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吉林伊人有约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jlyjlwh200 收藏:8 回复:10 点击:4184 发表时间: 2005.01.31 13:24:51

足迹(59)--走出教育


  
  2005年元月31日
  
  1982年,温河成了教育局唯一的副局级后备,并且参加了县委组织部举办的后备干部培训班。
  这时的温河在县直机关也算有些名气了,不少单位也将目光瞄向了温河。
  先是人事局,局长是原大岗子公社党委书记常维久。因为对温河早就印象深刻,加之本单位缺少骨干力量,就向教育局提出,要温河去县人事局工作。
  同样是局,温河当时是教育局第一骨干,谁能把好孩子向庙上舍?教育局长当然不会干。
  接着是宣传部,这要比人事局力度大,因为它是代表县委主管教育的;而且直接管教育局中层干部和局下属单位的头头任命。
  但是调温河局长说什么也舍不得给,经协商,双方都做了让步。宣传部不硬要温河了,但必须从局内的工作人员中给一名,于是局长看池某整天扬个脸,不愿意和别人说话,就把他给了宣传部。
  不久组织部组织科长王某找到温河,说组织部要调温河,问温河愿意去否?组织部是出领导干部的地方,谁能不愿意去?
  哪知没等实施,县委办公室却来个先下手为强,暗中考察了温河后,将调温河的事还汇报给了书记,于是办公室就以书记的名义向教育局要人了。
  这次局领导无话可讲了,只好放人。
  1982年5月,温河的调令已到教育局,可是此时正主持调资,经协商,到8月末,温河才到县委办公室报到。
  永吉县当时是个农业大县,县委的工作中心当然在农业。
  1982年,中国的农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性的变革。安徽农民将农田承包到户,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震动。
  这年初,中央关于农业问题发出了第一个1号文件,实际是在推进安徽的做法在全国实行。
  搞了30多年的集体化,要将田地重新分给农民去种,大部分干部是想不通的。因为这些人长期受极左路线的束缚,认为只有集体化的道路才是社会主义。
  当时流传着不少说法,什么“艰苦革命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了;什么大骡子大马一分,社会主义就土崩瓦解了。有相当一部分干部成了改革的绊脚石,不敢大胆地带领农民走改革之路。
  县委个别领导也怕犯路线错误,工作起来缩手缩脚,只好派下大量人员到基层搞调查研究,看看广大农民的动向。
  当时机关还不算臃肿,县委办公室才设两个科,秘书科和行政科。大型会议的筹备和调查研究,材料形成都是秘书科的事,县委各书记都没有指定的秘书跟随,秘书科是为县委集体服务的。
  温河报到后,第一项任务就是随办公室管文秘的副主任到黄榆乡搞调查。
  同行的4人,还有夏文秀和崔隆基。
  4人住在乡招待所,不下各村时,在乡政府食堂用餐,那时招待还没有去饭店的,都是在食堂做几个菜。
  调查研究时,都是深入村屯,直接与村领导和群众座谈对话。
  农民最讲究实在,他们真心拥护中央文件,他们盼望能有自己的土地。建国后集体化20多年的苦日子过够了,纷纷要求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应该说中国能有今天,完全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农村的率先改革。
  这次调查后,经调查组4人“吹路子”,共同写成了一个关于农村现实形势的调查报告。报给了县委领导,坚定了领导们将农业改革大力推进的决心。
  这已是粉碎“四人帮”后的第六个年头了。农村尽管进步还不大,但也允许种一些经济作物了。
  温河在黄榆搞调查,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没少吃大西瓜。
  因为在改革开放前,不允许农民种经济作物,瓜果李桃很少见到,温河来此,工作了10多年,也没有吃到过几次瓜果的。西瓜几乎多年不见了。
  因为这时正值西瓜开园,尤其黄榆的西瓜在山坡上种的,口头格外好,温河一天中曾吃掉10多斤大西瓜,结果晚上遭了罪,起夜达10次之多。
  大家聚在一起,趣事也多,丑事也会有。
  一天乡党委书记尚某在自己家中做了几个菜,将温河等几人请到了家。主任和崔隆基都是饮酒的能将;温河与夏文秀划等号,都不胜酒量。
  大家在一起,边谈边喝,气氛融洽。没酒量的喝两口,脸就红,心就跳;有酒量的,不喝醉不罢休。到了晚间,那两位老兄都喝得晕晕乎乎的了。
  主任还不错,喝醉了就睡觉;崔隆基可就不行了,先是扬场晤道地胡说,后来秽物吐得遍地都是;而且掏出小便,往屋地撒尿。致使整个房间各种难闻的气味熏天。
  温河与夏文秀只好起来收拾屋地,先将秽物扫除,再打来清水将屋地清洗干净,足足干了一个多小时。
  崔隆基染上了酗酒的毛病,后来回乌拉街当党委副书记,每天饮酒不止,最后酒精中毒;不到40岁,就被酒精夺去了生命,一个很有才华的人被酒害了。
  调查研究工作搞了半年多,领导又分工温河看家。任务就是接待来县委办事的上级或外地人员,还与另一名老同志一起做县委发布的文件文字把关。
  县委文件有许多是涉及各部门的工作,初稿由有关部门先形成。如农口的由农工部,财口的由财贸部,统战口的由统战部,群团的则由工会、妇联、共青团、武装部等。
  初稿形成后,报办公室秘书科,由温河和另一名老同志两人把关审定,文字修改好后,报主管主任批阅后,交打字员打字印刷。打字是手工打字机;印刷是手动油印机。
  最后拣好材料,装订完毕,发到有关部门。那时工作效率特高,分拣材料的同志都像飞一样快。
  县委办公室的工作温河干了还不到一年半,就由于干部调整,调出了办公室。
  


文坛.浮 世 收录 原创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九九 Re:足迹(59)--走出教育 回复时间: 2005.01.31 14:51

    温和真是干了不少岗位啊,,办公室工作就是这样,天天动脑筋写材料。

回    复    

回复人: 玻璃鱼 Re:足迹(59)--走出教育 回复时间: 2005.01.31 17:02

    好样的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子扬 Re:足迹(59)--走出教育 回复时间: 2005.01.31 18:07

    这么丰富的人生经历对一个人来说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羡慕呢:)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柳叶轻情 Re:足迹(59)--走出教育 回复时间: 2005.02.01 10:26

    趣事也多,丑事也会有。

------------------------
禽兽尚有一点怜悯之心~而我没有.所以我不是禽兽~

回    复    

回复人: 柳叶轻情 Re:足迹(59)--走出教育 回复时间: 2005.02.01 10:26

    趣事也多,丑事也会有。

------------------------
禽兽尚有一点怜悯之心~而我没有.所以我不是禽兽~

回    复    

回复人: j1027 Re:足迹(59)--走出教育 回复时间: 2005.02.01 15:01

    丰富精彩的人生路!

回    复    

回复人: 阿辽申卡 Re:足迹(59)--走出教育 回复时间: 2005.02.01 22:22

    同意子扬的话,好羡慕呵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朵拉未眠 Re:足迹(59)--走出教育 回复时间: 2005.02.02 18:54

    生活本如此。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yfm Re:足迹(59)--走出教育 回复时间: 2006.03.30 21:19

    你的仕途越走越畅通了。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恬静 Re:足迹(59)--走出教育 回复时间: 2006.04.10 23:56

    在办公室整天动脑筋写那些较枯燥的材料,累吧!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张望 Re:足迹(59)--走出教育 回复时间: 2006.05.01 18:00

    羡慕你的人生阅历。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