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六日见闻杂记(一) |
西行六日见闻杂记(一)
1,缘起
听说,西部极美。当我还是初中生的时候,我就开始神往着那里了。只是,我并不是为着谁说起过那里多么辽阔而神往,我是为着玉娇龙,为着她带了深情与骄傲、美丽与矜持、带了内心纠结的矛盾与孤苦、似一朵落花、为情出走于幽谷、凭着一匹黑马一口宝剑一身绝技驰过大半的中原、驰过祁连山脉、驰过嘉峪关、驰过西疆的草原大漠、寄居艾比湖畔、最终在茫茫雪色里逐渐远去、远去的她那孤寂的身影。
这是我永远珍藏在心底的玉娇龙,是80年代聂云岚因喜爱而改写了王度庐《卧虎藏龙》我才有幸结识的美丽玉娇龙。少年的我,那么痴迷地追随着玉娇龙的足迹和心迹,只影在令人心窒的绝壁,在连绵险峻的祁连山,在无边无际的草原,在一望无际的大漠,一刹悲泣一刹欢喜,却完全忘记自己究竟身在何方。
所以,我早知道乌苏城外的无边草原,年少的玉娇龙曾在那里伫立凝望,第一次神怡和怅然。我知道乌苏到迪化要经过昌吉,过了昌吉,便会进入一片茫茫沙漠,玉娇龙就是在那里遭遇了半天云。我知道沙漠的西北方有山脉和树林,在那里,玉娇龙第一次孤身荒野,害怕的想哭又不敢哭。那座山通往迪化的路,必经辽阔荒凉的沙砾地带,只见石砾不见野草,在那里,玉娇龙感到过窒息。石砾之后是美丽草原,在那里,玉娇龙知道了半天云就是罗小虎。一剑铸情。晨岚漫过来,仿佛云海,玉娇龙第一次依恋一个人,情愿就这么坐着,直到白头。他们在迪化城外分手,罗小虎指着红山山顶告诉她,那里是红庙子,登上峰顶可以俯视迪化全城。
从一本书,我记住西疆。然而,知道迪化就是乌鲁木齐,站在红山顶上俯视全城,却是在我真的到了乌鲁木齐之后。
年少时我并不知道我能到玉娇龙走过的地方去看看。如今,20年过去,我带着心底的秘密,带着梦中的神往去寻访,然而,真实的感触,毕竟已然不同。因为我是我,我从不是玉娇龙。但是,关于一直深藏心底的这一切,我还是想记在这里,只为,六日西行,此是缘起。
2,行程
因是上班族,所以只有趁节假日才能出行。
这个国庆节我有十多天的长假,自己很是雀跃了一番的,然而出行无伴于我来说毕竟胆怯,即便是跟旅游团也不方便。所以约了妹妹,只游六天。
六天的行程里,每天的安排都满满的。第一日出发飞乌鲁木齐;第二天游吐鲁番葡萄沟、坎儿井、火焰山、高昌故城;第三天是天山的天池和乌鲁木齐的大巴扎;第四天抵达敦煌,游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第五天嘉峪关;最后一天是兰州,下午返家。
都说西行不是去享受而是去吃苦的。可我不这么看。他们说这无边的戈壁荒滩多么贫瘠,拥有一片宝贵的绿洲就堪称江南风光了。是的,我也看到表面的这一切了,然而,我看到更多的却是自己知识的匮乏。
我听说欧美文学界有一个冰山理论,那是一个非常形象化的比喻:海面上暴露的冰山,只是整个冰山的七分之一,它的全貌隐匿于大海之中,而惟有这巨大的隐匿,才是冰川的魅力所在。
我去了那里六日,在湛蓝的天空之下,我不仅想看清我眼前的一切,我也想努力的睁开心灵的眼睛,去探询那背景深远的文化之林,那里隐藏着为我不知的奇珍异卉,那里是真正的魅力所在。知道它的存在,真的教人异常的心动。
真可惜我没有多高的学识,那双心灵的眼睛无论如何还看不清楚,依稀是模糊一片。只是,我愿意记下我所见的只鳞片羽,与人分享。
西行六日,非但不是吃苦,而且是幸运。我们皆是幸运儿,能在短短的时间里,到达这么多的地方,走古人经年才能走过的里程,最重要的是,只要你愿意,你就能取回那里神秘宝库的钥匙。
3,第一天
——新疆乌鲁木齐。
也许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乌鲁木齐并不是出色的。然而,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情。这风情的魅力,从不是用经济能衡量的。
我觉得这个城市最大的魅力,并不是因为它位于丝绸之路的重要地理位置,而是——人。
这里居住着汉、维吾尔、回、哈萨克、蒙古等据说四十多个民族的人民。随意的走进临街的小饭馆里,看他们高高的鼻子、深深的眼窝、异域的服饰,听他们说听不懂的语言,然而又那么热情的微笑和招呼,觉得美好极了。哪怕说只是吃上两串烤肉串,他们也把茶水端上来,示意我们去坐了吃。
听说,他们是有着单纯的信仰的,对于远方的客人,他们会相信前世的缘分。譬如前世一千次的擦肩而过,才能换来今世一次相遇;前世一千次的相遇,才能换来今世一次相识。这么想着,就坐在那简陋的小店里,吃着烤肉串,心灵的眼睛竟湿润起来。
我很爱吃这里的馕包肉。甚至买了一个馕带在食物袋里,闻着那香,想着那味道,于是口水多多的,心里美美的。
听说,他们居住在这里,原是游牧的民族。而哈萨克族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习俗叫做“姑娘追”。原来女孩子喜欢上了哪个小伙子,才会用鞭子去鞭打他呢。我才知道王洛宾的《在那遥远的地方》,之所以那么柔情美好,原来是有这样真实的依据的。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她那粉红的笑脸,好像红太阳,她那活泼动人的眼睛,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我愿抛弃了财产,跟她去牧羊,每天看著那粉红的笑脸,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我愿她拿著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从前我喜欢这首歌,因为这遥远的地方这美好的姑娘戴着一层如雾的面纱,教人神往。如今我来到这里,觉得王洛宾真了不起,他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着美,为这里所有的女孩子写了一首真实美好、永远飘香的歌啊。
来到了这里,不能只是欣赏人。当日,我和妹妹相携去看了乌鲁木齐东山脚下的水磨沟。它是一个约一公里长的山涧,位于离城市不远的东郊,夹在东山和红山一个比较幽静的山谷里。说是山谷,实际东山和红山都不是很高的,称为水磨沟公园,倒也恰当。然而这里古榆树苍翠欲滴,在林木繁荫之下流出一条长长的玉带来,湍急清越,真可谓碧涧流泉,颇为古意和幽静。
出了水磨沟,然后去红山公园。就是当乌鲁木齐还叫做迪化的时候,山顶被叫做红庙子的地方。然而,红山还在,红庙子已经没有了。原来清朝的时候,那里是修建了一所玉皇庙的,后来在战乱中毁于战火。如今,留在山顶上的是清朝建立的一座瘦小的宝塔,红砖,十米高,九层,据说是为了“镇山锁水”的。看着那清瘦的塔影,担了这么多年的沧桑居然依旧年轻,我觉得用它来做乌鲁木齐市的象征,是当之无愧的。
红山公园位于城市的繁华地段,出了红山公园,我们又进了商城,不由自主的在出行第一天就买了一些喜欢的衣服。
也许会有人疑惑,我们究竟是从哪里到的乌鲁木齐,然后在这一天里既吃小吃,又逛山逛水逛商城,哪里会有这么多的时间呢?这正是我到了乌鲁木齐第一件快乐的事情。因为乌鲁木齐的半夜12点他们是当我们平时晚上9点或10点来过的。这里有时差呀。我一早从北京出发的飞机,到乌鲁木齐的时间是北京的中午,然而这里还是上午。我时间多的是呢。
2004-10-11
------------------------ 原来人生只合虚度
譬如盛夏疯狂的蝉鸣 譬如花开花谢
譬如无人的旷野间那一轮皓月
|
|
被文坛.在 路 上收录 原创[文.在路上] 收 藏 |
|
 |
|
回帖 |
 |
|
回复人: |
白云下的马儿 |
Re:西行六日见闻杂记(一) |
回复时间: |
2004.10.12 23:56 |
|
随心月游历,共西部见闻
|
|
回复人: |
时光溯源 |
Re:西行六日见闻杂记(一) |
回复时间: |
2004.10.13 09:38 |
|
亲爱的月,
对不起,请允许我这样称呼你,
一大早上班,就看到你这篇清丽的游记
不知不觉中,我的眼眶就跟着温热、湿润,漾满了泪
我的少年时代也曾无数遍地读过《玉娇龙》,
从小人书版的到小说版的
也曾梦里追寻过玉娇龙
今天你又一把将我拽回往日时光重游西域
唤醒我心中水草般深长的记忆
再过不久,我也会去的,一定的!
|
|
回复人: |
叶无语花其言 |
Re:西行六日见闻杂记(一) |
回复时间: |
2004.10.13 12:15 |
|
我8月份去的,感触也颇多,却用文字写不出,你的文字,恰好让我重温那些美丽的风景,心里好惬意,收藏此文,我想尽快看到你关于后面的旅程的文字:)
贴张照片
|
|
回复人: |
梦漪繁 |
Re:西行六日见闻杂记(一) |
回复时间: |
2004.10.13 18:10 |
|
也许看了你的介绍,可以不用西行了,因为即使身临其境了也没有看你所写的文字这么有感染力。
不过,有机会还是想亲身体验一番的。
|
|
回复人: |
叶无语花其言 |
Re:西行六日见闻杂记(一) |
回复时间: |
2004.10.13 21:20 |
|
新疆的国际大巴扎
|
|
回复人: |
名器无声 |
Re:西行六日见闻杂记(一) |
回复时间: |
2004.10.14 02:50 |
|
好文章----只是通篇里唯一的一个"很爱"却好象很自然的用在了吃上--我很爱吃这里的馕包肉!好!眼通心嘴通胃,皆宜!
------------------------ 名器无声
|
|
回复人: |
小影 |
Re:西行六日见闻杂记(一) |
回复时间: |
2004.10.15 18:32 |
|
恩~我是玩游戏才认识玉娇龙的~美丽而坚强独立~我真的很欣赏她~敢爱敢恨.
|
|
回复人: |
泥巴 |
Re:西行六日见闻杂记(一) |
回复时间: |
2004.10.17 20:40 |
|
长假一过,旅游版就有文章了,哈哈,而且还是如此好文!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