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北京创作空间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心月 收藏:0 回复:3 点击:3266 发表时间: 2004.07.13 15:21:29

苏轼之水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之灵动,给人们无尽的启示。佛、道、儒家关于水就有不同视角的感悟。佛家说,心如止水,言水之净,之淡泊,恰是自性所在;道家说,水之甘居下游,纳浊而能自清,其自然之美,人应效法;而儒家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感喟时间日夜流逝,提倡人们也像流水一样精进不舍,永远追随时间而勤进。
  
  然而,苏子感悟水的角度果真与别个不同。“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最初体会这句话,我忽然想起了一个词——滔滔不绝,生生不息。单从个体的角度来说,一滴水真的是随着大江滔滔而去了,然而,你看水真的逝去了吗?这里没有水了吗?以苏子看来,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水还在这里。
  
  于是,我自然而然衍生出了这一类的观点,一朵花谢去了,然而还有更多的花开,花儿总是会重新绽放,谁也不必担心。而风雅如苏子,其诗文总是唯美而空灵,此之为意境吧。所以,与水类比,自然而然提到了月亮。苏子说,你看,月来月去每天都不同,好像在不断的变化,但是,它实际上是永远在那里,并没有增一点少一点,我们担心什么呢?
  
  我有点疑惑。以现代科学的视角来看,苏子的类比是个错误,水与月绝对不能归于一类。譬如水常在,后一滴水绝对不是前一滴水,月常存,而月亮却真的只有一个。除非,在苏子的头脑中,水固然是滔滔不绝的,而月亮当然也是生生不息的,每天的月亮都不是同一个。所以,以现代科学推断,苏子的头脑中可能以为月亮不是一个而是无穷多个。
  
  但是我很快知道是我的错误。我其实还是把我自己看水的观点带入了苏子的头脑中,因此推出了不伦不类的结论。反过来重新推断,苏子根本就知道月亮是一个,而在这里他不是用一滴水的概念,他根本是把滔滔的大江看作一个生命!
  
  看那滔滔的大江,它的生命力多么强大,流动就是它的本性,它没有所谓的逝去!看那美丽的月亮,圆圆弯弯变换它的面容,它总是美丽的存在于天空。它们长久的在那里,你们为什么要唱那样悲哀的歌子呢?
  
  是的,天地间的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个体,它们各自有着自身的成长和生命力。正如,你不必为一棵树的荣而欢、枯而悲,那本是属于树木自己在季节里不同的存在形式。
  
  这些生命,都不是你能操纵的,惟有欣赏吧!欣赏那江风月色,欣赏这造物者在天地间创造的神奇。
  
  存在于这么美丽的天地间,我们是多么享受啊。
  
  2004-07-13
  

------------------------
原来人生只合虚度
譬如盛夏疯狂的蝉鸣 譬如花开花谢
譬如无人的旷野间那一轮皓月

文坛.心路心语收录 原创[别推荐]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寒水月沙 Re:苏轼之水 回复时间: 2004.07.13 15:59

    恩恩,是享受。

回    复    

回复人: 花亦化 Re:苏轼之水 回复时间: 2004.07.20 16:54

    有文采!

回    复    

回复人: 七槐子 Re:苏轼之水 回复时间: 2004.08.03 00:02

    雪水本无俗姓氏,风流灌了大江东。
  我听播讲狼图腾,苏子未临草原风。
  
  3句尾字当仄,权当仄吧,一笑。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