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集·佛性与道性
佛是一种境界,追求人性的至真至善至美。释子讲佛,以因缘相生解释世界。佛者觉也,佛在人性中。 佛家普度众生,强调明心见性,有“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的达摩之论。 佛家讲空,安住中观之道,追求无欲无念之境,见人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慧眼观法,如如不动。 佛家讲净,身居其中,心出其外,一尘不染,修心修性,究竟涅磐。 佛家修行注重调息,息从熄来,去火为息,观照自心,得心如圆镜之智,方可八风不动。 佛以智慧为命。修佛人破除“贪、嗔、痴、慢、疑”之漏,才能开启智慧。或出家为僧或居家为士,心无所得,众善奉行,自是菩萨。 道是一种境界,追求人生的至真至善至美。老子讲道,以正反相成看待世界。道法自然,道在物性中。 道家天下为公,旨在化偏私为大公。有“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的老子之言。 道家讲无,把握阴阳之道,追求无争无为之境,见事能见事之吉凶利害祸福,抱朴守拙,以柔克刚。 道家讲静,归根曰静,万物并作,观其根本,修德修身,终归真朴。 道家修炼注重调气。气从“气”来(电脑里没有古体的道家专用的“气”字——“无”下着四点,亦读气,字典里有)无火为气,平和阴阳,得气沉丹田之功,方可宠辱不惊。 道以德为用。修道人完善社会人伦之德,才能安身立命。或道观为士或立家为民,淡泊名利,知足常乐,不异于真人。
原创(2004) 收 藏
回帖
有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静静的去看花开花落,留不住一丝的繁华,拾起心灵的贝壳,让海潮时涌时现。
回 复
回复