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贾岛诗文随想 |
偶翻小儿四年级语文课本,见一课载有古诗两首,其中一首是唐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由此联想到此君的另一首诗《剑客》: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试君,
谁有不平事?
贾岛,字浪仙,曾任长江主簿,故人称贾长江,著有《长江集》。善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剑客》是其少有的“痛快”之作。贾岛一生颇多波折,起先遁入空门,号无本,后又还俗。久第进士不中。以诗文传世而著名。并由其诗句:僧推月下门及僧敲月下门,而推敲出“推敲”一词献与世人。
读此二诗,一般会把作者判若两人。我说不然,两诗具有内在联系,不难看出其中的因果。
且说“隐者”。纵观古今中外,不乏隐者,且隐者大都怀有大才。有人说“隐”是一种逃避,是消极的。我说,“隐”是一种术,一种生存方式。是韬晦,是迂回。就隐术而言,我把隐士分为大中小三等。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隐”作为一种术,一种方法。但凡有志之士都需隐。隐只是一种形式,其实质内涵包括:忍、耐、容。若隐就要 “忍”住寂寞、“饥饿”;“耐”住“风寒”,视过眼烟云为无物。“容”要有纳百川的气度,妙悟无欲则刚的辩证。
回头再说那位剑客,之所以称为剑客,是因为他首先是隐者,不然,怎么会十年磨一剑呢?
提起古人,我想到了诸葛孔明。我认为他是中隐,隐于市间。在南阳隆中的卧龙岗上,耕种、研习,又与智者好友频繁往来。刘、关、张,一顾不遇,再顾不见,三顾知遇。之后就有火烧博望、新野,打得曹兵鬼哭狼嚎的一鸣惊人,再后才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成。
说起太公姜尚子牙,应是大隐,他曾在朝,但不遇、不逢时,直到八十岁还在渭水闲钓,但终于钓到了西岐周王,可谓久旱禾苗逢甘雨。于是有了大周八百年的基业。
吾辈之青年,应深悟隐中之哲理,潜心、静心,十年磨砺,候机而勃发。
|
|
|
|
回帖 |
 |
|
回复人: |
九九 |
Re:读贾岛诗文随想 |
回复时间: |
2004.11.21 17:08 |
|
:)
|
|
回复人: |
闲云孤鹤 |
Re:读贾岛诗文随想 |
回复时间: |
2004.11.22 08:39 |
|
“隐”似乎是一消极词,本文中我把它赋予了积极的意义。九妹请注意:厚积薄发与候机勃发,是不一样的,后者是更积极的。
|
|
回复人: |
新月淡妆 |
Re:读贾岛诗文随想 |
回复时间: |
2004.12.02 23:19 |
|
但我以为,先哲们归隐湖光山水之中,不免沦为避世一说。比如梅妻鹤子的林甫,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不排除生活中的不顺意,官场上的失意,才退而次求之,追求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
|
回复人: |
般若草 |
Re:读贾岛诗文随想 |
回复时间: |
2005.02.19 15:39 |
|
"万人如海一身藏".修身养性为隐,建功立业为用.隐有深浅境界,用有大小作为....
|
|
回复人: |
zimalian |
Re:读贾岛诗文随想 |
回复时间: |
2012.05.31 17:31 |
|
还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呢:前首我家娃娃都会背了,后面的却没注意过,经你这么一细说,前后果然有‘隐’的牵连哦~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