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有贺卡的日子 |
不知道你是否有这样的记忆。在十二月的某天开始,某种热闹的气氛暄腾起来,日子里突然有了新鲜的期盼,蠢蠢欲动的计划如雨后春笋般形象分明了,有两个字格外的让人敏感,那自然便是“贺卡”了。
那记忆也许被许许多多的琐碎和重大的其他记忆所隐没,藏在童年那片纯净而遥远的土地里。突然间从外界漏进的小小雨滴,或许就是不经意翻出的一张过去的卡片,就使土地中开出星星点点的小花来,方才知道原来那看似平静的土层下并非一无所有,有旺盛的怀念埋藏在里头,一旦萌发,就会绽放出淡淡的芬芳,别致的美丽。
对于新年贺卡的筹划往往从十二月以前就开始了。渐渐想着办法问父母要零花钱,渐渐减少了对诸如烤红薯之类食物的开支,渐渐看着钞票一毛一毛的积攒起来,于是计划便渐渐清晰了。谁谁谁是最好的朋友,一定要送上一张最好的贺卡;谁谁谁去年先送给自己了,今年需要主动的;谁谁谁家里贫寒,因此一张贺卡的温馨是应该给予的……小小孩子的计划里,常常是深厚的感情,单纯的世俗和幼小的高尚都有着,因为这些,兴奋又多了几分,期望又厚了几分。
买贺卡则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一个偌大的市场,此时此刻成了贺卡的海洋。热情的卖主笑呵呵地招呼着多是孩子的顾客,一味地纵容着我们不厌其烦的挑选。毛茸茸的以小动物为画面的贺卡多是女孩子的喜爱,尤其是那暖暖的粉红色的、淡黄色的、嫩绿色的常让我们爱不释手;男孩子则喜爱挑选那些以风景为画面的贺卡,显出纵览江山的大气来。也有喜欢动物的,喜欢明星的,喜欢汽车的。总之对贺卡的挑选,往往能够透出个人的偏好来。我小学二年级,也就是87年的时候,贺卡的价钱是两块钱一本,就是十张,偶然把价钱讲到一块八,便像得了很大的便宜,心里喜洋洋的。剩下的钱用来买久违的烤红薯,那甜甜的香香的滋味也格外刻骨铭心。
接着就到了互赠贺卡的时候。一个班级里总有几个积极分子,也不等到元旦的来临,急急匆匆地就把贺卡送给别人。收到的人又是喜悦又是不安,自然也就想着回赠的事。小心翼翼地放在抽屉的贺卡原本是做好了计划的,因此在收到了不期望中的贺卡后,总还要想办法再省出些钱来买上几张。就这样一个带动一个,贺卡的互赠蔚然成风。整天的教室里都充满的喜气,不仅是节日提前到来,仿佛连春天也到来了。
有的时候,早上上学来到教室的时候,桌子上已经摆上了一张贺卡,贺卡上的字迹多是认真的,体现着赠送者的真诚,语句也各有特色,显然还是经过仔细考虑;也有的时候,贺卡在课间被偷偷地塞在抽斗里,及至下节课拿书本的时候发现,却不急于打开,似乎有了猜测和期盼,一节课的时间才不会那么长;还有的时候,贺卡是直接送过来的,那时往往彼此都会有些羞涩,但目光的交流里又都带着笑意。而对于发出贺卡的人,也常常偷偷地关注着收到者的神情,猜测着对方是否喜欢,隐约地盼望着他的回应。
贺卡之风往往从十二月一直吹到放假,甚至更久。在这样的风里,每个收到贺卡的人都感到了真正喜庆的气氛,感到了被关注的幸福,被祝福的喜悦,被期盼的兴奋。
从小学以后,再到初中,贺卡已经发展到了新一代。音乐贺卡、立体贺卡、巨型贺卡开始占领市场,价格也从两毛钱一张涨到了两块甚至更多。初中的贺卡里有了许多不同的内容,懵懂的情感开始利用贺卡这个含蓄的工具。时至今日,我依旧记得一张粉红色的上面有着卡通女孩朦胧眼神的贺卡。同时记得的还有那个谦卑的署名——“一个普通男孩”。我听说他为了买这张贺卡花了一个多星期,走遍了大街小巷,因为这张贺卡上的女孩,有和我几乎一样的眼睛。
只是,事过境迁,贺卡风终于停歇。往事如雪泥鸿爪,不易辨析;贺卡被束之高阁,收作回忆。
我们似乎已经不再需要贺卡。短信息和电子邮件取代了它,占据了时代的市场。有时候我会猜测,今天的孩子还会像我们当时那样认真而虔诚地写下祝福的话语吗,有时候我也会怀念,怀念有贺卡的日子里,那温馨的、幸福的、甜蜜的、期盼的感觉,怀念手指滑过纸张时满足的喜悦,怀念鼻子靠近纸面吸进的芳香,怀念有人为我整个大街寻找贺卡的岁月,怀念,深深地、酸酸地怀念着。
|
|
|
 |
|
回帖 |
 |
|
回复人: |
梦惋 |
Re:怀念有贺卡的日子 |
回复时间: |
2004.12.19 12:41 |
|
呵呵~~~`
小时候~~~~
我最喜欢自己做贺卡送给朋友呀~~~弟弟妹妹的~~~
我觉得自己做的送出去更有成就感~~!~~
|
|
回复人: |
waiting |
Re:怀念有贺卡的日子 |
回复时间: |
2004.12.20 15:03 |
|
即使发送贺卡
也许已经不再是曾经那真诚的祝愿了
事过境迁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