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来,我从来没有认真的考虑过些什么,实话说我这个人很懒得动脑筋,很懒得去想一些东西,但前天不同.
前天,我打开电视,继续看我一向喜爱的凤凰卫视的节目,偶然看到一场专题的辨论,其主题为九一八是否该被立为国耻日.这是个很让人伤悲的日子,我想应该是吧!双方围绕这个主题互相争辨,正方的观点很明确,反方则强调在中国的百年耻辱史中比九一八更值得纪念与沉痛的日子多得是,九一八这天相较来说资格还不算到位.
尤其是反方在举例时曾说中国的学生中只有百分之二十的人知道什么是九一八,所以九一八的知名度太低,还说什么九一八是沉痛的一天,但现在更应该关注的是国人对爱的培养,要学会博爱而不是记恨,如此这般等等等等.
我第一次感到可悲,反方的两位可能是分别代表着两种观点,一种是从现实意义来说明,立不立国耻日还不是最关键的,现在要关注的是国人的博爱素质的提高,不要播下仇恨的种子,二是从耻辱的角度来说明,九一八尚不具备让国人牢记心头,刻骨不忘的程度,综合两种观点,可以说明九一八不能立为国耻日.
在整个辨论中,时时还参照一些网上的观点,从这些观点来看,的确如此,在国人心目中,三种说法并存,有的赞成立九一八为国耻日,有的认为七七或南京大屠杀更值得纪念,有的则主张面向未来,不应当造就民族仇恨的种子.十几分钟的辨论结束,双方的观点还是没有统一,也没有能明显占上风的观点.看完整个节目,我真得觉得应当思考一下:什么是国耻?九一八倒底代表了一种什么意义?它应不应该立为国耻日?
所以在今天,趁着星期天的时间,我在网上提出了这个问题,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指点,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
这里我们简略回顾一下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准备对中国大陆进行大规模的公开侵略,首先制造了一系列的挑衅事件。1931年7月,日本间谍机关在东北制造了挑拨中朝两大民族关系的“万宝山事件”,8月又借口有一个日本军官中村大尉在东北失踪,大肆叫嚣挑衅,并把大批军队调入东北,增强驻扎中国 的日本关东军,准备进攻。接着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沟路轨的一段,诬赖为中国军队破坏。于是在9月18日夜,聚集军队攻击沈阳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 轰沈阳城,是为“九·一八”事变。在蒋介石下令东北军“绝对不抵抗”的情况下19日晨日军占领沈阳。接着又分兵进占辽阳、海城、营口、盖平、复 县、开原、昌图、公主岭、长春、抚顺、本溪、凤城、安东等地。21日东进吉林省,占领省会吉林及吉长、吉敦两铁路。22日占领辽源及四洮路。不上五天,几乎全部占领了辽宁、吉林两省的千里河山。
蒋介石领导的南京政府对“九·一八”事变完全采取不抵抗政策。早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前,就曾对东北军下令说:“遇有日军寻衅, 务须慎重,避免冲突。”“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南京政府又训诫士兵们“令不抵抗,即使勒令缴械,占入营房,均可听其自便”。辽、吉两省失陷后的第二天,南京政府又发表了“告全国军民书”,声明东北事件已“诉诸国联行政院,以待公正之解决,故希望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诰诫,务须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就在这样的不抵抗政策下,11月日寇占领黑龙江,1932年1月初占领锦州,蒋介石命令几十万东北军一枪不放地完全退入关内。总共不过三个多月,整个东北二百万平方公里领土和三千余万人民、四千多公里铁路和无尽的宝藏,就被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所断送了,从此东北沦为日本帝国主义奴役下的殖民地。
我想,这些资料已经很能说明九一八的耻辱所在,什么是国耻,外族的侵略很平常,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中遭外族的侵略不是一次两次,中国是一个富有反侵略和侵略历史的国家,这一点毫无疑问.但九一八的的确确算得了是一次耻辱.
外族的入侵是强加在中国身上的耻辱,根据一些资料显示,在入侵中国时,日本国的军力远没有后来那么庞大而精锐,在中国东北驻扎的关东军的实力远不如拥有几十万之众的东北军,而拥有当时国内最精锐陆军和炮兵的东北军却被远不如自己的日军逼进了关内,从1931年的9月18日起,中国开始一发不可收拾的退却,从东北退回了关内,从河北退回了沪杭,从长江退到了湖南,沈阳失守,长城失守,北平失守,上海失守,南京失守,广州失守,中国的生存地一再的萎缩,这一切的一切都从九一八正始开始,积贫积弱的中国开始丧失生存的空间.31年的东北,双方的兵力对比不成比例,炮轰北大营乃至占领整个沈阳的日军全部人数再加上一些日本浪人也不超过四千人,其后分兵攻占整个辽宁,更显得势单力薄,这次日军的行动只是关东军几名中佐参谋为尽快掀起战争,组建以法西斯军人为首的战时内阁而做的一次冒险行动,直到占领了辽宁,并开始向吉林进军,关东军的后续才从朝鲜入境,从军事上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一场不应该失败而失败的战争,日本在这次冒险中取得了东三省,日本法西斯军阀取得了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全面胜利,使得日本更快得走向了全面侵华的序幕,而反视中国,政治上完全失败,中央政府威信一落千丈,版图少了二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三千万人口,军事完全丧失了对日军的主动权,在以后的战争中一再被动挨打,士气尽丧,外交上得不到丝毫同情,向欧美列强主持下的国联的申诉换来的只是在背后对中国的耻笑.这是一场完全违背了常理的失败,这是侵略的外族强加在中国身上的耻辱.
国耻不能光看外族强加的耻辱,相较之下,比这更失败的战争还有,但九一八的耻辱还不仅仅是外族的使然,还有我们中国自己加在身上的耻辱,只有牢记这种不应该有的自取其辱才能是真正的牢记国耻,相比较博爱与和平的素质教育,国人更应该记住的是居安思危与团结一致.我觉得这一点才是国耻真正要留给后人去体会并吸取的地方.
1931年的中国,全国都处在一种混乱之中,各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势力,九一八事变前后,"攘外必先安内"与"团结一致,共御外侮"两种想法使得国内政治纷乱异常,与此同时的国民党中央政府却调集了五十万大军开始对井岗山中央红军的第三次围剿,此后的六年,内战连连,第四次围剿,红军长征,使得本已无力的中国更加的精力衰竭,国内各种地方势力自行其是,甚至与日本勾结,更加促使中国有限的力量四分五裂.一个自称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拥有丰富的反侵略历史的泱泱大国竟然判断不出缓急,内忧外患孰轻孰重?谁才会真正的灭亡中国?日本在占领东三省又准备了六年之后终于发动了全面的侵华,一个四分五裂,政令军令如同虚设的中国何以面对亡国灭种的危险?
日本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曾多次挑衅,妄图制造借口,干涉中国事务,造成侵华事实,这一点在当年的皇姑屯炸死张作霖时就已经使用,但当年的日军被早有防备的东北军打得头破血流,为什么在九一八却不能让历史重演?臭名昭彰的田中奏折在中国被披露,国人一片哗然,为什么始终对虎视眈眈的强邻如此麻痹?1931年的中国,列强无力东顾,日本在亚洲称霸,一战后的国联行使着形式上的调节管理权力,而我国政府竟将本国的国运交付给了一个虚伪而无信的国联,各级政府的官员更以能得到亚洲强国日本的帮助为荣,举国上下竟沉溺在对日睦交的假象之中,陶醉在貌似和平的环境之下,完全忘记了弱肉强食的道理,居"安"而不思危是何等盲目而无知的行为.
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但也由此时起,中国才开始真正的民族觉醒,团结一致以抗外侮,从警示后人,不忘国耻的意久上来说,七七不如九一八来得震憾.南京的大屠杀是在百年耻辱史上对肌体伤害最深的一道伤痕,但究其因里只是在战争中一群满手血腥,禽兽不如的畜生犯下了不可原谅的行为.它留给国人的只是那一道永远无法忘记的痛楚,是一场永远不想再经历的一场灾难.
但,九一八成为国耻远不止是外人强加给中国的耻辱也是中国自己忘记战争,忘记国防的咎由自取,九一八事变的失利,很大部分是国人自己不能提高警惕,居安忘危的后果.立9月18日为国耻日,可立!应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