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山西文化艺术 回复帖

被回复帖: 云儿飘飘的《与青梗峰关于诗歌创作的探讨》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翡翠明珠 收藏:0 回复:0 点击:214 回复时间: 2004.12.13 16:17:32

Re:与青梗峰关于诗歌创作的探讨


  这一问一答的二位都是专业的背景,一来二去的说话都是行家的声气,看来过瘾的很,欢迎欢迎,看到这些词语也倍感亲切。
  
  
  现在诗坛的诗可以说小家碧玉的多,而大家子气的少。如何做到清新可人而具有一定的品位,这是青梗峰探讨的方向,故而提出探讨。
  
  “三心二意”
  
  这些说法都是为我深为赞同的,不须多说。
  
  新诗中的用典问题,五四时期的诗人也是极为关心的,闻一多,徐志摩的诗里都有探讨,尤其徐志摩的诗里,化用文言词语,不见痕迹,想来他们那些人刚刚接触白话新诗还不脱文言素养的习惯,也不是强为模仿学来的笔触。
  
  李杜的风格不同,飘逸沉郁,李商隐的华美哀丽又是另一种风格,苍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历来为诗人诗评家称道的是用典不露痕迹,那种苍迷飘忽的情致美的非人间,能写得出此类诗句是何等的心力手笔!古人的典故修养比今人的要深的多,不存在需要注释的理解问题,读来自然无碍,情意味全出,少了隔靴搔痒的古今语言之间的翻译转换。
  
  诗如人,做诗同做人,诗反映人的气韵品质,性格心胸,眼界层次,做诗先做人养气,还是那句话:观书当自出见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患己之无能,不患人知不知己也,读此好文,;聆此好谈话,自然大快人心。

------------------------
骤雨过,珍珠乱散,打遍新荷

删   除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论坛热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