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好久好久好久没有读到过这么好的武侠短篇了。
此文高处胜过温瑞安等方家武侠短篇甚多。
细节决定成败。此文好就好在细节精致。譬如刀名。我闲来常想如果自己写一个武侠短篇,主人公当然不是用剑就是用刀,那么这刀剑的名称该为何?心中暗喜的名字曾有“红袖刀”、“碎梦刀”、“悬剪”剑等,但本文中主人公刀名“无为”,甚妙。举此一例,表明本文细节之考究。
好的武侠小说,莫不与历史相联系。真正懂武侠的人明白,没有所谓的纯的“江湖”,历史人物必须还原到历史中去。因此上我们看到《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与宋亡蒙兴的深刻联系,《书剑恩仇录》与乾隆时期回疆叛乱的联系、《倚天屠龙记》与元末农民起义的联系。本文一大佳处就在于作者逃出了所谓“江湖”的小天地小情感小恩仇,逃出了血债血偿,习武复仇,遭遇红颜等一系列陈旧范式和窠臼。相反,作者言道,以道为基,以史为脉,将时代与主人公的命运紧紧相连,生动不生硬,确系一篇佳作。
还需说的是本文的结构。我们看到本文结构复杂,前后照应,“我”的徒弟原系方氏遗孤直至最后才让读者知道。小说的情节围绕靖难之役层层展开,怎样将一个宏大的历史事件与小人物的命运在有限的篇幅内紧密联系起来?这就必须借助于一个好的结构,否则越说越烦,读者的阅读兴趣便提不起来。本文的结构始终吊着读者的胃口,可见作者是费了一番心思的。
最后赞一下本文的语言。本文用典甚多,语言是新派武侠的风格,简练不罗嗦,无背景,于行文中令读者自己进入到背景与情境中。作者对方孝孺,对明史,对儒释道皆有较深的了解,所以才能写起来得心应手,深沉内敛。
我做三件事:置顶、加精、收藏。
------------------------ 我始终是未来的英雄,一方面我如饥似渴地想成为一尊圣体,另一方面又不断推迟这个愿望的实现。
——让·保罗·萨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