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山东唯 一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闲云孤鹤 收藏:0 回复:6 点击:862 发表时间: 2005.02.24 20:12:04

美文 才女 老先生


  
  
  
  我家里竟有一套盗版的《经典美文三百家》。那是当年小内弟毕业时,扔下的那一堆书里的。想必是穷学生买不起正版书,买盗版的看看。妻舍不得扔掉,我又不让她放在我的书橱里与我的书混合,就堆在了博古架的一角上了。
  一日,偶然翻看。虽然是印刷低劣,错字连篇,然,实在是瑕不掩瑜,看着看着也入了迷。真乃是句句经典,篇篇美文啊。
  咦!《黄氏三姊妹》,何许人也?通篇读来,一股幽兰之清香沁人心脾。原来,黄氏三姊妹是当代的三位才女,家居成都。
  这篇美文的作者,就是当今《红学》界坐第一把交椅的周汝昌老先生。早年先生在成都教书时,结识了这三位才女。之后的几十年间,与黄氏姐妹有着书信的来往和诗文的交流。可是三姊妹凄怆的命运却让人感叹。
  美文的开篇就提到了几位古代的才女,什么班姑、蔡女,咏絮的谢家姑娘,还有陈寅恪先生为其作传的柳如是。他们都是谁啊?善于较真的我,又开始了考证。什么《史记》、《汉书》、《资治通鉴》以及《世说新语》等等,又折腾了一遍。这一折腾不但弄明白了几位才女的详实资料,还对相关的史实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还发现了几段有趣的故事。
  周先生在文中还写到“成都黄氏,古有黄四娘,见于老杜佳咏;今有黄氏三姊妹…”黄四娘?翻遍了家中的藏书,查遍了老杜的诗句,再去图书馆搜寻,终是搞不懂黄四娘是谁。侥幸到网上看看?哎!有了。顺着线索再翻书。。。。。。原来黄四娘是诗圣草居成都时在浣花溪畔的邻居,也是一位才女呢。请看老杜的佳咏: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流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见《江畔独步寻花》之六)
  从此我就“爱”上了周汝昌先生。也不再对那些盗版书怀有敌意了,挑挑拣拣之后,这些盗版书也归了正位。
  孟子云:知人论世。“诵其诗 ,读其书 ,不知其人, 可乎?”怀着崇敬的心情,我开始关注起周汝昌先生来了。
  一日午夜(2001年),没有倦意,闲着无聊,打开电视,选到cctv10,是百家讲坛节目。有个老头在讲《唐诗宋词鉴赏》。不一会,字幕就打出了老先生的名字。啊!是周汝昌先生。我终于可以目睹你老人家的“芳容”了。激动过后是认真的听讲。先生的语言诙谐幽默,平易近人,可知识渊深,见解独到。
  先生说:“我的本行呢,数十年来是弄诗词的,红学是我的业余,带着玩票的性质,可是后来涉足于红学,就拔不出脚来了,这个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今天到这里来讲唐诗宋词,我还是非常高兴,我喜欢唐诗宋词,但是唐诗宋词,讲起来是很困难的,我们首先要实事求是地,认识这一点,这个困难存在几方面,好多方面。。。。。。”
  周先生到底是个什么人呢?他科班的学问是英文啊,红学也是业余?佩服啊,爱你没商量。
  周先生,1918年3月4日生于天津咸水沽镇,从小就有颖慧之誉,读书过目不忘,16、17岁就翻译过冰心的很多作品。年轻时的周汝昌生性活泼,多才多艺,吹拉弹唱无所不能。可是造物弄人,命运偏偏让他在15、16岁时曾一度双耳失聪。后来又两眼几近失明。青年时代(1939年)考入燕京大学西语系学英语,后来在四川的华西大学、四川大学当过好几年教英语的老师。可是,他从1947年起,就“一不小心,成了一个红学家”。成为继胡适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1953年9月,上海棠棣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部红学著作《〈红楼梦〉新证》,这本书近四十万字,对曹雪芹的家世、《红楼梦》的版本、脂砚斋的批语等有关阅读《红楼梦》的背景情况作了深入的探索,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成为胡适和俞平伯开创的“新红学”之集大成式的著作。这本书后来又不断充实完善,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再版时,已经成为八十万字的煌煌巨著了。他提出了红学有根本性的四大分支的论点,即曹学、《石头记》版本研究、脂批研究和探佚学。并指出:“脂砚斋既不是曹雪芹的什么叔父或兄弟,也不是曹雪芹自己,并且还不是男人,而是女人。她就是《红楼梦》中的人物史湘云。与曹雪芹为夫妻关系。”
  此后五十多年的风风雨雨里,周先生不倦不辍地从事红学和其他中国古典文学文化的研究写作,特别是后来患眼疾双目几近失明的情况下,仍然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恒兀兀以穷年,不知老之将至,迄今为止,已经出版了二十册以上的学术著作,其中研究《红楼梦》的就有十五六部。
  至今,我仍然密切关注着周先生的行踪,先生也时而在电视上露面。他的书我也看了不少。至于《红楼梦》,当然得再看几遍了。正是,不上高山不知天高,不入大海不知渺小。
  二〇〇五年二月七日下午5时16分
  


原创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九九 Re:美文 回复时间: 2005.02.24 20:51

    周老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除了他的红学贡献之外,他身上携带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据说,当他在现代文学馆做演讲的时候,听众是最多的,大量的听者涌入文学馆,这不仅仅是红学的魅力,他们也是为了看一眼周汝昌,如同拜谒一段即将被时光拆除的古城墙。他是这个时代少有的古典标本。

2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小贱人 Re:美文 回复时间: 2005.02.24 21:00

    班姑、蔡女,咏絮的谢家姑娘,还有陈寅恪先生为其作传的柳如是,哥哥连这些才女都8知道啊,真是的~``要好好学习啦~~嘿嘿,俺可是研究才女研究了n多的,恨不得从她们身上抓一把才华粘自己身上的,哈
  周汝昌是俺们家乡人捏~离俺们家不老远滴~那回去采访他老人家,超慈祥滴,上了俺们杂志滴,俺们那中学校名都是他给提滴,有学问的老人家就是好呢。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小贱人 Re:美文 回复时间: 2005.02.24 21:06

    8过,俺对哥哥有意见撒,盗版书咋了?俺好多都是盗版滴,在俺们学校买滴,也不一定盗版都是错别字连篇,俺那些都没有什么呢。
  8过哥哥也好学之极哦,看到一个典故就去追根溯源,pf呢,俺就没那么好学,最多是看到一个不认识的字去查一查罢了。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凌晨三点 Re:美文 回复时间: 2005.03.01 22:58

    红楼看过不下五遍,但从来没有一回完整的看完,个人感觉高鹗续的不太理想,而且每次看红楼,看到第九十回之后,都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这五次都是如此。
  
  哈,迷信。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凌晨三点 Re:美文 回复时间: 2005.03.01 23:03

    看过两个版本的红楼梦,一个版本好象是中华书局出的《戚蓼生批注[红楼梦]》,还有就是人民文学版的《红楼梦》了。
  
  个人喜欢后者。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爱到荼靡 Re:美文 回复时间: 2005.03.19 20:04

    读过你很多东西之后突然想 是否先生也在 研究红学

5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