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山东唯 一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闲云孤鹤 收藏:2 回复:3 点击:5193 发表时间: 2005.03.06 23:03:23

再见!周汝昌先生


  今年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逝世24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个大型的系列节目《新解红楼梦》,央视邀请了包括几位中青年学者在内的16位当今红学界一流的专家、学者做客中央台百家讲坛节目,向观众讲解古典名著《红楼梦》。因为有许多学者的观点是十分新颖的,且有的是初次提出,故曰“新解红楼梦”。
  邀请的专家真可谓阵容强大,其中包括红学会会长:冯其庸,副会长:蔡义江、李希凡,原文化部长:王蒙,还有周思源、吕启祥、李书才、丁维忠诸先生。再有一位就是当今 “红学”界 数第一的,新红学奠基人之一,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85岁高龄的周汝昌先生。
  这个节目从2003年5月14日开始至11月5日结束,历时近六个月,共16集,每集45分钟。此次活动是央视和中国红楼梦学会共同策划的,参加讲座的红学专家如此之集中,规格如此之高,这是近年来电视荧屏所没有过的。另据主办人透露:在录制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事:红学家分两派,由于不少中青年专家都是老红学家的学生,但所持的观点并不相同,因此在演播室录节目的时候,他们都不愿意坐在一起。对此,主办人感慨地说:“能把他们集中在一起挺不容易的。”
  几个月来,我始终坚持观看这个节目,有的集还看过两遍,并且详细的作了笔记。感觉收获颇丰,也感慨万分。尤其对周汝昌先生的讲座,特欣赏,也佩服之至。周先生是所有专家中年龄最长的,也是讲的篇幅最长的,可先生始终是讲桌上一杯水,即不用讲稿,也不使电脑的唯一一人。仅凭着记忆侃侃而谈,而所背诵的章节、诗篇,一字不差。这是何等的学识?何等的记忆?周先生的治学思想,顽强意志,深深打动着我,也强烈震撼着我。我辈有何能可逞?差远了!潜心学习吧!
  周先生从事红学研究五、六十年,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为雪芹而努力写作,不知休息,不计假日;又为了宁静,常常与冬夜寒宵结缘,夜深忍冻,独自走笔,习以为常,是苦是乐,也觉难分。”他有诗写道: “夜寒灯火在书帷,霜月相关午漏稀。… …得失安能逃愧负,素心耿耿对清辉。”可以说《红楼梦》已成了周先生生命的一部分。
  央视的这档系列讲座,5月14日开篇打头阵的是周汝昌先生,最后两集,压轴、兜底的还是周先生。最后的两堂讲座,是对这个庞大节目的总结和注释。题目是:答疑《红楼梦》。围绕讲座,听众提出了很多的问题,有的是网上发来的,有的是现场听众提出的。主持人捡出了几个有代表性的,请周先生回答。在这里我们不妨回顾一下。
  周先生的观点十分鲜明,他认为,研究、阅读《红楼梦》要用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从历史,时代背景的角度,从文学史、小说史的高度,进行理解与探索。不能生搬硬套西方的以及现代的思想。什么自由、平等、博爱,不适用于红楼梦的人物和故事。
  他认为,要真正理解曹雪芹与《红楼梦》,必须抛开高鹗的“续”(后40回)来思考,高鹗的“续”会将读者引入狭小、庸俗不堪的境地。高鹗的那一套,居心是不可侧的。高鹗作“续”是乾隆与和绅的诡计。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动机是什么?
  周先生认为,曹雪芹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创作《红楼梦》了,他当时的创作,受明代小说的影响很大。如《金瓶梅》等,那些作品多是些风花雪月的言情甚至淫秽的内容。在脂批本以前有一部《风月宝鉴》主要是写男女关系的。曹雪芹把它拿来作了《红楼梦》前几回的内容。脂砚斋重会曹雪芹后,就告诉曹雪芹,《红楼梦》不能那么写,要写一部与以前的小说不一样的。于是曹雪芹就换了思路,改了笔法。乾隆十九年成书的《红楼梦》甲戌本有批语说“字字写来皆是血”。可见,曹雪芹写《红楼梦》是为了写出自己的血和泪。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而是概括中华文化的文、史、哲。
  红楼梦是108回?还是110回?
  周先生说:这不仅仅是一个数目问题,它体现的是本书的大章法。说它是108回,有以下证明:
  1、在中华文化的传统习惯里,108是个好数。所谓“九品中正”数是108。庙里撞钟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还十八,也不知道怎么的,撞钟的那个节奏一共是一百零八。《红楼梦》重要人物就是女儿一百零八位,针对《水浒传》的一百单八将绿林好汉。《红楼梦》一百零八位女儿,脂粉英雄一百零八名,这都是文化内容,而不是文字、数字游戏,内容深刻得很。
  2、《东周列国志》一百零八回。在红楼梦之后,成书于乾隆年间的《歧路灯》是108回,此书是模仿红楼梦写的,其人物故事与红楼梦都有对应。作者李绿园肯定看过红楼梦,知其是108回。
  3、女娲补天剩下的那块方石,高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四个底边:4×24=96丈,加上高12丈,共是108丈。
  4、红楼梦中描写的女子,正钗12,付钗总和96合计108钗。
  5、脂批本原稿实为78回,为了去市上卖才凑了80回,脂砚斋批语说:之后还有30回,加起来共108回。
  关于“色空说”与《红楼梦》的主题。
  周先生批驳了俞平伯先生的“色空说”。先生认为,从红楼梦的批语: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看,怎么能说是“色”?怎么是“空”呢?开篇出场的一僧一道,是为了吸引读者的兴趣,故意玄一点,也是为以后篇章设的埋伏。作者借用通俗的价值观,来引导读者阅读红楼梦。“色空”不是红楼梦的主题,主题是写人生的,是写人与人,人与天地的关系,人与万物的关系。
  周先生为何不续写《红楼梦》?
  周先生说,我创立《红楼梦》“探佚学”就是为了了解曹雪芹,真正理解《红楼梦》。为了探知80回后遗缺的内容,五、六十年的工作,就是为“探佚学”做准备的。探知了后三十回的内容,《红楼梦全书的故事也就可知了。我也想续写《红楼梦》只是不敢落笔,我哪有那本领呢。
  周先生的本期讲座结束后,《新解红楼梦》的大型节目也就全部结束了。
  我早就知道,周先生当年是在燕园西语系学英语的,后来又在几所大学,教过好几年的英语。可见,先生对西方的东西,在半个世纪以前,就已是熟知的。读了先生的著作,听着先生的讲座,总觉得里里外外透着那么一股浓浓的中国气,是的,先生很中国。真的,我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感觉要做到很中国是那么难。不是吗?请问:你对中华文化知多少?你认多少汉字?你知道中国的传统吗?我只知道:尼龙袜子已不再时髦;塑料袋子不利环保。
  再见!周汝昌先生。愿你老身康体健,笑口常开。好让我不断地聆听并欣赏你的讲座,不断地汲取中华文化的营养。
   2003-11-13
   (后记)有关《新解红楼梦》节目的专家讲稿以及相关的节目内容稿件,现在还能在央视的网站上查到,还有的是视频节目呢。
  二〇〇五年二月九日
  


文坛.你评我论收录 原创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西楼淡月 Re:再见!周汝昌先生 回复时间: 2005.03.07 23:43

    2003年12月中旬,30集的《曹雪芹》电视连续剧由中央八套隆重播出,传影于万户千家。引发了众多红学家炮轰《曹雪芹》的风波,除了电视剧的编导外,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同样处于“风波中心”,作为“顾问”的他备受非议和指责。周先生对此作出了对这次风波的回应和看法
  
  “伟大小说家曹雪芹“四十年华付杳冥”,到今已整整四个“花甲子”了。240年过去了,我们今日对他的倾慕崇敬,不是降低了,而是时间愈久,愈加增强了这种悃诚的心情。”
  
  “应该说,曹雪芹这个形象非同小可,难以表现。然而我要说:越是难于传达表现,才越是值得努力想方设法来传他、表他、演他。《曹雪芹》电视剧为近年来不可多得的清代历史人物故事片中的艺苑新葩!
   我如此评价是否得当,自然不敢自是,但我也不是信口逞臆,轻加品骘的。”
  
  并赋诗一首:“家世生平事万千,生花妙笔亦维艰。而今影视传天下,海宇同争快覩先。”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crystal04 Re:再见!周汝昌先生 回复时间: 2005.03.09 17:19

    那个讲座不是在中午就是在子夜播出,只看过一期,曾深感遗憾!
   好贴先收藏一下!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爱到荼靡 Re:再见!周汝昌先生 回复时间: 2005.03.15 12:08

    红楼梦从15岁就开始读了 它一直是我床头的珍藏 其中的章节烂熟于心
  
  却一直不喜欢那些红学家的结论之类 红楼梦就是红楼梦除了曹雪芹没有人可以猜到它的写作初衷 并且觉得那些猜度惟有学术价值再没有更多了 每个人读红楼梦的人可以读出自己心中的红楼梦我想那才是最真实的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