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北京创作空间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灯下骷髅谁一剑 收藏:0 回复:1 点击:5271 发表时间: 2005.01.20 19:44:15

[灯下听曲]之古琴演奏:《高山流水》


  古琴演奏:《高山流水》
  
  何处传来潺潺的水声
  慢慢润湿 心情
  琴弦被五根纤纤的手指抚过
  将断
  
  一股清流
  弄过唏嘘 那样缠绵
  不绝 指尖
  一朵水花蓦地绽开
  历史中飘起
  一段音乐 和一瓣菊花的香气
  
  我觅着那浅浅的吟哦而上
  看见了隐于琴者眼中的一泓深碧
  凝成一声
  叹息 顺着我的面庞
  迤俪而下
  多少年以前的传奇
  
  《高山流水》小解: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古代琴曲。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两千多年来,《高山》、《流水》这两首著名的古琴曲与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一起,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 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传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代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据琴家考证,在《天闻阁琴谱》问世以前,所有琴谱中的《流水》都没有张孔山演奏的第六段,全曲只八段,与《神奇秘谱》解题所说相符,但张孔山的传谱已增为九段,后琴家多据此谱演奏。 另有筝曲《高山流水》,音乐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现有多种流派谱本。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之处,都是同名异曲,风格也完全不同。
  


文坛.诗语如歌收录 原创[文.诗语如歌]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石竹老人《33》 Re:[灯下听曲]之古琴演奏:《高山流水》 回复时间: 2005.01.22 21:02

    好优美的流水可惜我们听不见高山的幽静

------------------------
一枝一叶独自好,了了数笔有灵奇。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文坛新文: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