个人在准备了好几天后,筹划得很细密的从村子里消失了,关于爷爷去新疆的经历,我们那里流传着很多不同版本的故事,综点撷要,其一,就是他们一路找活干一路爬火车,等到了新疆时,原本对木匠活一窍不通的爷爷,已经可以在哈萨克大爷家里很轻松的为他们打造柜子了。其二,就是爷爷几个在爬火车的时候被一个路警抓个正着,但是很巧,这个路警是爷爷当年在学校里最好的同窗,于是化险为夷。还有很多,这些情况我无从去探究它的真伪,但爷爷是个有故事的人这就够了。
  
  在爷爷呆在新疆的那段日子里,家里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和侮辱,这中间的情形,只要是耳闻过那段荒唐岁月的人都不难想象。那时曾祖母已经过世了,家里能撑事的就剩奶奶和未成年的大伯,一年多过去后,家里每况愈下,奶奶在实在是撑不下去了的时候,辗转捎消息叫回了已在新疆打开了一片天地的爷爷,爷爷的归来,既暂时的缓解了家里生活的困顿,也把自己置于了几乎是万劫不复的境地,那时运动已到尾声了,也更疯狂,专政组的说,你不是喜欢新疆吗,我们这就让你去建设建设我们祖国美丽的边疆。不到三天,判决下来了,爷爷以“潜逃反革命”的身份再一次踏上了去新疆的路,不过这次的心情恐怕比上次更加的恶劣。爷爷这次的牢狱生涯在去新疆后的第三年才得以平反,回到家里的爷爷已经不复是当年风发有为的模样了。
  
  爷爷经此一难,心劲全消,还不到五十岁的他,从此不问世事,开始在家饴弄一年里增添好几个的孙辈。
  
  关于这段生活,我在爷爷的残稿中看到了一首诗,其中几句,或许可以从中窥看他当时的心境,也可以说是他这并不丰盈的一生的写照,这里录下来:“少年思赴锐金戈,及壮奋搏筑山河。卅载空游人世间,少有建树儿女多。人生适己能几回,无奈但为浮生活。不求三餐靡粱肉,惟愿桎梏多兔脱。闲弄儿孙暇吟歌,懒诵老庄不礼佛。”这是一首长乐府,还有很多句,题目是《溯误》,不知写下这两个字的爷爷是彻悟了的吗?
  
  我在人间祝福他。
  
  
  
  附:浮生乱评----温情四月
  http://www.my510.com/diary/rd.php?rdid=402492&userid=0
  

------------------------
在若耶浣净血污的颊
在剡溪决裂国殇的纱
风舞云谲
雷动电魅
往往嘶鸣斑骓趋
手沉无心系罗裳

文坛.浮生杂记收录 原创[文.心路心语]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一条人文主义狗 Re:爷爷 回复时间: 2005.05.03 19:46

    咱们那边的旧知识分子经常表现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由于婚姻不自主,他们对家人非常暴虐,大男子主义十足,但固有的文人气质和旧教育的熏陶又使他们吟诗作赋,弹琴吹箫样样都来得。我姥爷就是这样。他写诗、钤章、吹箫、作画、著文甚而木雕都是当地一绝,但他却对子女教育、对家庭都不负责任,在动荡的年代似乎只要能使他们活着就是功劳。而我爷爷当年也是逃到新疆才得以生存下来,你爷爷和我爷爷能活下来已经证明他们是优质的,有许多人死在了这条逃难路上——这还得归功于伟大领袖的伟大错误。
  甘肃是片神奇的土地,有传统,有人格。
  此文不错,待余荐之。

------------------------
  我始终是未来的英雄,一方面我如饥似渴地想成为一尊圣体,另一方面又不断推迟这个愿望的实现。
           ——让·保罗·萨特

回    复    

回复人: 雪克 Re:爷爷 回复时间: 2005.05.04 11:13

    也荐!

回    复    

回复人: 闲云孤鹤 Re:爷爷 回复时间: 2005.05.05 15:12

    这故事应该很长很长。

回    复    

回复人: 爱到荼靡 Re:爷爷 回复时间: 2005.05.05 16:54

    可读
  
  也终于明白 文字也是有传承的

回    复    

回复人: 寒水月沙 Re:爷爷 回复时间: 2005.05.08 16:30

    一场毁灭性的灾难,文化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浩劫,人格被践踏,人性扭曲、变形……
  啼笑皆非的年代,留下了太多遗憾……
  
  个人评论:
  
  很有味道的一篇文章,作者以平实的笔调,生动勾勒出了“爷爷”因为特殊年代而造成的悲情一生。
  文外,留下了很多东西需要读者静心去读……

回    复    

回复人: 西木歼 Re:爷爷 回复时间: 2005.05.08 17:55

    人文狗先生说的很好。我读罢上面的文章,很感动,而后摧心,而后也有些话要说——
  
  一直以来,甘肃是我们民族文化根系所在的热土,人文资源极其丰富,文化沉淀极其深厚。甘肃连绵的高山,高原,戈壁,草原,造就了民众的心态的敏感,民族深层心理层面的悲剧性生命观,更加造就了这里极强的生存张力与生命张力。尤其近现代以来,甘肃同时更是一个落寞的地方,民气低糜更加人灾频仍。这一切成就了当代甘肃的一种底色、基调、底蕴。一切显象表征,人情世态,莫不受此影响。
  
  回到文章,回程车的这个“爷爷”,我以为是我们甘肃,我们国家,无数这样的“爷爷”的一个缩影,一个代表。这个爷爷,是平民的代表,是知识分子的代表,是他们这一代人这一个集体的苦难的代表。我尤其要说说我们甘肃的那一段黑暗的日子,不想多说,我把前几天在一个同乡前辈知识分子的社区里的帖子重新粘贴一下——
  ---------------------------
  星期五刚好看了4中的刘大有老师的一本丝绸之路的游记,有几页写了夹边沟的事情,读来震撼,发指背凉。《夹边沟纪事》,我最早在上学的时候在上海文学看到,当时已经极其震惊。后来又陆续看了一些张仲良当政甘省时的其他史料,如:通渭60年前后14万饿死7万,绝户无数;武威某县“宁可人吃草,不可红旗倒”的“事迹”,甘肃在“自然灾害”期间大面积死人的情况,祖辈曾讲在天水城陕西人可以用一袋洋芋换一个大姑娘,等等等等,不堪言传!不堪言传!。。。
  闻此种种人间惨行,如赤身入窖周天过电,寒毛颤栗,心悸不止!
  今天是礼拜一,在一个常去的论坛,猛然又见了这一篇关于夹边沟的文字,心潮翻滚。当年我三千甘肃精华,竟弃之如刍狗,出十还一,受尽炼狱折磨,更为令人长恨者,乃曾为兽行者鲜有报应,甚至几十年后,甘肃当局继续装聋作哑,主流甚至甘肃的“清流”,鲜有回顾,鲜有反思,鲜有批判。难道我甘人的种子,果真被夹边沟绝灭了!
  各位,我们甘肃本已贫瘠。隋唐后很不出人才,出几个人不易。我们甘省要是人才多,左宗棠也不会用马家治甘,导致甘肃文化倒退百年不止。民国文化大兴,好不容易让甘肃出了几个读书人的种子,一个夹边沟下来死得差不多,再接上一个文革,甘肃流过洋的几乎死绝,有些学术水平的或整死或远走,现在我们甘肃几十年没啥牛人了。
  该清算了,该清算了。死人在喊,活人也在喊了。。。。
  ——————————————————————
  
  以上是我不久前的文字,近来左风日盛,一直不敢见光,现在稍稍斗胆在这个回帖里说说。
  这里的“夹边沟”,是一个劳改营,在酒泉。57年~61年间,这里关押了3000多名“右派”,我们甘肃当时最优秀的“读书人的种子”,几乎囊括。最后的结果,是3000多人的死亡。确切的说,是全部饿死。此时,我很想让大家看看那些戈壁滩上被草草埋葬的人,他们的头发在野风中被吹散摇摆。。。
  
  当年我的高中母校有超过一半的教员被定为右派,被发配到夹边沟的6人,只活着回来一人,其中一人死后,腿上的肉被人割走。
  不想多说了。最后说明,此文的题目,是——《张仲良,一个终将被写入世界文明史的待裁判者》。
  
  

回    复    

回复人: 回程车 Re:爷爷 回复时间: 2005.05.08 18:14

    《夹边沟记事》我曾从很多地方搜找过,可惜始终缘悭一面,西木兄的描述让我很是感慨,原来就是在离我们不远的那双眼睛里,所映射出的残酷就已经是那么浓烈了.
  对历史和生命的回顾是一个有良知的人所必须去做的.

------------------------
在若耶浣净血污的颊
在剡溪决裂国殇的纱
风舞云谲
雷动电魅
往往嘶鸣斑骓趋
手沉无心系罗裳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跑跑 Re:爷爷 回复时间: 2005.05.11 20:52

    大多数人读别人故事的时候,其实是在读自己。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枯胡杨 Re:爷爷 回复时间: 2005.05.16 17:12

    看完你的东西,我在想我的爷爷!

------------------------
今世情未了,怎敢入空门.

   

 永存善意!

回    复    

回复人: 独听夜雨 Re:爷爷 回复时间: 2005.05.27 07:27

    你能写出如此美妙的文字,也应该感谢爷爷的基因。
  

回    复    

回复人: 白丁布衣 Re:爷爷 回复时间: 2005.05.29 21:58

    http://www.my510.com/diary/rd.php?rdid=427316&userid=0
  隆重推出尘情跌宕——浮生五月小结

------------------------
天涯绻绻泛舸舟,岁月悠悠总多愁。纵有生花斑管笔,难描尘事几度秋。
尘情跌宕的浮生五月小结
http://www.my510.com/diary/rd.php?rdid=427316&userid=0
你的点击会让一个精彩的世界诞生:)

回    复    

回复人: 小风子 Re:爷爷 回复时间: 2005.06.09 10:15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
小风子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云梦02918 Re:爷爷 回复时间: 2005.06.25 18:19

    你有一位优秀的爷爷,你也是个好孙子,我也是甘肃人,和你有着类似的经历。

回    复    

回复人: 冬天里的春天 Re:爷爷 回复时间: 2005.08.31 10:52

    无意中翻开你的文集,因为你的爷爷,想起我的爷爷.我的爷爷去年离开了这个世界,现在我也不清楚自己的爷爷是哪一年出生的,真是惭愧.我只知道我的爷爷因为在解放以前在国民党县党部做过秘书,所以就有"四类分子''和"历史反革命''这样的高帽子,不但压着他自己,也压着我的父辈们弯着腰过了许多年.
   我的家乡在天水,所以我们的爷爷大概经历了相同的历史.

回    复    

回复人: 阿难 Re:爷爷 回复时间: 2006.04.08 17:43

    喜欢你的文字
  交个朋友

------------------------
站立,我一个人的姿势。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