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重庆文学创作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刘清荷 收藏:0 回复:1 点击:858 发表时间: 2005.04.29 10:57:37

捕鳝旧事


  
  黄鳝又名鳝鱼、鳝、长鱼、罗鳝、田鳗、无鳞公主等。黄鳝肉质细嫩,营养丰富,除食用价值外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我国历代医学经典中均有记载,《本草纲目》中记载:“黄鳝性味甘温无毒,入肝脾肾三经,能补虚劳、强筋骨、祛风湿。”亦有鳝能“补五脏、逐风邪、疗湿风恶气”之说。它对治疗颜面神经麻痹、小儿疳积、中耳炎、鼻衄、痢疾、黄肿、产后淋沥、子宫脱垂、气虚脱肛、肉痔出血以及痘毒、顽癣、痨疹等疾病有特殊功效。对腹中冷气、肠鸣、湿痹气有显效或补助疗效。黄鳝体圆,细长,呈蛇形。头短而圆,唇发达,口下位,上下颌有细齿。眼小,被皮膜覆盖。左右鳃孔在腹面相联。体光滑无鳞。无胸腹偶鳍,背鳍、臀鳍、尾鳍各奇鳍退化,仅留下不明显的皮褶。体色为黄色、红色或灰黄色,间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点,且随生活环境的不同而微有变化。
  
  上个星期天,我与妻子乘车去探望在桥头镇的务工表弟,从温州三桥工业区出发,四十来分钟就到了桥头镇。第一次到桥头镇,我与妻子就想看看桥头镇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此前,我们听说过桥头镇的钮扣工厂/公司较多,这个镇被誉为“中国钮扣城”。我在“中国低压电器城”呆过一年多时间,也去过“中国鞋都”,现在身在“中国泵阀之乡”的瓯北镇(不过我未在泵阀企业干过),我还从来没有到过“中国钮扣城”。到了那里后,我才知道这里与这些地方一样,都是属于公司/企业型的经营实体,到处是广告牌,最多的就是钮扣厂的广告牌。温州人的经济意识特强,这种意识我早在三年前就曾想到,所以,我见到“中国钮扣城”后并没有感叹一番,总觉得这种模式都是与其它几个地方一样,只是公司企业的名称不同和经营的主体范围不同而已。我与妻子也就无心思再去其它地方走走。这时,姑姑上街来买菜,看到我们就叫我们陪她买菜去。于是,我们欣然同意。
  
  到了菜市场,我看到的就是一年四季没变的土豆、黄瓜、茄子等。现代科学的发展,让我们在这样的小城镇里天天都能看到这些家常菜,从而结束了靠季节吃菜的习惯了。“黄鳝,老公你看那里在卖黄鳝,在盆里游着,好怕哟!”妻子突然叫到。我回头看见那个年轻的小伙子满手粘着乌黑的血,一条黄鳝在他的手中拼命的挣扎,他左边的小盘里是一段、一段的刚用刀宰好的肉身,另一边是一大盆在水中游动的黄鳝。我本也害怕黄鳝的,原因是它有一点像“长虫”(蛇的别称),所以,我不敢多看,拉着妻子就跑开了。
  
  我们跑了几米远就停下来慢慢的走着。我走着、想着,不一会儿就想起在家里的一些事情来。这黄鳝让我想起在家时陪着哥哥用煤油灯照黄鳝的那段日子。那段时间里我们走过无数块稻田,抓了不知到有多少条黄鳝,但是我们没有舍得吃过一条黄鳝。现在看到被卖的黄鳝受如此待遇,心里着实有些难受了,往日的记忆又浮现在脑海中来。
  
  黄鳝美味,又有那么多药用功效,而且市场价格较高。现在1市斤黄鳝要卖20元左右,我记得在家时黄鳝一般为1市斤为8元左右,当时是卖给市场收购员的(做收购生意的农民),他们转手卖到城市后,听说每斤要值17元左右。我当时就在想,这些收黄鳝的主顾们也太心黑了吧,不过我也只是说说而已,对于我们缺钱用的农村人来说还管得了这么多吗?
  
  捕捉黄鳝的方法很多,但不外乎是诱捕为主、近来也有药捕的手段,还有的就是根据生活习性来捕捉。这些都是野生黄鳝的捕捉方法,而今养黄鳝却成了一行新兴的职业——养殖业。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中期左右,我们那里捉黄鳝有几种传统的方法。第一种就是根据黄鳝喜欢在田间打洞的习惯,白天下稻田里去用手捣弄黄鳝洞活捉它;第二种就是利用黄鳝夜间出洞睡眠的习惯,用夜晚用煤油灯去田间照黄鳝,如果发现它们后再用土制的竹夹将其夹住,或是用手直接抓起来放进竹篓中;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根据黄鳝吃食习惯用诱饵钓黄鳝,不过这种方法只适用于钓少数较大且生长在池塘或水井中的黄鳝;最后,有一种方法就是用药物引诱黄鳝入笼的方法,在土制有倒钩的竹篓放入青草,并撒一些引诱黄鳝进笼的药物,使其自行爬进竹篓,第二天去直接收竹篓就行。
  
  在家时,我与哥哥除了每天读书外,白日里有很少时间在家。父母亲很少给我们零花钱,为了能有零花钱用,于是,我与哥哥商量在夜间抓黄鳝卖钱作为自我补贴。父母亲本来不同意我们夜间出去,说是夜间可怕不让出去,可又想让我们自己试一试找钱的滋味如何,他们还是同意我们出去。他们只答应给我们买几斤煤油,至于竹篓父亲不会编只好到集市买一只,灯没有就去公路边捡几只别人丢过的小瓶子或是用墨水瓶做的灯照明。本来,这可以用手电筒照的,只是手电筒电池太高,要一元钱两节,而两节电池只用两个小时左右就用完了,算来还不值。当时煤油1块5/斤,一斤煤油能点三五个晚上,这样抓来的黄鳝出去成本应该是只赚不亏的。
  
  夜间抓黄鳝,一般在八月收割稻谷后,水稻桩头在田里过十月烂掉时,直到第二年种水稻之前,这段时间里才可。因此,这段时间一般较冷,晚间吹的风较大人容易感冒。我在家很少在夜间去抓黄鳝的,只是偶尔陪队里的几个伙伴去抓一下,表示热闹一下场面。不为别的我这个人胆小,怕走夜路,也怕一个人在漆黑的夜里听到水田里哗啦、哗啦的水响声,还有的就是凉风呜啦、呜啦啦的作响,那样子就像是撞了“夜鬼”似的,怕人呢!还有的就是下田时,一般都光着脚,踩在田里或是走在田埂路上,小石头或干硬的泥土顶着脚肚,痛苦的滋味无法说出来,要是遇上一颗玻璃片或是铁针的东西,脚就有可能大出血,更可怕的他们谣传要是夜间踩上蛇骨针扎进去一辈子都取不出来,叫人欲痛难忍欲死难办。这样一来,我是害怕到极点,所以,每一次哥哥叫我跟他去,我就要问队里有无其他人去,没有我就不去。开始一段时间哥哥也怕,到后来,我不去他就独自一人去了,每晚回来,他准能弄上一两斤黄鳝,三五天下来家里就有几斤黄鳝。而看到哥哥有如此收获,又算了算账,觉得这样的收入也不错,赶一次集就能卖四十元左右,多则可能超过六十元,我去几过晚上就能找到我一个学期的零花钱了。
  
  第一次夜间抓黄鳝,我自己用了一个墨水瓶做的灯瓶,用冥币纸做了灯芯(家里只有这种纸吸附油的,母亲是不让我用毛蓝色线做灯芯的),而后我用半米多长的竹子做油灯把柄,提了一个油纸口袋下田抓黄鳝。我记得,那夜无月色,周围一片漆黑,有风。油灯不一会儿就被吹灭,灯熄灭后我的心咚咚的跳过不停,手不停的抖动,我用打湿手的伸进裤兜乱摸着火柴,我看不见五指。那夜,我穿过了小石子特多的县级公路走到了叫名“自平村”的水稻田里,十月里还有少量的青蛙的蛙鸣,远处是农家如星光一般微弱的电灯,我的手在不断的抖颤,油灯忽明忽暗,如萤火虫在稻田的角落飞舞。我第一次看到了黄鳝弯曲的倦缩在稻田里,其样子可怕,但它却丝毫没有感觉到眼前的危险。我的竹夹短,它还散发出竹子清香的味道,它应知道今晚它将品尝到黄鳝的美味,可是,那晚她也只吃到了不到十条黄鳝,我听出每一次声响它都不满足。那晚,我意外的拾到了一只鸭蛋,别笑我,那是真的,第二天被我母亲拿去画了一道“福”(迷信的说法,那是“鬼蛋”需巫婆画福除灾)并扔到土灶里烧给我吃了,我才发现鸭蛋也鲜美,过后,我却成了家里唯一的养鸭能手(这是后话)。
  
  那次以后,我再去抓过三五次黄鳝后就再也没去过了,我怕黑夜,我怕那些石头不认人,怕那些鸭蛋又见到我,我更怕的是踩下水中的响声,还怕那些长了眼睛的鱼儿们去为黄鳝们通风报信,到最后,我只能捡起几条胆子实在太大的黄鳝作一个纪念。回家到里只能看看别的伙伴装一竹篓黄鳝,他们偶尔也捡了几只鸭蛋。我的父母亲说我抓黄鳝时,只会“捡鸭蛋”。我不想长期享有这个“美名”,于是,我退出了这个行业。与其捡鸭蛋,不如直接养鸭直接收鸭蛋,得一个养鸭能手美名更好。
  
  时光荏苒,那些日子早已尘封在昨日的记忆里,可是去表弟那里时,我看到集市上的黄鳝,我就想到了这些再也平常不过的事情来。不知怎么的,我此时想起,在家乡关于抓黄鳝的一些旧事来。特别是前几年农村大面积的用药物毒杀黄鳝的事件。他们方法极其简单,只需在黄昏时分拿上几瓶农药,背上一个旧式的农药喷雾器,走到一块水田,弯下腰,用水勾兑起药水来,而后,在每一块田边四周边走边喷上一圈,他们的嘴角便会露出难得的笑意。接下来,十多亩水田他们都用同样的方法走圈。完事后,他们又唱起八十年代的歌来,用火柴点燃汗湿烟嘴的烟,欢快地像只小鸟的飞跑回家。第二天早上,在雾色中,他们又会比早起的鸭子还早,下田捡着那些被他们视为捡到珍宝的毒死的黄鳝。每一次,他们都能毒倒二三十斤,他们扬言,此药所向无敌,所到之处大的、小的、还是老的,还有的就是鱼、虾也会跟着倒摆在田中任他们捡拾。只是,到了市场上,他这死去的黄鳝又值不了几元钱,卖上两三元,最多也不过五元左右,并且还是求爹爹告奶奶的要求对方收下,好坏一晚的功劳换上了五六十元。到了第二天,第三天,所毒的稻田,鸭子们下田后最先抢的就是死去或是昏睡不醒的躺在水中的黄鳝,再过几天村民发现少数鸭子又出现病变,或是一两只鸭子长卧在了水田中间,永远起不来了。善良的村民却说,那一两只鸭子是吃多了死去的黄鳝,被撑破了肚皮。
  
  在外务工的日子,我常常上网,也喜欢买一些杂志、报纸等。日子,还是一天一天的过去,我总想着家里的事情来,有时看到报纸有关养殖的信息来,我会多看上一两眼。不为别的,因为,我曾经有一过梦,那就是我想当起特种养殖专业户来,通过特种养殖改变家乡长期以靠天吃饭的老路。人有时力不从心,这好像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是有这样一点儿打算,可是作为一个学过经济管理知识的我,在家乡里我是一位高级的知识分子,想作这方面的打算也不行了。生活这是这样,你想做,但别人未必会让你做,就算你要做可能成功的机会已近很小了,至少你得不到最亲的人支持,一个人的天下你能长久么?不过好再,我的梦没有圆,却了解一些黄鳝的相关知识,看到了异乡的黄鳝也如同家乡的黄鳝一样,受人们的欢迎,只是经济利益比在家里捕捉时的环境要强得多,有十年左右没有触摸到那体液过剩的黄鳝,现在只要触摸一下也难从心愿了,就算触摸到它后,感觉与旧时的完全不一样了。人生或许就是这样。
  
  药毒黄鳝和人工捉黄鳝两者都是为了赚钱,夜间捉黄鳝一般是十多岁干着玩的青少年,他们一半带有几分天真,另一半就是心里想着给自己有一个特别的细小的收入,只需要一点点就满足了;而用药毒黄鳝的人大多是三十来岁有“经济头脑”的人,他们一般都比青少年聪明并且主意多,他们成熟稳重,思想前卫,可那种意识的局限性也太过于明显了,在我心里我一直没有把他们当成是“能人”,只认为他们是在毁灭动物,也在毁灭地球。或许,我说的话言之过重,但我想,有关于这些认识,多数人会明白这个道理。我不知道,他们除了一心为钱之外还考虑了什么?他们明年、后年或者在更长的时间里能捕捉到这么多黄鳝么?吃过他们手中的黄鳝的人是不是也会像那少量的鸭子一样倒在水中被人们误以为是“吃多了”呢?我没有听到说过,不过在学校时曾听到相关报道说,抓住一批药毒野鳝的人,并受到经济处罚并进行了野生动物捕获的教育。
  
  我知道,如果现在叫我去捉黄鳝,我还是会用老式的人工捕捉的方法,绝对不用药物的捕捉方法。我还会去用煤油灯在夜间里去捕捉,脱下鞋,踩在水田里,再约上几个伙伴走村跨越乡界,一个晚上跑几公里路也没事,至于收获多少并无所谓,不过抓多了我一定会放生的。我想,现在回家,我可能连一个黄鳝洞也难找了,在哪去捉黄鳝呢?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政府要下一道禁止捕捉野生黄鳝命令,并注明野黄鳝为国家保护动物呢?或许,这只是一个空头口号而已,谁还去在乎这小小黄鳝的生命呢?
  
  

------------------------
文刀中间平

文坛.浮生杂记收录 原创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雪克 Re:捕鳝旧事 回复时间: 2005.04.29 20:26

    记叙详尽。现在怕是无鳝可抓了。
  这类文章最好要有亮点,否则会觉得冗些!管见。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