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小人书到绘本 |
从小人书到绘本
小人书,也叫连环画,这是一个让许多人都感到亲切但又有些陌生的名字。在五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它一度是普通的中国人最重要的读本。连环画在我们视野里已经消失,80年代后出生的人大概已经不知道小人书为何物了。仅仅在连环画收藏市场,小人书仍然呈现着昔日的繁荣景象。据说,在北京报国寺附近出售连环画的门店就有6家,这里出售的基本都是作为收藏品的连环画。在这里,一套五十年代的连环画可以卖到几千甚至几万,即使是八十年代的出品也可以卖出几百元上千的价格。
时代已经渐渐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如今,想要静下心来读完一本几十万字的书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小人书也已经事过境迁,绘本会流行起来也就不足为奇了。
提起绘本,就不能不提几米。2002年初,台湾绘本作家几米首先在内地成人读物市场掀起一股旋风,至今已创造了共售出260余万册的销售奇迹,同时也带来了“绘本”这个概念。那种美轮美奂的绘图和极富寓言式的人生哲理境界的文学艺术韵味,激起了无数青年人对绘本的强烈兴趣。
“绘本”又被称为“图画书”(picturebooks)。一些相当著名的绘本甚至只有图,没有文字。不过也有许多的绘本是图、文相衬。
绘本图书是一种空灵的精神演示,给人带来巨大的想象的空间。它的无所不包的想象空间、它的凝练简洁的画面,它的超越时空的表达、它的内在的精神的含量已经扩展到了绘本图书之外。绘本大都是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极少的文字,但是它能够给人一种温润的感动,给人一种意味深长的暗示,将人带入一个非常自由的想象的空间。
可惜在当下的图书市场,国内原创绘本供应不足,毕竟我们的绘本创作可以说只是刚刚起步,而欧美和日本却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史。使得引进版绘本占据了大半壁江山:“雅诺什绘本”引自德国,“彼得兔的故事”系列引自英国,“迪克·布鲁纳丛书”系列引自荷兰,“阿罗”系列引自美国,“可爱的鼠小弟系列”引自日本……
但大量的优秀绘本的引进,为我们的创作者打开了一个可资借鉴和思考的广阔天地。使得一些本土绘本作者脱颖而出。如钱海燕的绘本系列《小女贼在惦记》、《小女贼的细软》、《红袖添乱》等,颇有点朱德庸的味道,点到为止,不肯说破。熊亮的《变形记》绘本,文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还有青春文学作家杨红樱,其绘本作品也大受欢迎。
小说绘本被认为是读图时代的必然。王朔小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动物凶猛》、《看上去很美》的绘画本,安妮宝贝的作品绘本,痞子蔡的小说漫画,乃至何员外的《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和郭敬明的《幻城》绘本,让人眼花缭乱。一些文字优美、意境空灵的新型小说正适合做成小说绘本。如红袖添香文学网80后写手呢喃的火花创作的情景小说《我们都站在路的尽头》、《玻璃珠,糖果,老去的少年》等,非常适合作为小说绘本。更难得的是呢喃的火花本人即为美术专业的学生,有相当的绘画基础。这样的写手和作品只要深入挖掘一定还有更多,有待出版界作更多细致的工作,真正培养出本土的绘本创作人才,提高国内原创绘本供应的数量和质量,这样才能改变图书市场以引进版绘本为主的局面,降低绘本图书的成本和价格,让绘本和从前的小人书一样成为普罗大众的宠物。
绘本在中国还是一个刚刚开始的巨大的文化工程,让我们拭目以待。
|
|
|
|
 |
|
回帖 |
 |
|
| 回复人: |
凌晨三点 |
Re:从小人书到绘本 |
回复时间: |
2005.04.25 01:23 |
|
当哈里波特在国内流行的时候,上海的某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自己的少年科幻小说,曾寄给我一套,我转送给了我家刚上初中的侄女。
我让她看完之后告诉我对这套书的感觉。
一个月后,我问她,好看吗?她说不错。我又问她,那与哈里波特比呢?孩子晃着头,很诚肯的对我说:“跟哈里波特没法比。”
绘本也是如此。
|
|
|
| 回复人: |
侧影柔肠 |
Re:从小人书到绘本 |
回复时间: |
2005.04.26 15:37 |
|
喜欢绘本的人都有一颗未泯的童心~:)
|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